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夜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夜郎yè láng

汉代西南边地邻国名,泛指西南边远之地。项斯《经李白墓》: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郎

代称西南边陲。唐杜牧《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治化轻诸葛,威声慑夜郎。”
○ 夜郎自大

夜郎

❶中国古族名。始见 《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的一支。战国至秦汉大约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及北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与古代濮越族群有渊源关系。定居, 从事农业。与巴、蜀、南越有贸易往来。以“魋结”为特征。有竹王传说,认为其祖先以竹为姓。曾建地方性政权。
❷中国古地方政权名。夜郎国的省称。秦汉时由夜郎族建立。所辖地区与夜郎族居地同。是西南夷诸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中最大的一个, 流传有“夜郎自大”的成语。西汉时其君长称侯王, 传说为竹姓。战国时楚将庄王滇时曾过其地。其社会性质一般认为已进入奴隶制阶段。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唐蒙通使, 见其侯王多同,约为置吏。元鼎六年(前111)于其地置牂牁郡, 夜郎侯受王印。成帝时夜郎王兴与鉤町、漏卧相攻,被牂牁太守诛杀。
❸郡名。(1)西晋永嘉五年 (311) 分牂牁、朱提、建宁三郡地置。治所在夜郎县(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辖境约当今贵州省六枝县以西的云、贵两省境内, 以北盘江上游为中心。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后废。(2)唐天宝元年(742)改珍州置。治所在夜郎县(今正安县西北),辖境约当今贵州省正安及道真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又改为珍州。
❹县名。有四:(1)汉武帝时置。治所在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后废。东晋、南朝曾为夜郎郡治所。(2)唐武德四年(621)分宁夷县置。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贞观元年(627)废。(3)唐贞观五年置。治所在今湖南芷江县西南。天宝元年(742)改名峨山。先后为舞州、鹤州、业州治所。(4) 唐贞观十六年置。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西北。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1108)复置。宣和二年(1120)又废, 先后为珍州及夜郎郡治所。

夜郎

战国至汉代国名。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与云南东北、四川南部一带。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此置牂牁郡。


夜郎

中国古代地方政权。战国至汉代,在今贵州、云南、广西交界一带建国。

夜郎

古国名。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地方政权。西南夷的一支。《史记·西南夷列传》记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疆域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东邻秦置黔中郡,即包括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北部。战国末,楚将庄跻降其国,以兵威属楚。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派常頞通五尺道,分割其地置县。西汉初,夜郎复据旧地,成为西南夷最大的一个地方政权。与南越、巴、蜀有贸易往来。建元六年(前135),汉武帝遣郎中将唐蒙出使夜郎,会见夜郎侯※多同,予以厚赐,始置吏,通道路,以其部分地域置犍为郡。又发兵始治僰道至※牂牁江之道路。元狩元年(前122),汉命王然于等出使西南夷,求通身毒国(今印度),未能通。元鼎六年(前111),汉攻破南越,杀且兰君,置牂牁郡(治在今贵州凯里西北),夜郎遂入朝,封其君为王,授王印。河平(前28—前25年)中,夜郎王※兴与鉤町、漏卧连岁争战,汉朝派使臣调解,兴不从命。牂牁太守陈立遂杀兴,夜郎王兴之妻父翁指和子邪务,迫胁旁22邑反。后陈立施反间计诱其众,遂持翁指首级出降,夜郎亡。夜郎国前后经历约200多年。其民以竹为图腾,盛传竹王传说,椎发,左祍,邑聚而居。从事农耕及狩猎。境内有※濮(有作僚)、蛮、羌、夷、越、僰等族居之。其社会发展不平衡,有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奴隶制、封建社会初期等不同社会发展状况存在。关于夜郎的社会性质、主体民族、国境范围、始建于何时等问题,古今学者经千年探索,尚无定论。

夜郎

夜郎在楚国西方,为当时“西南夷”中较大的方国部族。境土大致包括今黔西及黔北、川南、滇东北一带。兴起于遯水(亦作豚水、存水,后又名牂柯江,即今贵州省西南部之北盘江)流域。其中心地区在今贵州市以西,坝子较广、土地肥沃的安顺市、平坝、至清镇一带。战国中后期,夜郎已与楚地有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顷襄王前期(东迁以前,《史记》、《汉书》误作楚威王),曾遣将军庄蹻“略巴、黔中以西”(《史记·西南夷列传》),楚人一度攻占巴地重要城邑一枳,或即在此时(参阅“枳”)。此后亦曾短暂地征服了夜郎。而正当此时,秦兵攻楚,拔郢都。庄𫐆归楚道绝,遂率部由夜郎西行人滇,变服从俗,为滇王,至汉武帝时,始先后废此二王国。

夜郎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主要分布在今贵州西、北部,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北部部分地区。汉时已建立国家。由于地处西南僻隅,少与中原往来,其王不知当时汉帝国的广大。有一次汉使者到达那里,因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世因称妄自尊大为“夜郎自大”。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于其地置牂牁郡,郡中又设夜郎县。

夜郎

古代西南民族。始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为战国至秦汉西南夷的一支。大约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及北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与古代濮越有渊源关系。从事定居农业。与巴、蜀、南越等有贸易往来。以“魋结”为特征。有竹王传说,认为其祖先姓竹。曾建地方性政权。是西南夷诸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中最大的一个。


夜郎

❶战国至西汉时国名。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部与四川南部一带。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灭之而于其地置牂牁郡。

❷郡名。西晋永嘉五年(311年)置,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县。南朝梁后废。

❸县名。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西北。五代时省,北宋大观二年 (1108年) 复置,移治今桐梓县西北。宣和三年 (1121年) 废。

夜郎

古国名。战国至西汉时,约统治今贵州西北、云南东部和广西北部。汉初夜郎侯倚属南越,武帝发兵征服越地,遂入朝附汉,受封为王。元鼎六年(前111)于其地置牂柯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