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公无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大公无私;假公济私;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 公:属于国家或集体的。私:个人的。秉公持正,毫无偏私。现多指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毛泽东选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邓稼先身上,集中体现了大公无私、专心致志辛勤创业、艰苦奋斗、淬砺奋发的最可宝贵的革命精神。(杨如鹏《他的丰碑耸入太空——读报告文学〈两弹元勋的秘密历程〉》)
假公济私 假:借。济:补益。借公家的名义谋取个人的私利。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因为他好打人骂人,不遵守政策,有时还假公济私,招摇撞骗,干了不到半年,政府就把他查办了。(刘流《烈火金钢》第九回)这些财富,都是蒋介石等利用其独裁权力横征暴敛、假公济私而来的。(《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自私自利 私心重,只考虑、谋求个人利益。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大公和无私是统一的完整的概念。大公无私是和自私自利相对立的。(施友欣《大公无私不能否定》)
“假公济私”的“假”不读jià;“假”不能理解成“虚假”。
  • 上一篇:大腹便便;瘦骨嶙峋
  • 下一篇:大功告成;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大公无私”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大公无私

意为秉公持正,没有私心。典出《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现在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回答说:“叫解狐去当南阳县令,他一定能够胜任。”晋平公露出难以相信的神色反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竟会推荐他去当县令呢?”祁黄羊笑着说:“您并不是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而是问我什么人能胜任南阳县令。”于是,晋平公就把解狐派到南阳县。解狐到任后,工作井井有条,很有成就,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过了些日子,晋平公又把祁黄羊找去,问他:“现在朝廷缺少一位法官,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你知道有谁合适吗?”祁黄羊说:“祁午去做法官最合适。”晋平公听了,惊讶地说:“祁午是你的儿子呀,你不怕人家说你的闲话吗?”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可以当法官。我就把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虽然委派祁午当了法官,可还有点不放心,怕祁午年轻办事不牢靠。但是,祁午当了法官以后,不但办事公正,而且办案果断,很受百姓的爱戴。

祁黄羊的行为,受到很多人的赞扬,孔子也称赞说:“祁黄羊推荐人,完全是拿德行和才能做标准: 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就心存偏见而不推荐;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啦。”

后来,人们由此概括出“大公无私”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顾全大局,办事公道,毫无私心。


“大公无私”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大公无私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吕氏春秋·去私》:“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故事】: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地方缺了个长官,便征求大夫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推荐了仇人解孤。晋平公很惊奇,问他:“解孤不是你的仇人吗。你干吗要推举他?”祁黄羊坦然答道:“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胜任南阳的长官,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晋平公听得有理,真的委任解孤为南阳长官。解孤到任后,为地方办了不少好事,受到百姓的普遍好评。不久,晋廷要增加一个中军尉,晋平公又请祁黄羊物色,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晋平公听了就说:“你推举儿子,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干脆地答道:“大王问的是谁可以做中军尉,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后来祁午也成了能秉公执法、除害兴利的好官。一次,孔子听到了上面两件事后称赞道:“好极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外不避私人怨仇,对内不避亲生儿子之嫌,真是大公无私啊!”
【意思】:一心为公,没有一点私心。
【古例】:清·龚自珍《定庵续集·论私》:“可谓大公无私也已”。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 才是可尊敬的。”
  • 上一篇:大腹便便
  • 下一篇:大功告成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异 大公无私 语本《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形容办事公正,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亦指办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其意义偏重于公平正直。在句中常修饰“胸怀”、“心怀”一类词。
按理说,一个大公无私的经理,或者一个资本家的经理,看到下边的基层店办成这样子都应当高兴。(蒋子龙《锅碗瓢盆交响曲·逼得哑巴说话》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那你便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铁面无私 铁面:比喻不畏权势,刚直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不惧权势。多指执法态度方面。
不管你官家眷属,女人孩子,他一定一个个要查,要看,真是铁面无私。(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五回)至于包公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方面的事例,史籍记载就更多了。(庄葳《历史上的包公》)
都含没有私心的意思。都可用于处理问题的场合,可受程度副词修饰。都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 上一篇: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 下一篇:大喊大叫;大声疾呼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

