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义灭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义灭亲

 征东破斧,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先,赵孝以身代弟。
 


 【译文】 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砍坏了斧,砍坏了刀,杀了叛乱的弟弟管叔和蔡叔,这是大义灭亲;西汉末年赵礼被强盗抓住,要杀死他吃掉,其兄赵孝在贼前说:“‘礼’瘦不如‘孝’肥,愿代弟命。”争着要代替弟弟去死。
 【评说】 亲情,是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原始和绵长的情感。一般来说,亲情是一定要呵护的。赵孝愿意代替弟弟去死,正是出于强烈的亲情。但是,当人们在正义与亲情之间必须作出选择时,是大义灭亲,还是护亲灭义呢?就情、法、义而言,前者牺牲小我之亲情,维护天下之大义,“无情”之中彰显伟大;后者则满足私情,违背大义,虽情有可原却于理不通、于法不容。我国的《刑法》规定,隐瞒、包庇罪犯者,犯包庇罪。因此,“大义灭亲”、举报涉嫌犯罪的亲人,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项法律义务。

“大义灭亲”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大义灭亲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君子曰:‘石碏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 其是之谓乎。”
【故事】: 春秋时期, 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 与贵族的一个公子叫州吁 (xu) 的合谋杀掉了国君卫桓公, 州吁就自立为王, 石厚被封为上大夫。石碏了解到自己的儿子参与了谋杀国君的事件, 非常气愤,就把石厚和州吁诱骗到近邻陈国去访问, 并事先派人劝说陈国国君逮捕这两个人。后来陈国国君照办了, 州吁在陈国就地被处死, 石厚准备被遣送回国。新立的卫国国君也想赦免石厚死罪。可石碏坚决不同意, 并亲自派家臣去陈国把儿子杀了。因而人们称赞石碏杀子是“大义灭亲”。
【意思】:为坚持大义而杀了亲属。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原指为维护君臣的名分而不顾亲属的情谊,今指为维护正义,对违反国家、人民利益的亲属不徇私情,按法惩处。
【古例】:唐·李卫公(卫公是李靖的封号)《问对》(旧本题唐李靖撰,实乃宋·阮逸伪撰):“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郭沫若《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你尽管是她(南后)的父亲,但如果不照着他的意旨办事,她可以大义灭亲,明天便把你一齐处死。”
  • 上一篇:大言不渐
  • 下一篇:大张挞伐

“大义灭亲”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大义灭亲

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国法的制裁。语出《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在石厚帮助下,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当了国君。接着,又驱使老百姓去打仗,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众人商量派人去洛阳向周天子告州吁的状。州吁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便与石厚研究稳定人心的对策。石厚说:“我父亲在朝中德高望重,如果把他老人家请来为我们说几句话,事情就好办了。”

石厚的父亲石碏(què)本是卫国的大夫、卫桓公的重臣。因为不满州吁和石厚的所作所为,自己一时又没有能力除掉他们,因此告老还乡。现在见儿子来问解救的办法,便计上心来,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陈桓公目前很受周天子的宠信,陈、卫两国又一向关系很好,假如州吁和你两人亲自去求陈桓公,我想他会为你们在周天子面前说几句好话的。只要周天子答应正式封州吁为卫侯,人心就可以稳住。”石厚把石碏的话转告给州吁,两人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高兴地带着礼物到陈国去。

此时,石碏暗地派人带着密信,赶在前头送给了陈桓公,请求陈桓公将这两个杀死国君的凶手抓起来。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派人捉住了。卫国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夫右宰丑前去杀死了州吁。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有人主张从轻发落。但石碏却说:“石厚不忠不义,留着有什么用?”即派家臣赴陈把石厚也杀了。

史官评论这件事时说:“石碏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的行为,真正是大义灭亲啊!”

