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层空间条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层空间条约 外层空间条约全称是《关于各国探索与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原则的条约》。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67年1月27日在3个文件保存国苏联、美国和英国三国首都开始签字,同年10月10日生效,无限期有效。条约包括序言及17项条款,主要内容是: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关系到全人类共同利益,各国应在平等基础上并依照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进行探索和利用;进行空间探索应为所有国家的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占外层空间和天体;外层空间应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将载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物体放置在环绕地球的轨道或安置在空间;关于宇航员救援和返回;关于各缔约国应对本国在空间活动中所造成的损害负责;关于在各个方面的国际协商与合作及条约的适用范围等。该条约通过后,截至1981年1月1日止,已有90个国家在条约上签字。1983年12月30日、1984年1月6日、1984年1月12日中国分别向英、美、苏交存加入书,1983年12月30日对我生效。 ☚ 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 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 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正式名称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原则的条约》,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67年1月27日在伦敦、莫斯科、华盛顿开放签字的条约。中国于1983年12月20日加入。《条约》包含一些有关外层空间的原则规定,是1963年《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法律原则宣言》的发展和补充,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或《外层空间基本法》。《条约》规定: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应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各国可以在平等、不受歧视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法自由进入外层空间,不得通过主权要求、使用或占领等方法据为己有;外空活动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了解。按照《条约》的规定,禁止将载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物体放置在环绕地球的轨道或安置在天体或外层空间;月球和其他天体绝对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天体上建立军事基地,试验任何类型的武器以及进行军事演习等一切军事活动;国家对外层空间的一切活动负有国际责任。 外层空间条约全称《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的条约》。该条约于1967年1月27日开放签字并于同年10月10日生效。中国于1983年12月30日、1984年1月6日及1月12日分别向美、苏、英交存加入书,1983年12月30日该条约对中国生效。条约基本原则包括: (1) 外空活动的目的在于为世界各国的利益服务; (2) 禁止将任何携带核武器或其他任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物体放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或布署于外空。月球及其他天体则绝对用于和平目的;(3)各国有依法平等地进行外交活动的自由;(4) 各国不得将外层空间及天体据为已有; (5) 各国应依照国际合作和相互援助的原则进行外空活动; (6) 各国应在尊重他国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外交活动。其他主要规则有: (1) 外空物体登记国对该物体有管辖权; (2) 缔约国对所从事的外空活动应承担国际责任; (3) 各国有义务救助宇航员并将宇航员及外空物体送还其本国等。以外层空间条约为基础的一系列条约构成较完善的外空法律体系。 外层空间条约全称《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67年1月27日开始签署,1967年10月10日生效。至今已有85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中国政府于1983年12月30日批准加入。条约共有正文17条。主要内容:探索和利用外层空产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和利益,各国皆有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自由;各缔约国保证不在绕地球轨道、天体或外层空间放置核武器或任何其他类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禁止在天体建立军事基地和进行军事演习;各缔约国对外层空间物体及所载人员保持管辖及控制权,对所发射的外层空间物体所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各缔约国还应避免使地球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等。 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关于各国探测与利用外层空间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条约。目的是约束各缔约国须为和平目的而利用外层空间。1966年6月,美国和苏联向联合国提交关于利用空间的条约草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委员会在该草案基础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文件;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12月19日批准了这一文件。经美、苏、英等五国批准后,条约于1967年10月10日正式生效。条约规定,各缔约国禁止在天体上、月球上或空间其他物体上装置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各国不得对月球或其他天体提出主权要求;各国应对其空间活动及其领土上发射到空间的物体所造成的任何损害负责;必须协助处境危难的航天器;各国的空间设施和运载工具应在互惠的基础上向其他国家的代表开放。各缔约国一致同意公开地,并根据国际法的规定进行外层空间活动。 外层空间条约 《外层空间条约》Waiceng Kongjian TiaoyueOuter Space Treaty国际之间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公约。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67年1月27日在该条约保存国首都莫斯科、伦敦、华盛顿签字,并于同年10月10日起无限期生效。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该条约。条约由序言和17条正文组成。它规定了宇宙利用原则、宇宙活动自由原则、禁止军事目的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尊重他国和平利用原则,具有宇宙基本法及宇宙裁军条约的性质。主要内容有: ☚ 禁止在海底安置核武器条约 中导条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