意为秉公持正,没有私心。典出《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现在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回答说:“叫解狐去当南阳县令,他一定能够胜任。”晋平公露出难以相信的神色反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竟会推荐他去当县令呢?”祁黄羊笑着说:“您并不是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而是问我什么人能胜任南阳县令。”于是,晋平公就把解狐派到南阳县。解狐到任后,工作井井有条,很有成就,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过了些日子,晋平公又把祁黄羊找去,问他:“现在朝廷缺少一位法官,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你知道有谁合适吗?”祁黄羊说:“祁午去做法官最合适。”晋平公听了,惊讶地说:“祁午是你的儿子呀,你不怕人家说你的闲话吗?”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可以当法官。我就把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虽然委派祁午当了法官,可还有点不放心,怕祁午年轻办事不牢靠。但是,祁午当了法官以后,不但办事公正,而且办案果断,很受百姓的爱戴。
祁黄羊的行为,受到很多人的赞扬,孔子也称赞说:“祁黄羊推荐人,完全是拿德行和才能做标准: 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就心存偏见而不推荐;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啦。”
后来,人们由此概括出“大公无私”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顾全大局,办事公道,毫无私心。

大公无私dàɡōng-wúsī

一切从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出发,没有私心;也指办事公正,不徇私情。
【同】公而忘私
【反】假公济私 损公肥私 营私舞弊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他大公无私│办事大公无私│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同义】一心为公。
【反义】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释义】
原指办事公正,毫无私心。今指全心全意为人民而无私心。

【色彩】
褒义。

【近义】
公而忘私︱大义灭亲。

【造句】
 ❍ 他办事不仅认真负责,而且~,很有原则。
 ❍ 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他是一个~的好干部。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动词性,联合结构。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用于褒义。
【例】 我们和六亿五千万人民一起,对改变我国 “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抱着强烈的愿望,奋不顾身地工作着,难道这不是太阳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么?(陶铸《太阳的光辉》)

大公无私

(同)铁面无私 公而忘私 舍己为人
(反)假公济私 自私自利 徇情枉法 徇私舞弊 损人利己

大公无私

不图私利,一心为公。传说远古时代,尧帝有十个儿子。尧帝年老后没有把王位传给他们,却传给了才德出众的舜。舜帝也有九个儿子,他同样把王位传给了贤能智慧的禹。人们赞美说:“尧帝和舜帝心里装的全是百姓,他们真正是大公无私啊!”(见《吕氏春秋·去私》)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克己奉公、廉洁奉公;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他做事一向~。

○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

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利益:国而忘家,~,利不苟就|他们的~的品德,令人敬佩。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

严格约束自己,一心为公:他们的~精神,人人赞颂。

○廉洁奉公lián jié fèng gōng

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他是~、以身作则的好干部。

●假公济私jiǎ gōng jì sī

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谋取私利:~,挪用公款|~,搜刮民财|那时招摇撞骗、~的玩意太多。

●损公肥私sǔn gōng féi sī

损害公家而使自己得到很多利益:贪官污吏~|那些~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

一心为自己谋利益:~,计较得失|~的个人主义者。

无私

无私

没有私心:光明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私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秉公无私
 主持公道,没有私心:秉正无私
 普遍仁爱,没有私心:兼爱无私
不近私利:远利
为公益而不取报酬:义(~举;~捐;~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先人后己
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让德
 立了功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功成不居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忧后乐
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他人得生:让生
清廉无私:公清
 清明无私:水鉴
忘我无私:毫不利己
非常无私:毫忽无私 毫无私心
对人毫无私心:人己一视
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大公无私 大公无我 大公至正 至公不党 至公无私 至公无我
 心胸开阔,大公无私:廓然大公
 为官清廉,大公无私:嘱托不行 属托不行
 大公无私,丝毫不占有公物:颗粒归公
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涓滴归公
(不自私:无私)