后人以“大义灭亲”为成语,比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私情,一切依照法律、公理办事。

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

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国法的制裁。语出《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在石厚帮助下,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当了国君。接着,又驱使老百姓去打仗,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众人商量派人去洛阳向周天子告州吁的状。州吁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便与石厚研究稳定人心的对策。石厚说:“我父亲在朝中德高望重,如果把他老人家请来为我们说几句话,事情就好办了。”
石厚的父亲石碏(què)本是卫国的大夫、卫桓公的重臣。因为不满州吁和石厚的所作所为,自己一时又没有能力除掉他们,因此告老还乡。现在见儿子来问解救的办法,便计上心来,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陈桓公目前很受周天子的宠信,陈、卫两国又一向关系很好,假如州吁和你两人亲自去求陈桓公,我想他会为你们在周天子面前说几句好话的。只要周天子答应正式封州吁为卫侯,人心就可以稳住。”石厚把石碏的话转告给州吁,两人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高兴地带着礼物到陈国去。
此时,石碏暗地派人带着密信,赶在前头送给了陈桓公,请求陈桓公将这两个杀死国君的凶手抓起来。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派人捉住了。卫国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夫右宰丑前去杀死了州吁。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有人主张从轻发落。但石碏却说:“石厚不忠不义,留着有什么用?”即派家臣赴陈把石厚也杀了。
史官评论这件事时说:“石碏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的行为,真正是大义灭亲啊!”
后人以“大义灭亲”为成语,比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私情,一切依照法律、公理办事。

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受到应有的惩处。

大义灭亲

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绝父子的私情。后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春秋的时候,卫国的石厚同公子州吁相勾结,谋杀了卫国君桓公,他的父亲就用计把他也杀了。《左传·隐公四年》:“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大义灭亲

为维护大义,不惜灭掉亲属。指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的惩处。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合谋杀死了卫桓公。州吁自立为王,并封石厚为上大夫。石碏为儿子的行为感到义愤和羞辱,为维护君臣道义,他不顾父子私情,亲自派人把儿子杀掉了。人们赞美石碏的正直无私,说他是能够大义灭亲的人。(见《左传·隐公四年》)

大义灭亲;认贼作父、徇情枉法[枉法徇私、枉法营私、徇私枉法]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不徇私情|执法如山,~|~,将儿子送上了法庭。

●认贼作父rèn zéi zuò fù

比喻卖身投靠敌人:他这个人好坏不分,甚至~|我们绝不能界限不分,~|你不要~,替恶人卖力。

●徇情枉法xùn qíng wàng fǎ

曲从私情,破坏法律:~,胡乱判了案子|一心奉公,不敢~。也说【枉法徇私】、【枉法营私】、【徇私枉法】。

消灭人

消灭人

灭除亲属:灭亲(大义~)
灭除知情人:灭口(杀人灭口)
灭除反对自己的人:铢锄异已
消灭对方:犁庭扫闾
消灭种族:灭种
消灭全家:灭门(灭门绝户)

☚ 消灭1   消灭坏人 ☛

无私

无私

没有私心:光明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私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秉公无私
 主持公道,没有私心:秉正无私
 普遍仁爱,没有私心:兼爱无私
不近私利:远利
为公益而不取报酬:义(~举;~捐;~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先人后己
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让德
 立了功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功成不居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忧后乐
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他人得生:让生
清廉无私:公清
 清明无私:水鉴
忘我无私:毫不利己
非常无私:毫忽无私 毫无私心
对人毫无私心:人己一视
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大公无私 大公无我 大公至正 至公不党 至公无私 至公无我
 心胸开阔,大公无私:廓然大公
 为官清廉,大公无私:嘱托不行 属托不行
 大公无私,丝毫不占有公物:颗粒归公
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涓滴归公
(不自私:无私)

另见:为公 公平 公正 廉正 清白 清正

☚ 无私   为公 ☛
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

成语。《左传·隐公四年》载,卫国大夫石确忠君为国,其子厚却同公子州吁合谋,欲弑恒公。石确知道后杀死石厚。当时就有人称赞他:“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表示为维护公义而不徇私情的人和事。

