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公无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大公无私;假公济私;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 公:属于国家或集体的。私:个人的。秉公持正,毫无偏私。现多指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例 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毛泽东选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邓稼先身上,集中体现了大公无私、专心致志辛勤创业、艰苦奋斗、淬砺奋发的最可宝贵的革命精神。(杨如鹏《他的丰碑耸入太空——读报告文学〈两弹元勋的秘密历程〉》) 假公济私 假:借。济:补益。借公家的名义谋取个人的私利。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例 因为他好打人骂人,不遵守政策,有时还假公济私,招摇撞骗,干了不到半年,政府就把他查办了。(刘流《烈火金钢》第九回)这些财富,都是蒋介石等利用其独裁权力横征暴敛、假公济私而来的。(《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自私自利 私心重,只考虑、谋求个人利益。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例 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大公和无私是统一的完整的概念。大公无私是和自私自利相对立的。(施友欣《大公无私不能否定》) 辨 “假公济私”的“假”不读jià;“假”不能理解成“虚假”。
大公无私 意为秉公持正,没有私心。典出《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现在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回答说:“叫解狐去当南阳县令,他一定能够胜任。”晋平公露出难以相信的神色反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竟会推荐他去当县令呢?”祁黄羊笑着说:“您并不是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而是问我什么人能胜任南阳县令。”于是,晋平公就把解狐派到南阳县。解狐到任后,工作井井有条,很有成就,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过了些日子,晋平公又把祁黄羊找去,问他:“现在朝廷缺少一位法官,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你知道有谁合适吗?”祁黄羊说:“祁午去做法官最合适。”晋平公听了,惊讶地说:“祁午是你的儿子呀,你不怕人家说你的闲话吗?”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可以当法官。我就把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虽然委派祁午当了法官,可还有点不放心,怕祁午年轻办事不牢靠。但是,祁午当了法官以后,不但办事公正,而且办案果断,很受百姓的爱戴。 祁黄羊的行为,受到很多人的赞扬,孔子也称赞说:“祁黄羊推荐人,完全是拿德行和才能做标准: 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就心存偏见而不推荐;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啦。” 后来,人们由此概括出“大公无私”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顾全大局,办事公道,毫无私心。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大公无私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吕氏春秋·去私》:“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故事】: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地方缺了个长官,便征求大夫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推荐了仇人解孤。晋平公很惊奇,问他:“解孤不是你的仇人吗。你干吗要推举他?”祁黄羊坦然答道:“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胜任南阳的长官,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晋平公听得有理,真的委任解孤为南阳长官。解孤到任后,为地方办了不少好事,受到百姓的普遍好评。不久,晋廷要增加一个中军尉,晋平公又请祁黄羊物色,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晋平公听了就说:“你推举儿子,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干脆地答道:“大王问的是谁可以做中军尉,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后来祁午也成了能秉公执法、除害兴利的好官。一次,孔子听到了上面两件事后称赞道:“好极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外不避私人怨仇,对内不避亲生儿子之嫌,真是大公无私啊!” 【意思】:一心为公,没有一点私心。 【古例】:清·龚自珍《定庵续集·论私》:“可谓大公无私也已”。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 才是可尊敬的。”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异 大公无私 语本《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形容办事公正,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亦指办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其意义偏重于公平正直。在句中常修饰“胸怀”、“心怀”一类词。 例 按理说,一个大公无私的经理,或者一个资本家的经理,看到下边的基层店办成这样子都应当高兴。(蒋子龙《锅碗瓢盆交响曲·逼得哑巴说话》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那你便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铁面无私 铁面:比喻不畏权势,刚直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不惧权势。多指执法态度方面。 例 不管你官家眷属,女人孩子,他一定一个个要查,要看,真是铁面无私。(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五回)至于包公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方面的事例,史籍记载就更多了。(庄葳《历史上的包公》) 同 都含没有私心的意思。都可用于处理问题的场合,可受程度副词修饰。都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意为秉公持正,没有私心。典出《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 大公无私dàɡōng-wúsī一切从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出发,没有私心;也指办事公正,不徇私情。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成〉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他大公无私│办事大公无私│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释义】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动词性,联合结构。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用于褒义。 大公无私(同)铁面无私 公而忘私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不图私利,一心为公。传说远古时代,尧帝有十个儿子。尧帝年老后没有把王位传给他们,却传给了才德出众的舜。舜帝也有九个儿子,他同样把王位传给了贤能智慧的禹。人们赞美说:“尧帝和舜帝心里装的全是百姓,他们真正是大公无私啊!”(见《吕氏春秋·去私》)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克己奉公、廉洁奉公;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他做事一向~。 ○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利益:国而忘家,~,利不苟就|他们的~的品德,令人敬佩。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严格约束自己,一心为公:他们的~精神,人人赞颂。 ○廉洁奉公lián jié fèng gōng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他是~、以身作则的好干部。 ●假公济私jiǎ gōng jì sī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谋取私利:~,挪用公款|~,搜刮民财|那时招摇撞骗、~的玩意太多。 ●损公肥私sǔn gōng féi sī损害公家而使自己得到很多利益:贪官污吏~|那些~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一心为自己谋利益:~,计较得失|~的个人主义者。 无私 无私没有私心:光明 另见:为公 公平 公正 廉正 清白 清正 ☚ 无私 为公 ☛ 为公 为公言论行事全秉公心:一秉大公 另见:公正 无私 廉正 清廉 勤政 ☚ 无私 不忘本 ☛ 大公无私表示某种高尚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的用语。在先秦《管子》和汉代《说苑》等著作中已隐约可见这一用语的雏形。最初是指君臣关系,广而言之则指执行公务的人员要“公正”、“不偏私”。在现实道德生活中一般是指坚持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但学术界对大公无私一词的具体含义和要求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大公无私中的私,是指个人主义的私念和行为,即追求不正当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大公无私即指一个人一心一意地扑在公共事业上,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它同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等是相对立的。另一种看法认为,大公无私中的私是指某种正当的个人利益。所谓大公无私,是指具有这种道德觉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当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群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够自觉地、无条件地节制和牺牲某些正当的个人利益,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或群体利益,表现为一种奉献精神。