另见:为公 公平 公正 廉正 清白 清正

☚ 无私   为公 ☛

为公

为公

言论行事全秉公心:一秉大公
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一秉至公
消除私心,一心为公家办事:灭私奉公
忧虑国家大事,一心为公家办事:忧国奉公
自身奉行节俭,一心为公家办事:啬己奉公
坚守节操,一心为公家办事:砥节奉公 砥节守公
一心一意为公家利益着想:一心为公 忧公如家 忧国如家
严格要求自己,奉公行事:克己奉公 律己奉公 秉公克己 克己秉公 奉公克己
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利益:嫠纬(嫠纬之忧) 嫠不恤纬 公而无私 公而忘私 公尔忘私 公耳忘私 忧公忘私 忧公无私 忧国忘家
一心为国,不顾私利:忧国忘私
一心为国,公而忘私:忧国忘身
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廉洁奉公 奉公洁己 洁廉奉公 洁己奉公 奉公守节 洁己从公 洗手奉公 手脚干净
 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洗手奉职
 决心竭尽忠诚,廉洁奉公:矢志精白
出于公心,忘掉私情:出公忘私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舍己为公
以公家利益为重,弃私利于不顾:以公灭私
为国事而忘其家:国而忘家 国尔忘家 国耳忘家
把国事放在私事前面:先国后己
优先考虑别人的利益,处处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已 先物后己
热心工作,因公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
恪尽职守,公而忘私:过门不入 过不入门
把公事放在第一位:先公后私
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奉公(克己~)
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大公无私
(为公益着想:为公)

另见:公正 无私 廉正 清廉 勤政

☚ 无私   不忘本 ☛

大公无私

表示某种高尚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的用语。在先秦《管子》和汉代《说苑》等著作中已隐约可见这一用语的雏形。最初是指君臣关系,广而言之则指执行公务的人员要“公正”、“不偏私”。在现实道德生活中一般是指坚持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但学术界对大公无私一词的具体含义和要求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大公无私中的私,是指个人主义的私念和行为,即追求不正当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大公无私即指一个人一心一意地扑在公共事业上,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它同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等是相对立的。另一种看法认为,大公无私中的私是指某种正当的个人利益。所谓大公无私,是指具有这种道德觉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当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群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够自觉地、无条件地节制和牺牲某些正当的个人利益,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或群体利益,表现为一种奉献精神。它与公而忘私、舍己为公等均是同义语,因此是比公私兼顾、先公后私更高的道德境界。以上两种观点都认为,发扬大公无私精神并不一般地否定和排斥正当个人利益。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dagong wusi

道德用语。指无产阶级、全人类的最高道德境界。大公,是一种自觉地、真诚地、一贯地为集体、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精神。无私,指没有个人主义的动机和行为。大公无私是指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扑在公共事业上,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是共产主义道德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或典型表现。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一言一行都自觉地以是否有利于社会集体利益为唯一标准。大公无私是要求抛弃个人主义,并非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这种品德表现为毫无利己之心,与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等言行相对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大公无私”的精神仅表现在少数先进人物身上,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大公无私”可以在全社会范围提倡,成为人们追求的思想境界,实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达到这种道德境界,如雷锋、王杰、王进喜、焦裕禄、蒋筑英、罗健夫等,他们就是突出代表。一切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都应该而且能够达到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 公与私   先公后私 ☛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Dagongwusi

道德用语。指无产阶级、全人类的最高道德境界。大公,是一种自觉地、真诚地、一贯地为集体、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精神。无私,指没有个人主义的私念和动机。大公无私是指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扑在事业上,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是共产主义道德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或典型表现。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一言一行都自觉地以是否有利于社会集体利益为唯一标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始终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思想和行动的全过程。大公无私是要求人们抛弃个人主义,并非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这种道德表现为毫无利己之心,与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等言行相对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大公无私”的精神仅表现为少数先进人物身上,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大公无私是无产阶级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同时又成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大公无私”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成为人们追求的思想境界,实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达到这种道德境界,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蒋筑英、罗健夫等,就是突出代表。一切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都应该而且能够达到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 公与私   先公后私 ☛