☚ 光宗耀祖   三贞九烈 ☛

大义灭亲

原指为了君臣大义而灭其亲属。语出春秋时代,据《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死了卫国的国君卫桓公。石碏为了君臣的大义,就把石厚杀了。当时人们称赞石碏:“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颜师古注:“言以义割恩也。”意即用大义割断私恩,对违义的亲人或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也决不徇私情。《隋书·杨素传》:“大义灭亲、春秋高义。”大义灭亲,后泛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维护法律和正义的尊严,对犯罪的亲朋好友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有的国法制裁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操。

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应维护正义而不顾私亲。春秋之时,卫国的石厚同公子州吁暗中勾结,杀害了卫君桓公,州吁成为新国君。石厚之父石碏得知真情后,设计将石厚、州吁杀了。所以,《左传·隐公四年》记载: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亲上加亲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大义灭亲

为了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使犯罪亲属受到应有的国法制裁。 《左传·隐公四年》: “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cut off consanguinity for the sake of righteousness; place righteousness above family loyalty; punish one's own relations in the cause of justice; sacrifice ties of blood to righteousness;uphold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 at the sacrifice of blood relations
❍ 你尽管是她的父亲,但如果不照着她的意旨办事,她可以~,明天便把你一齐处死。(郭沫若《屈原》 130) Though you are her father,if you do not carry out her wishes she will forget her duly to you and have you executed with Qu Yuan tomorrow. /~,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四年》 28) …一and did he not so afford an illustration of the saying that great righteousness i s supreme over the affections?/他曾经私下地怂恿杜竹斋 “~”,……(茅盾《子夜》281) He had already made a private attempt to persuade Du Zhuzhai to exert some pressure on his brother-in-law Wu Sunfu "in the public interest".

大义灭亲da yi mie qin

sacrifice ties of blood to righteousness

大义灭亲

place righteousness above family loyalty;uphold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 at the sacrifice of blood relations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place righteousness above family loyalty, sacrifice ties of blood to righteousness, punish one’s own relations in the cause of justice

大义灭亲

旧指为了维护君臣之义而不顾亲属之情。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杀掉了参与弑君的儿子石厚,被誉为 “大义灭亲”,见《左传·隐公四年》。今指为了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而使之受到法律制裁。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解义】大义:正义、正气。事情合乎公义,就算犯法的是自己的至亲,也要依法处置。
【典故】春秋时代,卫国国君州吁以残酷手段维护其统治,不得人心。旧臣石碏(què) 的儿子石厚助纣为虐,帮助州吁欺压百姓。石碏非常痛恨这两人,便与陈国的国君陈桓公用计将这二人骗到陈国拘捕起来。随后,卫国派出大臣,石碏派出家臣,分别到陈国将二人处死。后史学家评论说:“这种为了国家,不顾骨肉亲情的行为,真可谓‘大义灭亲’啊!”(《左传·隐公四年》)
【用法】只用在不顾亲情,唯求公义的重大事情上。
【例句】当她知道丈夫干的是贩毒勾当时,便决定~,向公安局报案。
【近义】法不徇情
【反义】徇情枉法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春秋时卫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合谋杀死卫桓公,于是石碏就杀死了石厚,人称“大义灭亲”。后泛指为正义而不顾私亲。《左传·隐四年》:“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淮南子·氾论训》:“周公诛管叔之罪。”高诱注:“管叔,周公兄也;蔡叔,周公弟也。二叔监殷,而导纣子禄父为流言,欲以乱周,周公诛之,为国故也。传曰:‘大义灭亲也。’”

