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丰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食具 > 大豐簋
大豐簋  dàfēngguǐ

亦稱“天亡簋”、“朕簋”。西周武王時代青銅器。四耳,方座,身飾卷體夔紋。腹内壁有銘文七十六字,記周武王滅商後祭祀上帝,以其父文王配享。當時,助祭者鑄造此器,以爲紀念。清道光年間陝西岐山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馆。

大丰簋

大丰簋

西周初年武王、成王时期的青铜礼器,因铭文中有 “王又 (有) 大丰”字句而得名。清道光年间 (1821—1851) 与毛公鼎同时出土于陕西岐山县。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簋,是商代的一种盛食容器,就餐者席地而坐,用手从簋中抓取食物。至周,主要用作礼器。此簋四耳重环,方座,侈口。方座及器腹均饰张口回身的龙纹。器腹内有铭文8行、76字。铭文先说王有大丰,泛舟于辟雍的池中。王祭祀于辟雍内的明堂。武王降命于助祭的臣子“天亡” (天亡即此簋的主人,故此簋又名天亡簋),让他襄理衣祀王父文王和大祭先帝。然后记述武王受文王的护佑,终于灭商。为称颂先王的功德,天亡特铸此鼎以为纪念。铭文中的 “大丰” 即大礼,“衣祀” 即遍祭先王。这篇铭文是研究西周初年祭祀制度的珍贵资料。

☚ 司母戊方鼎   利簋 ☛

大丰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王又大丰”而得名。清道光年间与毛公鼎同出于陕西岐山县。腹内有铭文8行76字,记载了在辟雍举行的祭祀活动等。是研究西周初祭祀制度的珍贵史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丰簋

西周早期青铜礼器。因铭文中有“王又大丰”,字句而得名。又因作器者是 “天亡”故又名 “天亡簋” 。相传清道光末年出于陕西岐山。该器四耳垂珥,带方座,侈口。方座及器腹均饰以张口回身的龙纹。器腹内有铭文76字。铭文内容先说王又大丰,泛舟于辟雍的池中。王祭祀于辟雍内的明堂。武王降命于助祭的天亡,让他襄助衣祀王父文王和大祭上帝。然后记述武王受到文王的保佑,终于灭商。天亡为了称颂王的功德,作器以纪念。从器形和铭文内容可知,此器系武土时期铸成。所记在辟雍举行祭祀等内容,是研究西周初年祭祀制度的珍贵史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丰簋

又名联簋、天亡簋,西周早期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器形为圆腹、四耳、下有方座。腹内有铭文八行、七十六个字,歌颂武王“丕克乞(讫)殷王祀”,即周武王灭掉商朝,代替商祭祀上天。根据铭文记述,作器人参加了祭祀活动,故此器在研究周灭商的历史上有重要史料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