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陋居部 > 小屋 > 場屋 場屋 chángwū 打穀場上看守穀麥之小屋。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録四》:“張歌橋之北,有人見黑狐醉卧場中。”原注:“場中守視穀麥小屋,俗謂之場屋。”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考試場所 > 場屋 場屋 chǎngwū 猶貢院、科場。科舉考試的場所、屋舍。始於唐,達於清。《資治通鑑·唐紀·武宗會昌六年》:“[李]景莊老於場屋,每被黜,母輒撻景讓。”胡三省注:“唐人謂貢院爲場屋,至今猶然。”宋·夏竦《李德裕非進士論》:“朝廷闢場屋,詔宗伯,以方圓曲直而取,名材大儒,比比而有。”宋·歐陽修《送徐生之澠池》詩:“名高場屋已得雋,世有龍門今復登。”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顏氏》:“閨中人,身不到場屋,便以功名富貴似汝廚下汲水炊白粥。”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場所器物 > 場屋 場屋 chǎngwū 本謂建於廣場的棚屋,常指戲場、劇場。唐·元稹《連昌宫詞》:“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清·顧炎武《日知録·場屋》:“場屋者,於廣場之中而爲屋,不必皆開科試士之地也。”《隋書·音樂志》:‘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内,綿亘八里,列爲戲場,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至晦而罷。’故戲場亦謂之場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