大义灭亲

春秋的时候,卫国的州吁杀兄篡位,很不得人心。为了摆脱这种孤立的困境,他与心腹石厚商量对策。石厚说:“我的父亲石碏很得人心,现在他辞去上卿之职,告老还乡,如果能请他出来辅助,就高枕无忧了。”
州吁忙命石厚携带一双白璧去请石碏,石碏借病不肯入朝。州吁无可奈何,又命石厚去请教安定君位的妙计。石碏说:“只要周天子许可,点头同意,不怕众人不服。”
石厚说:“主意是好!但万一周天子不允许,如果有人从旁说情就好了。”
石碏早就不满州吁篡位,现在听石厚这样一说,感到铲除乱臣贼子的机会到了,就巧妙地说:“陈桓公与周天子很亲密,跟我们也有交情,你先去陈国,请桓公在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然后再去朝见,还怕事不成功吗?”
于是,州吁和石厚带了厚礼,来到陈国。陈桓公让大夫子接待他们。子早已接到好友石碏的密信,要他为民除害。在征得陈桓公同意后,子立即把石厚和州吁带到事先安排好的太庙。
州吁见门口挂着一块写着“不忠不孝、无德无义者,不准入庙!”的白牌,不由大吃一惊,忙问子这是何意。子说:“这是我国先祖的遗训,没有别的意思。”
两人这才放心地进入庙中。刚进庙,子就大喝一声:“周天子有令,捉拿弑君乱国之贼!”
两旁武士一拥而上,州吁和石厚还来不及反抗,就双双被擒。陈桓公想将两人当场处死,子说:“慢!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我们杀他恐有不当,还是让卫国自己来处置吧!”
陈桓公派人通知石碏。石碏召集众大夫商议,石碏说:“他两人犯的都是十恶不赦之罪,应该马上派人去陈国执行!”
一位大臣说:“乱臣贼子,自然该杀,但我建议处斩州吁,对从犯石厚还是宽大处理吧!”
不料石碏毫不领情,义正辞严地说:“岂有此理,没有我那逆子,州吁也不会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我虽然爱儿子,但也不能只顾私情而忘了大义啊!不要多说了,谁去执法?”
问了几声,没人响应。石碏气得要自己亲自去,几个家臣拦住了他,表示愿意代他去。家臣到来陈国,先将州吁正法。石厚还抱有一丝希望,央求说:“我该死,但求你们让我向父亲求个情。”
家臣说:“别做梦了,我们就是奉你父亲的命令来执法的。”
说完,刀起头落,斩了石厚。
当时,石碏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博得了人们的一致赞扬。
后来,人们就用“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来指为了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有的国法制裁。《左传·隐公四年》:“石碏(què)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例】治军如治国,宁可~,不可因私废法。(姚雪垠《李自成》)
〔近〕不徇私情 “大义灭亲”只是“不徇私情”的一种形式,“不徇私情”语义更广。
〔反〕徇情枉法

大义灭亲dà yì mie? qīn

【释义】为了维护正义,对违法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义:??. 亲:??. ??.
??? ??? ???? ?? ??? ??.
??????.
【例句】张局长大义灭亲,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 ??? ?????? ?? ???? ????.
【近义词】六亲不认
【反义词】徇情枉法 徇私舞弊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为了维护正义,不徇私情,使犯罪的亲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七:“治军如治国,宁可~,不可因私废法。”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石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反义〕认贼作父 徇私枉法
〔俗语〕包公爷铡侄儿——大义灭亲

为正义而不顾私亲大义灭亲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大义:正道,大原则。灭亲:灭除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出处 《左传· 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举例 他~,把贪污巨款的父亲送上了被告席。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亲:指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有的制裁。
〔例〕王队长~,将其犯下滔天罪行的表哥就地正法。
【提示】含褒义。

