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
古代的一种博戏,即打双陆。因双陆的棋子称马,故名“打马”。宋代李清照作有《打马赋》,称打马“实博奕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李氏又有《打马图经》,声称:“打马世有二种:一种一将十马,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流行即久,各有图经凡例可考,行移赏罚,互有同异。又宣和间,人取二十马参杂加减,大约交加缴幸,古意尽矣,所谓‘宣和马’者是也。”据之,则宋代就有多种类型的打马技法。其法今已不传,不过明人的《五杂俎》略有记载,可见一二,其云: “李易安(清照)打马之戏与握槊略相似,但彼双则不击,而此多逢寡则击,如:无至十九马,而遇二十马,即被击矣。一夫当关,则它骑不得过,不可以反而击人之原骑。行至‘函谷关’,则非叠十骑不得过;至‘飞龙院’,则非二十骑不得过。非正本采不得打。而临终尚过‘落堑’一局,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所谓“关”、“院”等,乃图经上所画的行马的关口。陆游有《乌夜啼》词云:“冷落秋千伙伴,阑珊打马心情。”参见“双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