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勇若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勇若怯 意思是本来很有胆量,却装着胆小怕事; 本来胸怀大志,却装着碌碌无为,以此麻痹对方,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三国时,曹操把刘备带到许昌,目的是要控制刘备。刘备也防曹操谋害自己,不甘心在曹操之下,但又害怕曹操窥破自己大志,便在屋后菜园里种起菜来。一天,曹操请刘备赴宴。席间,曹操问刘备当今英雄有谁。刘备说有袁术、袁绍、刘表等人。曹操大笑说,所谓英雄,是胸怀大志,腹藏良谋,有仓藏宇宙之机,吐冲天地之气。并以手指刘备和自己说:“现在,天下英雄只有你与我。”刘备以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志向,心里一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了。正巧此时霹雳声响,大雨骤至。曹操问刘备,为什么筷子掉了。刘备说:“圣人说,‘迅雷风烈必变’。雷声一震,我一吓才将筷子掉在了地上。”并说:“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曹操因此冷笑,认为刘备是个无用之人。事后,刘备对关羽、张飞说,我后园种菜、失手落筷而推说怕雷,都是想让曹操认为我是无用之徒,视我如小儿,就不会加害于我。后来,刘备请领一军,截击袁术,曹操答应了。曹操谋士郭嘉听说曹操让刘备进兵徐州,急忙对曹操说,刘备有雄才大略,又得民心,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今天给他带兵,如虎添翼。曹操说:“我看到刘备闲来种菜、醉后怕雷,不是个成大事业的人,有什么可忧虑的?”但曹操细细一想,才知上了刘备的当,可惜为时已晚。此次放了刘备,才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之势。刘备以怯掩勇,终成一方霸业。 大勇若怯或者叫做“大智若愚”是以表面的“怯”或“愚”,隐藏着深沉的“大勇”,有胆量而不露声色,不但说明了有胆量,更反映了一个人智谋的过人和远大的志向。这种怯懦掩盖下的勇,往往更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胆怯 胆怯怯慑 怖怯 慑怯 惧怯 虚怯 畏葸 心虚 忐忑 另见:胆小 心不安︱大胆 无畏 勇敢 ☚ 担心害怕 忧惧 ☛ 大勇若怯 大勇若怯意为一个真正勇敢的人,相反的常常以胆怯的一面露于世人。用于规劝人不轻易露锋芒。 ☚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 大勇若怯真正勇敢的人,不会鲁莽从事,表面看上去好像懦怯。勇:勇敢,有胆量。怯:胆小,懦怯。宋代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勇若怯dà yǒnɡ ruò qiè怯:胆怯。形容最勇敢的人从表面上看好象也很胆怯。多指真正勇敢的人非常沉着冷静。men of bravery are cool-headed and calm 大勇若怯dà yǒng ruò qiè【解义】指很勇敢的人不急躁妄动,看起来像是胆怯。 大勇若怯dà yǒng ruò què真正勇敢的人,不装腔作势,表面上好象畏怯。宋·苏轼《贺歌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勇若怯dà yǒng ruò qiè最勇敢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怯懦。形容勇者行事不鲁莽。 大勇若怯dà yǒng ruò qiè真正勇敢的人并不莽撞,看上去好像胆子不大气势不壮。苏雪林《论朱湘的诗》:“小猫也跟着退出战阵外,他恭听老猫最后的告诫: 有一句话终身受用不竭,便是~!” 大勇若怯dàyǒng-ruòqiè〔主谓〕 很勇敢的人不鲁莽行事,貌似胆怯,不轻易显露自己。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智如愚。”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dà yǒng ruò qiè;dà zhì rú yú【上】勇:有胆量,有气魄。怯:胆小,胆怯。有大勇的人,表面上看好像很怯懦。 ☚ 大巧若拙;至知不谋 道头会尾;见微知萌 ☛ 大勇若怯dà yǒng ruò qiè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即真正勇敢的人,并不显露其勇,反而看来好像很胆怯。若: 好像。怯: 胆怯,怯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