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夏目漱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别号漱石。生于江户(今东京)下级武士家庭。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曾赴英留学,回国后任大学教授并从事写作。1905年发表代表作《我是猫》,描述一群对社会不满而又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的空虚生活,揭露当时日本社会的黑暗。次年写成中篇小说《哥儿》,以一个中学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出于个人义愤而反抗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日本教育界的腐败。作品带有西方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色彩。1907年起任《朝日新闻》文艺栏主编,创作进入中期,所发表的《三四郎》、《其后》、《门》等,反映知识分子的思想,他们既对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又无力进行反抗。1911年拒绝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后重病缠身,晚期作品也流露悲观情绪。《心》、《路边草》、《明暗》等晚期作品刻划的知识分子,总以失败、出走而告终。

夏目漱石

 日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坚持对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的批判态度,以其鲜明的个性和丰富多采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Xiamu shushi

日本近代最著名的文学家。原名夏目金之助。生于江户武士家庭。明治维新后家道败落,他从小被送到盐田家作养子。漱石自幼好学,在中学时代就对汉诗文和小说极为爱好。1888年中学毕业后入大学本科英语专业,专攻英国文学。这时期他曾致力于汉诗文的创作,后收为一集,题名《木屑录》,其书序文明确表明“予有意以文立身”。
大学毕业后,漱石去松山、熊木等地教书,此时受到学友、俳句诗人正冈子规(1867—1902)的影响,积极参加子规倡导的俳句改革运动。1900年漱石被政府选为官费留学生,到英国伦敦学西方文学。在那里,他度过了两年“不愉快”的生活。人地生疏,经济困难,生活不习惯,使他觉得自己象“狼群中的一只长毛狗一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万能”十分厌恶。1903年回到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并为高滨虚子主编的杂志《杜鹃》写俳句。1905年,漱石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小说以中学教师苦沙弥家养的一只“猫”的口吻,批判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明治时代的种种弊端,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此后,漱石发表了中篇小说《哥儿》(1906)、《旅宿》。前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刚刚步入社会,憨直、朴实、侠义的知识青年的形象,批判了教育界的腐败和丑恶现象。后者则通过一个画家的眼睛,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的“非人情”的唯美世界,体现了漱石“余裕”派的文学倾向。这三部作品被认为是漱石的前期三部曲。
1907年他自动辞去教职,成为《朝日新闻》社文艺专栏的特约作家。直到去世的大约10年的时间里,先后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均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三四郎》、《其后》、《门》是他中期创作的三部曲。《三四郎》(1908)写农村青年三四郎在东京大学求学的生活和他对女性的爱慕,表现一个农村青年的成长过程。《其后》(1909)写的是一个近而立之年的知识分子长井代助的恋爱问题。《门》(1910)描写出身小资产阶级的宗助夫妇的暗淡生活。
1909年漱石由于过度劳累患严重的胃病,多次危及生命,但他仍然抱病坚持创作。他连续发表了《过了春分时节》(1912)、《行人》(1912)、《心》(1914),这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后期三部曲”。后三部曲把创作重心由外部生活转移到人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了近代知识分子的苦恼、孤独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义理道德之间的深刻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心理剖析和哲理探求的创作倾向。1916年正当他执笔长篇小说《明暗》之时病情恶化,于当年年底病故,终年49岁。

☚ 川端康成   小林多喜二 ☛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近代最著名的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漱石是他的号。幼时因家境贫困被送给别人做养子,9岁时才被接回。1900年以官费留学英国3年。在那里,他广泛地阅读了英国文学作品和世界文学名著。这对他以后走上创作道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回国后,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
1905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立即轰动文学界,使他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这部小说后来成为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1907年4月,他辞去大学教授职务,做了《朝日新闻》社的特约撰稿人,从此成为职业作家。1908年起,陆续发表了他的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以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题材,通过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和成长过程的描写,揭示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他们从梦幻到追求,再到绝望的历史命运。1910年,日本反动政府制造了迫害爱国人士的“大逆事件”,加上他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使得他在思想上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可在他于1911年以后发表的“后三部曲”——《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等作品中看出。这几部作品都是通过对沉缅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剖析,表现知识分子孤寂凄凉的心绪以及对社会的绝望感。晚年时他思想上越来越倾向于自我反省,提出“法天去私”的宗教主张,实际上是鼓吹“道德净化”、“道德上的自我完成”。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优秀代表,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他通过自己的一些杰出作品,为日本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夏目漱石像

☚ 松尾芭蕉   芥川龙之介 ☛

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号漱石。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曾在高校、中学任教。受中国文学的道德观念和英国文学的启蒙思想的影响,并接受俳文的美学观点。写有诗歌、散文、小说和评论。其小说成就最大。揭露和批判明治维新后的文明社会,思想深刻,笔触锋利。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我是猫》。重要作品还有未完成的《明暗》,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1867—1916),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号漱石。少年时代爱读中国史书,他的名字即取自 《晋书》 中“漱石枕流” 一语,并有汉诗文集 《木屑录》 (1889)。1905年开始发表他的名著《我是猫》。1906年完成中篇小说 《哥儿》以及 《草枕》 和 《二百十日》,在文坛上轰动一时。1907年他宁愿辞去大学教授的职位到报社工作,他认为 “报社是商业,大学也是开买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明暗》 (1916) 没有完成即病逝,这部小说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他的小说主要是揭露和批判明治维新后的文明社会,思想深刻,笔触锋利。他主张“自我本位”,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著有 《文学论》。有 《夏目漱石全集》 (16卷,1960)。

☚ 泰戈尔   高尔基 ☛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作家。本名夏目金之助。189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后赴英留学,1903年回国任教,从事俳诗与俳文创作。成名作长篇小说《我是猫》 (1906) 以一中学教师家的猫的心理、口吻,尽情嘲讽“金钱万能”的社会风气与资产者的骄横跋扈,对聚集在主人公苦沙弥周围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既给予同情,又有所鞭挞。同时创作的幽默中篇小说《哥儿》,塑造了一个憨厚正直、对社会恶势力敢于斗争的年青人形象。中晚期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1908~1910),写农村出生的三四郎在大学中的生活和思想成长过程,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压抑、痛苦,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作。有些作品描写知识分子寂寞、孤独的心态,基调较暗淡。其作品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哲理情趣及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 二叶亭四迷   岛崎藤村 ☛
000067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