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塞下曲(其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塞下曲(其一)》

唐·卢纶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注释】鹫(jiù)翎:鹫鸟的羽毛,此处指箭羽。鹫,也称鹰或雕,一种猛禽。金仆姑:箭名。燕尾:旗帜上燕尾形的飘带。蝥(máo)弧:旗名,此指绣在旗帜上的一种纹样。独立:犹“屹立”、“挺立”。扬新令:发布新的命令。扬,宣布,颁布。千营:喻指众多的部队。共一呼:指众多部队共同听命于将帅的一声令下,奔赴疆场。

【大意】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彩绣精致燕尾状的飘带迎风飘扬。只见大将军威严挺立于山冈发号施令,成千军营中的战士便一齐发出欢呼声。

字数:280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79页.

《塞下曲(其一)》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解题】
 原诗共六首,此为第一首。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此诗作年不详。或谓天宝二年(743)李白供奉翰林时作。诗中描写荒凉的边地环境,紧张的战斗生活与破敌立功的愿望。气概豪迈,风格雄壮,虽为五律,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天然入妙,未易追摹”(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注释】
 ①天山:据《元和郡县志》卷四○记载,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匈奴谓之天山。②二句意谓只能从笛中听到《折杨柳》曲,而实际上未曾看到春色。折柳:指乐府鼓角横吹曲之《折杨柳》。③此句意谓早晨投入战斗,随钲和鼓声退进。金:指钲(zheng),金属打击乐器。击钲则收兵,即鸣金收兵;击鼓则激战。④此句意谓晚上睡眠时还抱着玉饰的马鞍。⑤楼兰:汉代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地处西域通道。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杀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楼兰计杀国王安归(一作尝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其国名为鄯善。此诗中“楼兰”泛指叛乱的西方异族首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