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1xià kū cǎo《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夏枯草(34)。药名(1)。茺蔚的别名,参见“茺蔚”条。(2)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果穗。 【别名】夕句、乃东(《本经》),燕面(《别录》),麦穗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滇南本草》),铁色草(《本草纲目》),棒柱头花(《中国药植志》),大头花(《浙江中药手册》),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江苏植药志》),白花草(《河北药材》),胀饱草(《山东中药》),棒槌草(《中药志》),干叶叶(《陕西中药志》),锣锤草、东风、牛牯草、地牯牛、广谷草(《湖南药物志》),六月干、棒头柱(《闽东本草》)。 【性味】苦辛,寒。 ❶《本经》:“味苦辛,寒。” ❷《别录》:“无毒。” ❸《本草正》:“味微苦,微辛。” 【归经】入肝、胆经。 ❶《滇南本草》:“入肝。” ❷《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经。” 【功用主治】清肝,散结。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疽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❶《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❷《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❸《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 ❹《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❺《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 ❻《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❼《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五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