大公无私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道德境界。反映着人类美好的道德理想,代表着道德发展的未来。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

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性,这就使大公无私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大公无私要求抛弃个人主义,而不是否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扬大公无私的思想,对于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崇高表现,是社会主义时代先进分子应该具有的思想风貌,也是每一个人应该追求并逐步去身体力行的崇高品德。

☚ 为人民服务   革命英雄主义 ☛

大公无私

秉公办事,毫无私心。现多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利己之心。清代龚自珍《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be free from selfishness;completely public-spirited; fair-minded; perfectly impartial; impartial and selfless; just and unselfish(/equal/fair); no personal (/selfish) consid eration; selflessly devote to the public interest; work for the public good
❍ 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郭沫若《屈原》7) They neither resent being eaten,nor complain if they are left:they are completely free from selfish ness.
❍ 他是一个~的贫农;或者用亭面糊的话来说:“是一个角色。”(周立波《山乡巨变》51) He was a completely public-spirited poor peasant,in Flour-Paste Ting’s words,“a real character.”/就是要这样~、严肃、认真才行。(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Ⅰ—543) But being as impartial and strict and serious as this is the only way.
❍ 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毛泽东选集》1368) For it is only the working class that is most far-sighted,most selfless and most thoroughly revolutionary.

大公无私da gong wu si

❶selfless
❷just and fair

大公无私

selfless;unselfish;just and fair;perfectly impartial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

指一切为公,毫无个人打算。也指办事公正,不偏袒某一方。unselfish, selfless, impartial and selfless, fair-minded, just and fair, public-spirited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解义】公平正直,没有私心。
【用法】称颂处事公平,不存偏心的人的用语。
【例句】我们都应该学习雷锋~的精神。
【近义】铁面无私
【反义】假公济私、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原意是为公而没有私心。今指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怀私心。《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

大公无私

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县缺少个县令,于是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这个职务合适?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
平公听了很惊讶,说:“解狐不正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仇人呢?”
祁黄羊答道:“您是问我谁担任县令这一职务合适,而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
于是平公派解狐前去任职。果然不出祁黄羊所料,解狐任职后,为民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受到南阳民众的热烈拥护。
又有一回,朝廷需要增加一位军中尉,于是平公又请祁黄羊推荐。祁黄羊说:“祁午合适。”
平公不禁问道:“祁午是你的儿子,难道你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您是要我推荐军中尉的合适人选,而没有问我儿子是谁。”祁黄羊坦然作答。
平公接受了这个建议,派祁午担任军中尉的职务。结果祁午不负所望,干得也非常出色。
孔子听了这两件事,感慨道:“太好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外不排斥仇人,对内又不回避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啊!”
后来,“大公无私”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心为公,毫无私心。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

指秉公持正,没有私心。《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
【例】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近〕公而忘私 至公无私
〔反〕假公济私 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

【释义】指秉公持正,没有私心。
??? ??? ??? ?? ??? ???.
??????.
【例句】执法者要大公无私,才能使人民信服。
?? ???? ??? ?? ??????? ???? ?? ???.
【近义词】公而忘私 铁面无私
【反义词】自私自利 假公济私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

形容一心为公,丝毫没有私心。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近义〕公而忘私 公正无私
〔反义〕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自私自利
〔连用〕清正廉明 先人后己

大公无私;假公济私;自私自利dà ɡōnɡ wú sī;jiǎ ɡōnɡ jì sī;zì sī zì lì

大公无私 公:属于国家或集体的。私:个人的。秉公持正,毫无偏私。现多指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毛泽东选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邓稼先身上,集中体现了大公无私、专心致志辛勤创业、艰苦奋斗、淬砺奋发的最可宝贵的革命精神。(杨如鹏《他的丰碑耸入太空——读报告文学〈两弹元勋的秘密历程〉》)
假公济私 假:借。济:补益。借公家的名义谋取个人的私利。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因为他好打人骂人,不遵守政策,有时还假公济私,招摇撞骗,干了不到半年,政府就把他查办了。(刘流《烈火金钢》第九回)这些财富,都是蒋介石等利用其独裁权力横征暴敛、假公济私而来的。(《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自私自利 私心重,只考虑、谋求个人利益。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大公和无私是统一的完整的概念。大公无私是和自私自利相对立的。(施友欣《大公无私不能否定》)
“假公济私”的“假”不读jià;“假”不能理解成“虚假”。

