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鼻部炎性疾病
鼻疖 鼻疖指鼻前庭或鼻尖部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解剖及组织结构特殊,不但症状较重,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所以应该重视。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病原因多数由于不良习惯如挖鼻、拔鼻毛或强烈摩擦鼻尖部,损伤局部皮肤,细菌乘机侵入,引起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因此处皮下组织少,皮肤和软骨膜贴连紧密,稍有浸润,张力即很大,以致疼痛剧烈,随炎症进展而呈搏动性。初期仅见前鼻孔或鼻尖部有局限性红肿,渐次隆起,出现脓点。经治疗后,约在一周内破溃排出脓栓而愈。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如切开过早、挤压或摩擦等,炎症可向周围扩展,出现上唇或颊部肿胀,如向上蔓延,可并发眼眶蜂窝织炎或海绵窦栓塞等(见“鼻炎及鼻窦炎并发症”)。早期可用各种抗生素软膏涂抹,或局部热敷或用超短波或红外线等照射,以促使炎症消退或局限。当出现脓点时,可用小棉签沾少量纯石炭酸腐蚀,促进破溃排出脓栓。重症患者须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鼻前庭炎 为鼻前庭皮肤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常由急性鼻炎或鼻窦炎时分泌物刺激所引起。局部皮肤潮红,轻肿,有触痛。有时可见小皲裂。常盖有湿润脓痂。慢性者由各种慢性刺激如经常挖鼻,慢性鼻窦炎脓液刺激等所引起。局部皮肤增厚,覆有干痂,挖出后易出血,且可见有裂隙。如因继发感染发生鼻疖,则有剧烈触痛。治疗应根除病因,如避免挖鼻,有脓痂时可用3%双氧水或10%硼酸液泡软后除去,创面涂以抗生素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