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备偿
古代对不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的赔偿。备者赔也。历代律典对于侵犯他人生命和身体,除刑事制裁与保辜制度外,有类似赔偿的规定。而对于侵犯他人财产、自由和名誉,一般则无赔偿规定。唐律规定,过失杀伤及诬告得罪,须赎铜,即征收铜给被害人家而不执行真刑;这类似赔偿。但依所判刑的赎铜额为准,不以损害额赔偿。但罪犯被科真刑,即不征铜,被害人就得不到赔偿。对故意杀伤,自唐至清,禁止祖父母以下的有服亲属与罪犯私和,因私和而受财多者,准照贼盗论罪。但民间往往受财私和;对于伤害,律典不禁私和。元律对杀人犯,除科刑外,还征养济、养赡、医药费用,或征收烧埋银。明、清律对杀人犯除科刑外,还将其财产断付死者家属;伤害致死者追给埋葬银;伤人致笃疾者,断付犯人财产的一半给被害人。明、清律对因诬告所受损害有详细的赔偿规定。唐律关于侵犯财产有下列规定,贼盗罪征赃归还失主,如有不足,被害人得请求赔偿;因水火灾损害,对故犯者征收赔偿;误失者受刑罚而不偿;弃毁、亡失及误损官私器物,一律赔偿; 受寄畜产如因未尽管理责任而死的,赔偿;故伤杀、误伤杀官私牛马等畜产的,赔偿生畜与死伤畜之间的价款差额;牲畜毁食官私庄稼等物,畜主赔偿所毁价款。明、清律大体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