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增加货币降低利率促进经济增长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增加货币降低利率促进经济增长论

增加货币降低利率促进经济增长论

这种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有A·韩(1889年—? )、凯恩斯、霍特里、威克塞尔、杜森贝里、索洛和托宾等人。
韩的假说 德国经济学家韩认为,货币增加是经济繁荣的原因,而增加货币又是银行的特殊功能。当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和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增加后,借贷利率必然低于没有货币创造时的利率。由于企业家可以从低利率中获得超额利润,企业家将采取迂回生产方法(即资本化的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从而促进资本的形成。资本的形成将增加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需求,并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商品价格的上涨则促使其生产者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结果,整个社会的产量和就业量随之增长。
凯恩斯的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增加有效需求从而消除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他指出:“货币数量之改变,对于有效需求之主要影响,是由货币数量可以左右利率这一点产生的。”而“我们最好参照资本边际效率表,把利率降低到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57页和第323页)。凯恩斯为什么特别强调低利率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呢?因为在他看来。“危机的产生往往是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73页)。而只有维持低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利率,才能刺激投资引诱,避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这一结论的主要根据是流动偏好理论。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愿意经常保持一定的货币量,除了因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应付日常开支外,还因为受投机动机的支配,从而预期未来的利率变化而贮藏货币。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需求的货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并与收入的变化相同,比例各异。由于投机动机而需求的货币则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并与利率的变化相反。这样一来,制约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从而决定货币需求函数的自变量收入(Y)和利率(r)。即: M=M1+M2=L1(Y)+L2(r)。M1是满足交易动机以及谨慎动机所需的货币供给量,M2表示满足投机动机所需的货币供给量。L1代表Y与M1的函数关系,L2代表r与M2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对利率产生作用的是与投机动机相适合的M2,当货币供给总量M超过M1时,人们会意识到手中贮藏的货币超过了其自愿贮藏的数量。于是,人们便以多余的现金购买债券,这使M2增加,利率下降,投资上升。所以,在凯恩斯看来,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首先是通过人们更多地持有债券代替贮藏货币的途径,导致利率下降,然后引起投资增加,进而通过乘数作用引起国民收入的倍增。
霍特里的分析 英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霍特里也认为,银行信用的紧松必然导致利率的升降,进而影响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在他看来,降低利率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增加消费者收入和总需求来实现的。由于商品批发商的成本主要是储蓄存货的利息,因此,他们对利率的升降极为敏感。当利率下降时,批发商就会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而生产者为扩大生产而投放的现金都将转化为消费者收入(包括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货币总收入)。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从而总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涨。由于批发商对价格的变化也相当敏感。所以,物价水平的上升又使批发商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结果造成消费者收入和生产的进一步扩张。这正如他本人所说:“批发商大量增加订货的活动又促使需求的增加,增加的需求又足以刺激投资活动。这就形成了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使生产投资活动变成累积性的扩张。”(霍特里《中央银行的运营艺术》1932年第167页)
梅耶等人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T·梅耶和R·Z·阿利伯指出,由于货币供给量有价格变动时的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不变时的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货币供给量增加将促使利率下降。在他们看来,只有在价格不变、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同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一致时,利率才会降低,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导致收入增加。如果在价格变动时增加名义货币量,开始会促使实际利率下降,增加总需求。但是,由于价格的上升而吸收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供给量将下降,并一直降回到初始水平。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回落,实际利率也将回升到最初水平。所以,杜森贝里等人认为,只有实际货币量的增加才会导致实际利率的下降,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索洛、托宾等人的分析 在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P·A·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经济学家T·W·斯旺和J·E·米德等人所建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他们同样遵循了凯恩斯关于限制利率上升,刺激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原则。在他们看来,经济增长来自资本的增长、劳动投入量的增长以及技术变革。即:△Y/Y=a(△K/K)+b(△L/L)+△y'/Y其中,△Y/Y、△K/K、△L/L和△Y'/Y分别为收入、资本、劳动和技术变革的年增长率,a、b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对收入增长相对作用的权数或资本的产出弹性和劳动的产生弹性。他们认为,刺激需求始终是增加总收入的基本途径,而刺激投资需求又是刺激需求的主要方面。为了刺激投资需求,政府当局应当实行松驰的货币政策,使资本的供给超过资本需求,从而促使利率的下降,减少资本的成本费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资本——劳动比率或资本边际生产率,以提高资本——产出比率,促进经济增长。
与凯恩斯一样,托宾同样强调增加货币降低利率来促进经济增长。他将社会经济分为金融和真实经济两大部门,“金融体系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资产债务市场组成的复合体。所谓真实经济,就是现实生产中的商品劳务市场的复合体。”(托宾《经济学论文集》第一卷1971年北荷兰出版公司第357页)。他还认为,在货币经济中,社会总储蓄由实物储蓄和实际现金余额两部分组成,金融部门和真实经济部门的相互影响以及实物储蓄和实际现金余额的相互替代都是通过利率(包括长期利率和股息率等)的作用而实现。在托宾看来,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通过降低利率而改变货币与真实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引起人们增加对货币资产的需求,减少对债券的需求,从而最终刺激真实产量乃至收入水平的增加。其作用过程是: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下降→公众的资产偏好转向真实资本的证券市场→债券(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所代表的真实资产的价格→真实资产投资扩大→真实产量增加。
D·帕廷金等人对托宾的上述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们指出,由于社会总储蓄由实物储蓄和实际货币余额组成,当政府采取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膨胀性政策时,可以通过“总储蓄效应”和“储蓄组合效应”作用于实物储蓄率。总储蓄效应是指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实际利率水平下降而改变总储蓄水平。储蓄组合效应则是由于货币增加及其利率结构水平的变化而改变实物储蓄与实际货币余额的比例。在他们看来,储蓄组合效应尤其重要,而储蓄组合效应又取决于名义利率的变动。当货币增加,物价上涨时,由于名义利率落后于物价上涨而被降低,人们会意识到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太高而减少总储蓄中的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实物储蓄。根据储蓄等于投资的原理,实物储蓄的增加会导致实物资本投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 安全性陷阱说   增加货币提高消费、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论 ☛
000023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