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

《左传·隐公四年》载:卫公子州吁弑桓公自立,石碏之子石厚参与其事。因为石碏设法杀了州吁与石厚,君子称赞他“大义灭亲”。后以指对犯罪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和制裁。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解释 本指为了君臣大义而断绝父子之间的亲情。后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石(què),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春秋时期,卫庄公非常宠爱小儿子州吁,对他的错误一味纵容而不加制止。卫国的大夫石碏多次劝谏庄公,希望庄公能用道义教导州吁,但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关系密切,石碏劝说他也没有作用。
庄公死后,州吁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了王位,即为卫桓公。公元前717年春天,州吁在石厚的帮助下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但州吁崇尚武力而内心残忍,不能安定自己的百姓,于是就让石厚向石碏请教巩固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见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的地位。”石厚说:“怎样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说:“现在陈国的陈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而陈、卫两国最近关系也颇和睦,如果你去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朝见的事,就一定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石厚跟随州吁到了陈国。石碏暗中派人提前告诉陈桓公说:“卫国地盘狭小,老夫年纪大了,已经不能做什么事了。但这两个人确实杀死了我们的国君,请您趁此机会帮我们对付他们。”于是陈国人抓住了州吁和石厚,请卫国派人来处置。卫国派大臣去杀死了州吁,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就没有处死他。石碏知道后立即派自己的总管前往陈国,杀死了石厚。
当时道德高尚的人都赞叹说:“石碏真是一心忠于国家的大臣啊。他痛恨州吁,同时连及了自己的儿子石厚。为了君臣大义而断绝父子私情,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近义 铁面无私
反义 徇情枉法
例句
包公发现自己的侄子包勉贪赃枉法,就大义灭亲,依法对他处以死刑。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❶ 原指为维护君臣的道义而不顾亲属的感情。
❷ 现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亲属犯罪也不徇私情,同样使犯罪的亲人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形容为了维护正义或国家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国法制裁。出《左传·隐公四年》,卫大夫石碏杀掉与卫公子州吁共同作乱的亲生儿子石厚,《左传》赞其“大义灭亲”。
包公铡侄儿
【包公铡侄儿】传说,包公为了严正法纪,将犯罪的侄儿包勉用虎头铡铡死。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解义】 大义:正义、正气。事情合乎公义,就算犯法的是自己的至亲,也要依法处置。
【典故】 春秋时代,卫国国君州吁以残酷手段维护其统治,不得人心。旧臣石碏(què)的儿子石厚助纣为虐,帮助州吁欺压百姓。石碏非常痛恨这两人,便与陈国的国君陈桓公用计将这二人骗到陈国拘捕起来。随后,卫国派出大臣,石碏派出家臣,分别到陈国将二人处死。后史学家评论说:“这种为了国家,不顾骨肉亲情的行为,真可谓‘大义灭亲’啊!”(《左传·隐公四年》)
【用法】 只用在不顾亲情,唯求公义的重大事情上。
【例句】 当她知道丈夫干的是贩毒勾当时,便决定~,向公安局报案。
【近义】 法不徇情、铁面无私
【反义】 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之情。指不庇护犯罪的亲属,使受到正义的惩处。姚雪垠《李自成》:“治军如治国,宁可~,不可因私废法。”

大义灭亲da yi mie qin

亲:亲属。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亲属犯罪也不徇私情,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
【近】铁面无私 执法如山
【反】徇私舞弊 徇情枉法

铁面无私 大义灭亲tiě miàn wú sī;dà yì miè qīn

大义:正义,正气;亲:亲人。形容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对于亲人犯罪也必使其受到国法惩罚。林祥《从林则徐斩子想到的》:“林则徐作为一个封建官吏,能够~,确实难能可贵。”

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

亲:亲属。指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依法予以制裁。
【例】治军如治国,宁可大义灭亲,不可因私废法。(姚雪垠《李自成》)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

〔其他〕 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语出《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柳建伟《苍茫冬日·都市里的生产队》:“小娜有什么不好,~,屁股坐在我的板凳上。”
△ 褒义。用于描写品性。
【近义】以义割恩铁面无私 利不亏义
〖反义〗公报私仇 结党营私 瞒心昧己 徇情枉法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指为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亲属间的私情。《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