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备战、备荒、为人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备战、备荒、为人民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的思想。1965年1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谈话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观点,要求中央和各地都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做好应付战争和灾荒的各种准备。

备战、备荒、为人民

备战、备荒、为人民

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视备战,防止和击退外国侵略者入侵的主张。当时,国际形势有些紧张,中印边境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边境沿线陈兵几十万,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加剧,世界局部战争不断,尤其是美军侵越战争不断升级,威胁到中国边境附近。面对这种情况,1964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为了备战,要抢时间把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一部分工厂搬迁到内地。1965年1月12日,在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谈话中,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观点。4月10日,在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指示中,他指出:第一是备战。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到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备,依赖国家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第三是积累不能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其基本要求是:在确定国家发展的全局性规划时,必须把和平时期的建设同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战争情况结合起来;各级地方政府独立地做好本地区的反侵略战争的物质准备,不能依赖中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处理和平时期的工作与未来可能的战争情况时,都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尽量减轻人民负担。4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提出,鉴于美国正在越南扩大侵略战争的步骤,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要求迅速集中力量,加快战备后方的建设。10月10日,毛泽东在同大区第一书记的谈话中说:要备战。各省要把小三线建设好。不要怕敌人来。1969年3月,苏联军队多次侵入我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地区,制造武装冲突事件。15日,毛泽东在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上着重谈了打仗问题。4月,毛泽东在党的九大和九届一中全会上,强调要准备打仗。随后,即开始全国性的挖防空洞和加强三线建设的备战工作。1973年8月,党的十大把毛泽东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加强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毛泽东这个时期的这一战略方针,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夸大了国际形势中战争的因素,在准备早打、大打的思想指导下,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了以国防为主的三线建设,基本建设战线拉得过长,以致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又红又专 ☛

备战、备荒、为人民

be prepared for the event of war,be prepared against natural disasters,do everything for the peop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