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相国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相国寺

 北宋建国初,一反前代后周世宗的禁佛政策,停止废毁寺院。除宋末徽宗赵佶曾企图“道化”佛教外,其余诸帝大都崇奉佛法,修寺造庙,设传法院译经,设印经院刻板,立七十二戒坛度僧,佛寺遍布全国,数量将近四万座,另外还有许多功德坟寺。北宋的禅寺以汴梁的大相国寺最为出名。相国寺初建于北齐,名“建国寺”,后毁于兵火。唐睿宗李旦重建,因李旦旧封“相王”,即以此来命名。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相国寺有“十绝”:(1)弥勒圣容光照天地;(2)睿宗御书牌额;(3)王温金像彩画;(4)吴道子所画的文殊维摩像;(5)李秀所刻的佛殿“障日”;(6)边思顺奉唐玄宗之令所建的排云阁;(7)石抱玉画的“护国除灾患变相”;(8)道政奉唐玄宗之命画的毗沙门天王;(9)梵王帝释像和法华经变;(10)智严所画的“三乘因果入道位次图”。唐末和宋初,相国寺发生过两次大火,随即都由达官贵人重修。宋太祖将庐山东林寺的五百罗汉铸像赐给相国寺供奉,太宗赐寺额重修,至真宗时,殿庭门廓楼阁达四百五十五区。约元丰三年(1080),合并相国寺的六十四院为“二禅八律”,“二禅”即著名的慧林禅院和智海禅院。金代天兴二年(1233),寺宇遭战乱废毁,仅余后阁和一区佛殿。元代重修,元末又遭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又下令重修,并将僧纲司置于寺内。崇祯十五年(1642)黄河水淹开封,寺院建筑全被淤没。清代以来屡有修建,但寺院土地渐被蚕食,规模越来越小。民国十六年(1927)改相国寺为“中山市场”,又在市场内设“河南省立民众教育馆”。1951年改为“开封市人民文化馆”,内设儿童宫、展览馆、阅览室、剧场等,但原来寺院的建筑仍部分保留了下来。原相国寺收藏的大量瓷器、书画、木器、丝绣以及佛像法器,已经大部分流散,部分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馆。1992年。重新恢复为佛教寺院。

河南开封相国寺罗汉铜像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  dàxiàngguósì

亦稱“相國寺”。座落於河南開封城内自由路西段。以唐睿宗舊封相王,登基後,逢寺改建,故稱。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建,初名建國寺。後毁於兵火。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重建,始稱今名。天寳四年(公元745年)增拓。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增修。金章宗與元世祖時相繼修葺。元末毁圮,明洪武初復修。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易名崇法寺。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再修。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水災淤没。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擴修,仍復今名。後廢毁,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修復。寺佔地三十畝,主要建築有鐘亭、天王殿(亦稱“接引殿”)、大雄寳殿、八角琉璃殿(亦稱“羅漢殿”)、藏經樓(亦稱“毗盧閣”)、東西二閣等。寺存木雕四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巨像一尊、銅鑄羅漢像十二尊,清代巨鐘一口。宋·孟元老《東京萝華録·大内前州橋東街巷》:“大内前州橋之東,臨汴河大街,曰相國寺。”雍正《河南通志·寺觀·開封府》:“大相國寺在府治東北,齊天保六年始建,名曰建國。唐睿宗改爲相國寺。於時寳閣金像,視昔爲倍……太宗至道二年命重建三門,爲樓其上,甚雄。親書金字額曰大相國寺。金章宗、元世祖相繼修葺。洪武初勅修,捐俸倡建,渐復其舊。並創建放生堂、古聖賢祠,仍名爲大相國寺。”參閱清·周城《宋東京考·寺》。

相國寺八角琉璃殿

置僧綱司於其内……皇清順治十六年巡撫賈漢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