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学研究国际间货币交换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科。 外汇这一概念具有动态的与静态的两种涵义。外汇的动态涵义是指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国际汇兑”。外汇的静态涵义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即外币现钞、外币存款、外币票据和有价证券等国际汇兑的工具。外汇是在国际间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并为国际贸易经济活动服务的。在国际间的贸易和信贷投资等经济活动中,由于各国的货币单位和货币制度各不相同,一国的货币一般都不能在别国境内流通。为了清偿国际贸易中所发生的债权债务,必然要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因此就出现了外汇。外汇的产生,沟通了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流通,便利了国际结算,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外汇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和作用并不相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外汇是资产阶级剥削、奴役本国和他国人民,攫取高额利润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外汇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工具。 外汇学(Theories on ForeignExchange) 以国际间的货币交换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国际汇兑的基本原理。如外汇的产生和发展; 外汇的性质和作用;汇率和汇率制度及其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汇兑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引起的复杂的国际货币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等。(2)各国的外汇政策和制度。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外汇管制及其发展演变; 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管理政策和管理体制; 各国外汇政策和制度对其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等。(3) 国际汇兑实务。如各国外汇市场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外汇交易的具体业务等。 外汇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但各国经济学家对于外汇理论的探讨则早在十八世纪就已开始了。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休谟(D. Hume)在其所描述的“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中就论述过汇率变动对黄金输出入和商品输出入的影响; 大卫·李嘉图在 《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一书中也论述过黄金在国际间流动对各国货币价值和商品输出入的影响。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外汇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国际借贷说” (Theory of 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该理论由英国学者葛逊 (G. J. Goschen) 提出,他在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TheTheory of Foreign Exchanges》)一书中,从国际收支引起外汇供求变化的观点出发,对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科学地论述了汇兑率与贵金属在国际间的流通以及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并深刻揭示了英国资产阶级利用汇兑率的变动对亚洲和其他殖民地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从而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外汇学说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以来资产阶级的外汇学说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汇兑心理说(Psychological Theory of Ex-change)、利率平价说(Theory ofInterest Parity) 和资产市场说(Theory of Asset Markets)。购买力平价说是瑞典学者卡塞尔(G.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汇率》 (《Money and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该学说以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作为决定汇率的基础,以物价指数的对比作为计算汇率的依据,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至今仍为多数资产阶级学者所采用。汇兑心理说为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A.Aftalion)所创立,他在1927年出版的《货币、物价、外汇》(《Monnaie,Prix et Change》)一书中,运用主观价值论的边际效用观点,将汇兑变动的原因归结为人们对外汇所作的主观评价。利率平价说的创始者是凯恩斯(J. M. Keynes),他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简论》 (《A Tract onMonetary Reform》) 一书中提出两国利率的差距是影响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资产市场说是近年来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外汇理论。他们认为外汇是一种资产,而汇率则是这种资产的价格,它取决于影响资产市场的各种因素。资产市场说实质上并不是什么新理论,而是近代资产阶级货币银行学说中的资产组合论在国际范围的延伸或运用。 外汇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既包括深奥复杂的外汇理论,又包括开展外汇业务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在西方国家外汇学的研究中,不仅采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而且也在普遍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曲线,如著名的马夏尔——勒纳条件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等,来描述外汇供求变化与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的影响。西方国家对于外汇理论的研究,最初只是作为国际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十年代初期,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的崩溃和浮动汇率制的普遍推行,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于外汇理论的研究,外汇政策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在外汇市场的运用,大大改变了外汇交易的方式,使外汇经营业务日趋复杂,外汇理论与实务的内容也日趋丰富。外汇学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逐渐从国际金融学和国际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在我国,外汇学目前虽然还是一门很薄弱的学科,但已开始成为不少高等院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专业的必修课程。 阅读书目:《国际支付中的货币与汇价》吴念鲁等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 《外汇概论》徐君阙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外汇概论》该书编写组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83年版; 《外汇和国际货币市场业务》(《Foreign Exchange and Mo-ney Market Operation》)瑞士银行(Swiss Bank Corporation)编,金学骥译,对外贸易出版社1981年版;《国际贸易金融与国际汇兑》〔英〕惠廷(D. P. Whiting)著,童一平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版; 《外汇实务入门》余慰白编译,香港万源财经图书公司1982年版。 外汇学 外汇学Theory of ForeignExchange货币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外汇及其汇率变动规律的货币科学。包括外汇和汇率理论、汇率变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外汇管制、外汇市场和外汇业务、外汇与经济的关系、外汇汇率与各国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等。外汇学是一门新兴的货币科学,是货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国际金融学 保险学 ☛ 0000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