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塘沽协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是日本为侵略华北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协定。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在占领热河省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国民党宋哲元部第二十九军及驻守长城沿线的其他军队自动进行抵抗,蒋介石却加紧镇压抗日运动,阻挠前线抗战,使日军得以绕过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平、津。5月31日,中日两国签订了日军事先准备好的《塘沽协定》。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至延庆、昌平以南,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南地区。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地区为非武装区。长城以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警察机关担任,不可利用刺激日本感情的武力团体。《塘沽协定》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并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不能驻扎,而日军可以自由行动。这样,整个华北门户大开,处在日寇的武装监视和支配之下,日军随时可进入华北,华北陷入空前的危机。
塘沽协定

182 塘沽协定

1933年5月31日,国民政府与日本关东军在塘沽签订。主要内容是:中国军队从延庆、昌平、高丽营 (今属北京)、顺义、通州 (今通县)、香河、宝坻、林亭镇 (今属宝坻)、宁河、芦名 (今属河北宁河)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撤军,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中国不能驻有正式军队。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占有东三省及热河,并把绥东 (今属内蒙古)、察北(今属河北)、冀东划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打开了华北门户,为日本进一步侵占整个华北提供了条件。

☚ 中苏协定   中日何梅协定 ☛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Tanggu xieding

1933年国民党南京政府与日本关东军在塘沽签订的停战协定。1933年4月,长城抗战失败, 日本关东军进入华北,直逼平津。5月31 日,国民党政府代表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茨在塘沽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停战协定,习称《塘沽协定》。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 尔后不得越过该线:2.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地区为非武装区域,中国不能驻扎正式军队;3.日军为确认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视察, 中国方面应行保护并予以便利;4.日军在确认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线追击,并自动归还于长城之线。协定的签订,国民党政府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及热河的占领,并使中国失去对绥东、察北、冀东的完全统治权,打开了华北门户, 加剧了华北危机。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第四次反“围剿” ☛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Tanggu xieding

长城抗战后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关东军在塘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1933年4月,长城抗战失败,日军进入华北,直逼平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代表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即《塘沽协定》。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今属北京)、顺义、通州(今通县)、香河、宝坻、林亭镇(今属宝坻)、宁河、芦台(今属宁河)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中国不能驻有正式军队。这样,国民党政府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占有东三省及热河,并划绥东(今属内蒙古)、察北(今属河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打开了华北门户,为日本进一步侵占整个华北提供了条件。

☚ 四大家族   第五次反“围剿” ☛

塘沽协定

长城抗战失败后,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于1933年5月31日签订的停战协定。因签于塘沽,故名。协定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驻军,而日本则可自由活动,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塘沽协定

丧权辱国协定。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后,大举进犯长城。国民党宋哲元部和其他长城驻军自发阻抗。蒋介石不许抵抗,日军迫近北平、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参谋副长冈村宁次在塘沽火车站(现南站)对过“日本大院”签订丧权辱国的本协定。谈判开始中国代表首先提出“恢复战区原状、维持治安”等意见,关东军则曰:“只需中国方面表明是否同意我们的协定方案,故中方提案没有回答之必要。”这样在不许修改一字的情况下,签定了如此丧权辱国立即生效的协定。协定共五款。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一带之以西以南地区,并划上述地区北部东部及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由此,国民党政府实为承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合法性,而划冀东等地为日军自由区,更便利了日军的侵华掠夺。

塘沽协定

1933年3月, 日军侵占热河(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的一部分)后,接着又向长城各口进攻,逼近平津,蒋介石继续对日采取妥协投降。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签定了卖国的《塘沽协定》,规定:冀东为非武装区,准许日军用飞机或其他方法视察,中国方面应行保护并予以便利; 日军撤至“长城线”,实际承认了日军侵占东北和热河四省。这个协定使华北门户洞开,日军随时可以侵占冀察,直取平津。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

1933年5月31日,国民政府北平政务委员会代表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茨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有: 中国军队从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以西以南地区撤军,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中国政府不得派驻军队,此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国民政府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占有东三省及热河,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带,为日本进一步制造华北事变创造了条件。

☚ 蓝珈训练营   鼓励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办法 ☛
000021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