它与公而忘私、舍己为公等均是同义语,因此是比公私兼顾、先公后私更高的道德境界。以上两种观点都认为,发扬大公无私精神并不一般地否定和排斥正当个人利益。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dagong wusi道德用语。指无产阶级、全人类的最高道德境界。大公,是一种自觉地、真诚地、一贯地为集体、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精神。无私,指没有个人主义的动机和行为。大公无私是指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扑在公共事业上,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是共产主义道德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或典型表现。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一言一行都自觉地以是否有利于社会集体利益为唯一标准。大公无私是要求抛弃个人主义,并非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这种品德表现为毫无利己之心,与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等言行相对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大公无私”的精神仅表现在少数先进人物身上,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大公无私”可以在全社会范围提倡,成为人们追求的思想境界,实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达到这种道德境界,如雷锋、王杰、王进喜、焦裕禄、蒋筑英、罗健夫等,他们就是突出代表。一切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都应该而且能够达到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 公与私 先公后私 ☛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Dagongwusi道德用语。指无产阶级、全人类的最高道德境界。大公,是一种自觉地、真诚地、一贯地为集体、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精神。无私,指没有个人主义的私念和动机。大公无私是指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扑在事业上,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是共产主义道德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或典型表现。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一言一行都自觉地以是否有利于社会集体利益为唯一标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始终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思想和行动的全过程。大公无私是要求人们抛弃个人主义,并非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这种道德表现为毫无利己之心,与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等言行相对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大公无私”的精神仅表现为少数先进人物身上,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大公无私是无产阶级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同时又成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大公无私”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成为人们追求的思想境界,实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达到这种道德境界,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蒋筑英、罗健夫等,就是突出代表。一切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都应该而且能够达到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 公与私 先公后私 ☛ 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道德境界。反映着人类美好的道德理想,代表着道德发展的未来。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性,这就使大公无私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大公无私要求抛弃个人主义,而不是否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扬大公无私的思想,对于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崇高表现,是社会主义时代先进分子应该具有的思想风貌,也是每一个人应该追求并逐步去身体力行的崇高品德。 ☚ 为人民服务 革命英雄主义 ☛ 大公无私秉公办事,毫无私心。现多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利己之心。清代龚自珍《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be free from selfishness;completely public-spirited; fair-minded; perfectly impartial; impartial and selfless; just and unselfish(/equal/fair); no personal (/selfish) consid eration; selflessly devote to the public interest; work for the public good 大公无私da gong wu si❶selfless 大公无私selfless;unselfish;just and fair;perfectly impartial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指一切为公,毫无个人打算。也指办事公正,不偏袒某一方。unselfish, selfless, impartial and selfless, fair-minded, just and fair, public-spirited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解义】公平正直,没有私心。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原意是为公而没有私心。今指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怀私心。《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 大公无私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县缺少个县令,于是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这个职务合适?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指秉公持正,没有私心。《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释义】指秉公持正,没有私心。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形容一心为公,丝毫没有私心。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大公无私;假公济私;自私自利dà ɡōnɡ wú sī;jiǎ ɡōnɡ jì sī;zì sī zì lì大公无私 公:属于国家或集体的。私:个人的。秉公持正,毫无偏私。现多指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损人利己 铁面无私tiě miàn wú sī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指秉公持正,没有私心。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形容秉公持正,毫无私心。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❶ 指全心全意为公,没有私心。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也说“大公无我”。指秉公办事,不夹杂任何私念。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解义】 公平正直,没有私心。 大公无私da gong wu si秉公办事,毫无偏心。多形容办事以公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毫无私心。 大公无私 清正廉洁dà gōng wú sī;qīng zhèng lián jié清:清白;正:正派。形容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为人清白正派清廉。谷庆贵《城狐社鼠尤当打》:“城狐社鼠,除之虽难,但只要护法机关和人员做到~、秉公执法、常打不懈,断无不可除灭之理。” 大公无私 先人后己dà gōng wú sī;xiān rén hòu jǐ形容做事一心为公,不存私心杂念;遇事先替别人考虑,然后才想到自己。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 光明磊落 大公无私guāng míng lěi luò;dà gōng wú sī磊落:襟怀坦白。形容襟怀坦白、光明正大;一心为公、没有私心。邹韬奋《全国团结的重要表现》:“这次中共的~的宣言和蒋委员长的‘集中力量救亡御侮’的谈话,无疑地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所热烈欢迎的。” 清正廉明 大公无私qīng zhèng lián míng;dà gōng wú sī形容为官清廉,正大光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柳松《“包青天”何以当上汉城市长?》:“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既对党表现出信任与拥护,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干部也要像‘包青天’那样铁面无私地对待腐败,像‘包青天’那样~。”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一心为公,毫无私心。也指正直公正,不徇私情。 131H【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并列〕 一心为公,毫无私心。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教育我们,要互相团结,~,勇于开拓、冒险。”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即秉公持正,没有私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