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夏目漱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别号漱石。生于江户(今东京)下级武士家庭。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曾赴英留学,回国后任大学教授并从事写作。1905年发表代表作《我是猫》,描述一群对社会不满而又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的空虚生活,揭露当时日本社会的黑暗。次年写成中篇小说《哥儿》,以一个中学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出于个人义愤而反抗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日本教育界的腐败。作品带有西方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色彩。1907年起任《朝日新闻》文艺栏主编,创作进入中期,所发表的《三四郎》、《其后》、《门》等,反映知识分子的思想,他们既对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又无力进行反抗。1911年拒绝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后重病缠身,晚期作品也流露悲观情绪。《心》、《路边草》、《明暗》等晚期作品刻划的知识分子,总以失败、出走而告终。 夏目漱石 日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坚持对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的批判态度,以其鲜明的个性和丰富多采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Xiamu shushi日本近代最著名的文学家。原名夏目金之助。生于江户武士家庭。明治维新后家道败落,他从小被送到盐田家作养子。漱石自幼好学,在中学时代就对汉诗文和小说极为爱好。1888年中学毕业后入大学本科英语专业,专攻英国文学。这时期他曾致力于汉诗文的创作,后收为一集,题名《木屑录》,其书序文明确表明“予有意以文立身”。 ☚ 川端康成 小林多喜二 ☛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最著名的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漱石是他的号。幼时因家境贫困被送给别人做养子,9岁时才被接回。1900年以官费留学英国3年。在那里,他广泛地阅读了英国文学作品和世界文学名著。这对他以后走上创作道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回国后,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 夏目漱石像 ☚ 松尾芭蕉 芥川龙之介 ☛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号漱石。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曾在高校、中学任教。受中国文学的道德观念和英国文学的启蒙思想的影响,并接受俳文的美学观点。写有诗歌、散文、小说和评论。其小说成就最大。揭露和批判明治维新后的文明社会,思想深刻,笔触锋利。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我是猫》。重要作品还有未完成的《明暗》,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夏目漱石 (1867—1916),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号漱石。少年时代爱读中国史书,他的名字即取自 《晋书》 中“漱石枕流” 一语,并有汉诗文集 《木屑录》 (1889)。1905年开始发表他的名著《我是猫》。1906年完成中篇小说 《哥儿》以及 《草枕》 和 《二百十日》,在文坛上轰动一时。1907年他宁愿辞去大学教授的职位到报社工作,他认为 “报社是商业,大学也是开买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明暗》 (1916) 没有完成即病逝,这部小说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他的小说主要是揭露和批判明治维新后的文明社会,思想深刻,笔触锋利。他主张“自我本位”,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著有 《文学论》。有 《夏目漱石全集》 (16卷,1960)。 ☚ 泰戈尔 高尔基 ☛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作家。本名夏目金之助。189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后赴英留学,1903年回国任教,从事俳诗与俳文创作。成名作长篇小说《我是猫》 (1906) 以一中学教师家的猫的心理、口吻,尽情嘲讽“金钱万能”的社会风气与资产者的骄横跋扈,对聚集在主人公苦沙弥周围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既给予同情,又有所鞭挞。同时创作的幽默中篇小说《哥儿》,塑造了一个憨厚正直、对社会恶势力敢于斗争的年青人形象。中晚期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1908~1910),写农村出生的三四郎在大学中的生活和思想成长过程,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压抑、痛苦,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作。有些作品描写知识分子寂寞、孤独的心态,基调较暗淡。其作品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哲理情趣及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 二叶亭四迷 岛崎藤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