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国在华洋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国在华洋行

外国在华洋行waiguo zaihua yanghang

外国商人在旧中国开设的以代理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各种行号。后期亦向工矿、铁路等生产领域扩张。根据现有资料,出现在中国的第一家外国洋行是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 在广州开设的柯克·理德行 (Coxreid& Co) (一说1715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过洋行)。以后,外商代理行号迅速发展,至鸦片战争前夕已达150余家, 英商查顿、颠地两行居于垄断地位。这些洋行主要经营非法的鸦片贸易。大行号一般都拥有自己的飞剪船队和保险机构。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 洋行仍然主要依靠鸦片走私、掠骗华工、贩卖人口等暴力掠夺手段积累财富。洋行还大肆进行走私贸易。正是暴力掠夺奠定了洋行财富的基础, 许多大洋行的垄断地位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由于通商口岸的增辟和内河航运权的取得, 外商对华贸易迅速扩大,洋行围绕着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投资于轮船航运、船舶修造、码头仓栈、保险、银行以及为商品贸易服务的加工制造业等。一些洋行资本集团开始形成, 如著名的英商怡和洋行, 在代理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还与香港黄埔船坞公司、香港火险公司、怡和银行、香港九龙仓栈码头公司、上海顺泰码头公司等保有资本关系; 美商旗昌洋行以旗昌轮船公司的运输贸易为中心, 还有扬子保险公司、旗昌船厂等企业。这些洋行大班都成了新一代 “巨富”。甲午战争后, 洋行势力空前扩张, 由1894年 (光绪二十年)的552家陡增至1911年(宣统三年)的2863家,1913年又激增至3805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日本洋行, 至辛亥革命前已远远超过英国而居于首位。代理进出口贸易依然是洋行的主要业务, 势力已遍及广大内地地区, 内地的非通商口岸地区也有洋行的非法活动。军火贸易发展成为洋行代理业务的重要内容, 仅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一次就向德商订购价值达200万两的军火。这一时期, 资本输出在洋行业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主要是对清政府的政治军事借款, 以及各地的实业借款和铁路借款。据统计, 1894至1912年, 清政府的借款高达库平银12亿余两。参预借款的虽然以外国银行为主,但也有大量洋行参加,有些银行本身就有洋行投资,或者是由洋行创办的,与洋行关系密切, 有些借款则完全是由洋行出借的。洋行商人还不断地投资设厂, 业务范围已远远超过甲午战前的为商品贸易服务的行业, 进入了纺织、矿山采掘、冶炼、烟草、铁路修造等重要生产领域。通过这些投资, 外国洋行剥削和掠夺中国人民, 并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洋行势力的扩张达到顶峰, 几乎深入到中国每一个城镇和穷乡僻壤, 经营范围也几乎无所不包。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洋行的在华机构和业务被国民党政府接收。全国解放前夕,英、美等国的洋行撤离大陆。解放后,不少洋行仍与中国大陆保持各种贸易关系。

☚ 买办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
000107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