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沽之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沽之战

 大沽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两次战斗。1858年,英、法联军北犯大沽口,4月8日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坏敌船3艘,击毙敌官兵八九十名。清军参将沙春元、陈毅英勇战死,总督谭延襄、提督张殿元狼狈逃跑,致使炮台陷落。10月4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后进逼天津,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三国公使赴京换约。6月25日,英法联军蛮横闯入大沽口,开炮轰击清军炮台,并强行登陆。大沽炮台守军英勇还击,清军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率领守军奋勇还击,击沉敌舰4艘、击伤6艘,击毙侵略者500人,生擒2人,英舰队司令何伯受重伤。英舰虽得到美军支援,但也无力再战,在美国军舰的接应下,英、法联军残部才不得不悬挂白旗狼狈逃出大沽口,清军提督史荣椿和将士36人在此战中牺牲。大沽之战中国军队打败英、法侵略者,取得了辉煌胜利。

大沽之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大沽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咸丰八年三月(1858年4月),法国侵华全权代表额尔金、英国全权代表葛罗,率英法大小舰艇二十六艘,官兵约二千七百名,集中到白河口外。咸丰八年四月八日(1858年5月20日)对大沽发动突然袭击,企图打开通向天津的航道。清朝部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经过两小时激烈战斗,打死打伤敌官兵八九十人,击坏敌舰三艘。但清朝守军将领谭廷襄及直隶提督张殿元等慌忙逃跑,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直逼天津,并扬言即将进攻北京。清政府被迫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前往议和。咸丰九年五月(1859年6月)《中英天津条约》批准书在京互换时期,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华若翰,率军舰二十一艘,官兵二千余人到达白河口外,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北塘经天津去北京换约的指定路线,坚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北京。咸丰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59年6月25日)英法舰队再次向大沽进攻,守军英勇抵抗,经过一昼夜激战,击沉敌船四艘,打死打伤侵略军五百余人,英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英法侵略军终于狼狈撤走。清朝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官兵三十余人战死。咸丰十年(1860年)北塘战后,英法联军继续进攻大沽炮台,清朝爱国官兵坚守阵地与英法联军激战数日,毙伤敌军四百二十余人。但因敌我力量悬殊,英法联军于咸丰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60年8月14日)攻占塘沽。咸丰十年七月五日(1860年8月21日)又陷大沽。咸丰十年七月八日(1860年8月24日)占领天津。

大沽之战

见“太沽口之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2: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