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明一统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明一统志

 明代全国性总志。九十卷。明李贤等奉敕修撰。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年)。同年奏进,赐名《大明一统志》。
 李贤,字原德。生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卒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河南邓县人。宣德年间进士,景泰初年由文选郎中超擢吏部右侍郎。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寻进尚书。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天顺二年(1458年)奉敕编修《明一统志》。
 是书沿袭《大元大一统志》之体。全志以明朝行政区划为纲,分卷立目。卷一至五京师,卷六至十八南京,卷十九至二十一山西布政司,卷二十二至二十五山东布政司,卷二十六至三十一河南布政司,卷三十二至三十七陕西布政司,卷三十八至四十八浙江布政司,卷四十九至五十八江西布政司,卷五十九至七十二湖广布政司,卷七十三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卷七十四至七十八福建布政司,卷七十九至八十二广东布政司,卷八十三至八十五广西布政司,卷八十六、八十七云南布政司,卷八十八贵州布政司。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均以每府、直隶州、县分别记载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书院、古迹、人物等数十目。卷八十九、九十“外夷”各国。
 该志内容丰富,贯通古今,分述全国各地自然与社会,历史和现状的各种情况,兼及邻国。条目井然有序,以彰善为圭臬,净化封建纲常,载述一代典章制度,对于“资政、存史、教化”均有重要作用,并推动了明朝修志事业的发展。
 但是,书中载述古事,错误较多,如以唐临沟为漠县;辽无章宗而以为陵在三河;金宣宗葬大梁,而以为陵在房山;以汉济北王兴居为东汉名宦;以箕子所封之朝鲜为在永平境内。所摘王安石《处州学记》“地最旷大,山屯谷荒”之语,句读不通,极为顾炎武《日知录》所讥。
 版本有天顺五年(1461年)万寿堂刻本、弘治十八年(1505年)慎独斋刻本、万历十六年(1588年)归仁斋刻本、一九八三年台湾商务印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大明一统志

简称《明一统志》,又称《天下一统志》。全国总志。明李贤(1408—1466)等撰。九十卷。贤字原德,邓 (今河南郾城东南)人。宣德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元年(1457)奉英宗命仿《元一统志》体例,历五年修成是志。卷首英宗制序,总图及直省地图十五幅。正文按天顺时两京、十三布政司分为京师、南京、山西、山东、河南、陕西、 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 云南、 贵州、外国十六门。记载明代各府、州、县的建置沿革、郡名、形胜、山川、土产、公署、学校、 书院、宫室、关梁、寺观、祠庙、陵墓、 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释等情况,书后殿以“外夷”各国。因书成于众手,内容错误较多。顾炎武《日知录》多所指正。所载地名,多有嘉靖、隆庆时建置,非天顺前旧称,显为后人所续,是故错误不独归于李贤旧本。后世多责为历代官修地理志中质量较差的一部。然保存不少明代资料, 可与《环宇通志》比较参考。有天顺五年(1761)明内府刻本,弘治、嘉靖间刻本、 《四库全书》本。

大明一统志

书名。明官修地理总志。90卷。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有多种版本刊世。共设十几个目,分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以至古迹、人物等内容。涉关东史事者,有辽东指挥使,古迹条目记五国头城之方位等。

《大明一统志》

明代官修地理总志。李贤、彭时等纂修。1458年,明英宗朱祁镇命令李贤等重修景泰年间成书的《寰宇通志》,历时3年,于1461年成书。全书以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所属149府为纲,以城池、坛庙、沿革等为目,共90卷。主要记述明代统治区域及近邻国家和地区地理概况。

大明一统志

049 大明一统志

地理总志。明代官修。书成于天顺五年 (1416)。90卷,以 《大元大一统志》为蓝本,以两京、十三布政司分区,每府、直隶州分建置沿革、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古迹、名宦、人物等目。在用图标志各府位置、介绍山川湖泊、描述关隘桥梁,叙述“外夷”各国等方面较以往旧志有所改进。保存了许多明代资料。但引用古事,颇多讹误。

☚ 大元大一统志   寰宇通志 ☛
大明一统志

大明一统志

明代官修的全国地理总志。九十卷。体例因袭《大元大一统志》。洪武三年(1370)曾敕修《大明志》,书已失传。景泰年间(1450—1456)陈循等奉敕修《寰宇通志》一百一十九卷,先列两京,次叙十三布政使司。分建置沿革、山川形胜、风俗物产、城池苑囿、桥梁井泉等三十八门,内容广泛。二年后,英宗命李贤等改修成《大明一统志》九十卷。三年后(1461)成书,颁行时,《寰宇通志》即遭毁板,故传世甚少,今见收于《玄览堂丛书续集》。
《大明一统志》按天顺时期京师、南京及各布政使司所统之府分卷,每府照《大元大一统志》分目,而增郡名、公署、学校、书院、宫室、关梁、寺观、陵墓、祠庙,缺坊郭乡镇及里至。万历时期刻本,增入嘉靖、隆庆时的有关建置。从京畿府州,直隶六部,全国十三布政司,其中一百六十府、二百三十四州、一千一百十六县,到边陲之地的都司卫所及宣慰、招讨、宣抚、安抚等司都详加说明。虽然书中存在粗疏,引用古事有误,甚至句读不通,为学者所病,但是,比较旧志,此书改进的特点也是明显的。一、目录前有全国总图,尽管粗糙简略,却将山脉、河流和府州方位作了大致勾划。二、说明各府部位一律改用由府治在某一方向至某府所属某州或某县界若干里。这样就兼有间接从四至八到的里程表明其辖境的广度,以及边界所邻接的府县的作用。同时开列各府至京师和南京的里程。三、山川、湖泊、井泉罗列更为详备,并在专名下注明其部位及特征。例如“外夷女直”(今东北)区的“长白山”条目下注:“在故会宁府南六十里,横亘千里,高二百里,其巅有潭,周八十里,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即图们江),东流为阿也苦河。”文字简略而能反映山川形势的特征。四、重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状况记载。例如“关梁”类条目,描述重要关隘和桥梁,间或联系山谷形势和景观特征。五、书中最后两卷,卷八十九、卷九十记载朝鲜、日本、安南等国的情况,项目为“外夷”,这部分内容已结合了明初郑和下西洋所发现的许多地区的有关情况。这些特点同时也表明此书的价值,对于研究明代疆域、地理、经济、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具有广泛而重要的资料价值。
有《四库全书》本。(顾承甫)

☚ 真腊风土记   广舆图 ☛
大明一统志

大明一统志

(明)李贤等修。90卷。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年),体例仿《大元一统志》。以2京、13布政司分区,每府、直隶州分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以至古迹、人物十数目。书中所引古事,错误颇多,但保存不少明代资料,可与《寰宇通志》比较参考。有天顺五年刊本,弘治十八年(1505年)慎独斋刊本。

☚ 大元一统志   寰宇通志 ☛

大明一统志

明朝官修总志。李贤等人撰修。英宗时,以代宗景泰七年(1456年)纂成的《寰宇通志》繁简失宜,去取未当,命李贤等改修重编。始于天顺二年(1658年),天顺五年书成。全书九十卷。其体例沿袭《大元大一统志》,以天顺时南北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分区,每府、州、县分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古迹、人物等目;殿以“外夷”各国。书中引用古事,错误颇多,甚至句读不通,为学者所讥。但保存了不少明代资料,可供参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