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镇
上里古镇位于雅安市境内,距市区27公里。上里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上里镇古时为五家大姓所居为主,俗称为“五家口”,即是:韩、杨、陈、张、许五大家族群聚。关于五大家族的传说更是各有千秋:韩家银子(经商钱多)、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陈家谷子(囤粮大户)、张家棍子(骨科习武)、许家女子(漂亮勤劳),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上里古镇的建筑格局具有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古镇民居保存得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现存多座石桥,其中以“二仙桥”为代表。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的数十幅石刻标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
上里古镇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降雨多,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
双节孝石牌坊建于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系褒扬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石质门楼式建筑,四柱三间,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基座宽7.8米,出檐1.1米,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0多个,雕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眉目传神。坊前有双斗桅杆一对,气势颇为恢弘,是中国石刻艺术之精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泉始建于唐代贞观元年,宋代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被奉为神泉。白马泉四季恒温14℃,涌潮没有固定的时间,是一种奇特的恒温间歇泉,在潮起时会发出“得得、得得”的声音,好像有马在穴内奔跑,故而得名。
逢年过节的时候,镇上的居民请戏班在戏楼唱戏,其中蕴含着“万人共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