☞损人利己


铁面无私tiě miàn wú sī

大公无私
da gong wu si
【铁面无私】 形容严明公正,不徇私情,不畏权势。
【大公无私】 指秉公处理,不偏袒那一方。
﹝例﹞ 不,陈咏明自己就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严厉的法官。(张洁:《沉重的翅膀》) 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清·龚自珍:《论私》)
徇私舞弊
xun si wu bi
【徇私舞弊】 曲从私情,弄假作弊。指违法乱纪。徇:曲从。舞:耍花招。也作“徇私作弊”。
﹝例﹞ 谁想这伙官员,贪滥(婪)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指秉公持正,没有私心。
〔例〕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的高贵品质。
【辨析】“大公无私”与“铁面无私”都可表示“处理问题不带私心”,都含褒义。“大公无私”侧重于“不偏袒”,“铁面无私”侧重于“不畏权势,不讲情面”。“大公无私”常修饰“襟怀”“胸怀”“心怀”一类词,“铁面无私”不能。另见“舍己为公”。
【提示】多作谓语、定语。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

形容秉公持正,毫无私心。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❶ 指全心全意为公,没有私心。
❷ 形容极其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作“至公无私”。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

也说“大公无我”。指秉公办事,不夹杂任何私念。
包公铡驸马
【铡驸马】戏剧描写陈世美抛弃结发妻子秦香莲,招为驸马。包公伸张正义,绳之以法。
祁黄羊举贤
【祁黄羊】春秋时晋国大夫。《左传》记载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大公无私dà ɡōnɡ wú sī

【解义】 公平正直,没有私心。
【用法】 称颂处事公平,不存偏心的人的用语。
【例句】 我们都应该学习雷锋~的精神。
【近义】 铁面无私、执法无私
【反义】 假公济私、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da gong wu si

秉公办事,毫无偏心。多形容办事以公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毫无私心。
【也作】至公无私
【近】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反】假公济私以权谋私

大公无私 清正廉洁dà gōng wú sī;qīng zhèng lián jié

清:清白;正:正派。形容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为人清白正派清廉。谷庆贵《城狐社鼠尤当打》:“城狐社鼠,除之虽难,但只要护法机关和人员做到~、秉公执法、常打不懈,断无不可除灭之理。”


大公无私 先人后己dà gōng wú sī;xiān rén hòu jǐ

形容做事一心为公,不存私心杂念;遇事先替别人考虑,然后才想到自己。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


光明磊落 大公无私guāng míng lěi luò;dà gōng wú sī

磊落:襟怀坦白。形容襟怀坦白、光明正大;一心为公、没有私心。邹韬奋《全国团结的重要表现》:“这次中共的~的宣言和蒋委员长的‘集中力量救亡御侮’的谈话,无疑地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所热烈欢迎的。”


清正廉明 大公无私qīng zhèng lián míng;dà gōng wú sī

形容为官清廉,正大光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柳松《“包青天”何以当上汉城市长?》:“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既对党表现出信任与拥护,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干部也要像‘包青天’那样铁面无私地对待腐败,像‘包青天’那样~。”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

一心为公,毫无私心。也指正直公正,不徇私情。
【例】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只有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如家人兄弟一般,才能团结全军,巩固纪律。(朱德《革命军队的纪律》)

131H【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

〔并列〕 一心为公,毫无私心。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教育我们,要互相团结,~,勇于开拓、冒险。”
△ 褒义。描写品德之语。
【近义】公而忘私 大公至正 至公无私 铁面无私
〖反义〗自私自利 徇私舞弊 损公肥私 假公济私。
也作“大公无我”。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即秉公持正,没有私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