大脑半球肿瘤
除先天性血管畸形和动脉瘤外,大脑半球肿瘤约占全部小儿颅内肿瘤的25%~30%。其中各种类型的胶质细胞瘤约占85%,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又占胶质细胞瘤的1/2以上;其余15%则为脑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纤维瘤、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等。
年龄较大的小儿,肿瘤所致的局部症状与成人无异,较易诊断。患儿年龄过小,不能正确叙述病史或主诉症状;对视力、视野、皮质性感觉障碍、失用症、失读症、体象识别障碍等需要准确配合的检查,不能合作;或因惯用右手或左手,尚未达到固定的阶段等原因,诊断常颇困难。因此,如患儿出现走路不稳、肢体活动不灵、不如以往活泼、易倦、思睡、学习成绩无故落后、性情失常、反复呕吐、视力下降、头痛、癫痫、头颅异常增大等情况,即应多加警惕。
由于婴儿可通过颅缝哆开缓冲颅内高压,且脑组织代偿能力较大,当肿瘤颇为巨大,甚至已侵犯整个大脑半球时,患儿可不发生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神经系统检查也无相应体征,有的甚至缺乏任何体征。因此,对于可疑病例,均应根据需要行颅骨摄片、头颅超声波、脑电图、脑放射性核素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脑室造影或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确定有无肿瘤存在、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定位和(或)定性诊断。
手术治疗应注意:
❶胶质细胞瘤切除前应先作快速切片或涂片检查,以便根据病理性质或肿瘤的恶性程度,决定施行根治切除术抑某种减压术。
❷切除肿瘤前应设法降低颅内压,切忌一开始即将硬脑膜广泛切开,因肿瘤骤然向外移动和颅内压下降,可使本来相对稳定的颅内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于瞬间发生紊乱,使血循环和脑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同时肿瘤向外脱出时可能撕破脑皮质。囊性肿瘤应先穿刺放液。实质性肿瘤应先于一较小的硬脑膜切口下,切除部分允许切除的脑组织或肿瘤组织,使颅内压渐次下降,随后才扩大硬脑膜切口,继续完成肿瘤切除。
❸如病理切片证实肿瘤恶性度很高或根本不能全部切除者,则部分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反之,则应于不损害重要中枢的前提下,尽量广泛或彻底切除肿瘤。婴幼儿或10岁以内小儿具有很强的代偿力,常于优势半球广泛切除肿瘤后,也不显示神经缺失症状,或纵有明显症状以后又很快恢复。除胶质细胞瘤外,其余肿瘤可按颅内肿瘤手术一般原则处理。放射或化学药物等辅助治疗,当视肿瘤病理性质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