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塔塔尔族传统伦理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塔塔尔族传统伦理思想

塔塔尔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及其道德观念的总称。塔塔尔族,史称“达怛”、“鞑靼”、“达达”、“达旦”、“塔塔尔”等,均系不同译名。始见于鄂尔浑叶尼塞碑文,唐代文献称“达旦”。其先民与古代的鞑靼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据说,塔塔尔族是由保加尔人、奇卜察克人(钦察)、蒙古人融合发展起来的。现有4,873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阿勒泰、昌吉、奇台、吉木萨尔等地亦有少量分布。解放前,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和畜牧业。塔塔尔族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在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塔塔尔族是一个既文明又热爱歌舞的民族,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民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如在恋爱观上,主张男女青年“要选就选青白色的苹果,莫被粉红色的缭花眼窝;要选择心上的人儿,切莫让不相干的人轻易撩拨。”一旦选准了恋人,就要以炽热之情去进行执著地追求。恋人们有欢聚也有别离。在别离的时候忘不了欢聚时的愉悦之情,也无法掩饰别离后的殷殷切盼之情。爱国主义历来是塔塔尔族人民心中所蕴藏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喀山的水长流不断,但是永远不会枯源,异邦国土虽被鲜花布满,也不如故乡让人眷恋/我们的人民——英雄的人民,无限热爱祖国,不惜牺牲生命,英勇捍卫祖国。”它一方面反映了塔塔尔族人民对生养自己的故土的眷恋,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塔塔尔族人民为热爱祖国、捍卫祖国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品质。塔塔尔族民间故事也极富伦理思想和道德教育意义。如《三兄弟》故事集中反映了塔塔尔族劳动人民“勤劳就是幸福”的幸福观。在社会生活习俗中,塔塔尔族盛行“四十份水礼”的礼俗。即新郎新娘婚后要在岳父母家住一段时间,有的甚至要住到第一个孩子出世满月后才回婆家。小孩出生后,三天命名,七天举行摇篮礼,由外婆赠送摇篮、衣服。四十天后,亲友从四面八方的山泉、河流、池塘、田野渠道中取来四十瓶水,集中倒在锅里烧温后,给孩子洗澡,寓意沐浴四方水,孩子长大后能长命百岁。洗礼时,还要宴请宾客。人死后,塔塔尔族人还要举行叫“目思拜提”的丧礼。若是长者死亡,家属要戴孝,男子帽覆黑纱,女子头戴白纱。开凡后,死者的尸体上放一把刀,搁一块石头。出殡时,灵架盖单上放白布或白头巾,以示死者的性别:男性置白布,女性置白头巾。下葬时,送葬者每人抓一把土撒在死者的胸部,以示与遗体告别。这样,塔塔尔族人在从生到死的历程中,都伴随着许多应遵守的传统规范性道德礼俗,违背它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塔塔尔人可以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通婚,但严格限制叔伯兄弟姐妹之间通婚,姨表、姑舅联姻者也很少。婚礼按教规多在女方家举行。子女婚后多与父母分居,但仍赡养父母。家中事务皆由丈夫决定,妻子无权过问。家庭固定资产主要由男子继承,女子只能分得一小部分动产。妇女不能参加社会活动,未出嫁的姑娘必须在自己的居室挂上窗帘,以防被人窥见。离婚为社会舆论所不容,不仅要受人歧视,还要受到教规的制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