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中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中国 恩格斯于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在旧中国有六种译本。 第一个中译本是1929年10月由上海沪滨书局出版,林超真编译的《宗教、哲学、社会主义》一书收入了恩格斯这本著作以及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根据法文本翻译的。同年12月,林超真的译本再版时,除重新校订外,补入了普列汉诺夫为恩格斯这本著作的俄文第二版写的长序。1949年10月,上海文源出版社将林超真译本中的《费尔巴哈论》抽出印成单行本发行,译名为《费儿巴赫》,译者署名曹真,即林超真后两个字的谐音。第二个中译本是1929年12月由上海南强书店出版,译者彭嘉生,译名为《费尔巴哈论》,系根据德文原文并参照英译本和日译本翻译的。 该译本除序和正文外,还有5篇附录。1930年3月,彭嘉生的译本又由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1932年和1935年,上海南强书店又两次再版彭嘉生的译本。第三个中译本1930年4月由上海江南书店出版,译者向省吾,译名为《费尔巴哈与古典哲学底终末》。 第四个中译本是1932年5月由上海昆仑书店出版,杨东荪、宁敦伍合译的《费尔巴哈论》(又名《机械论的唯物论批判》),本书附录有7篇,比正文多,是马克思、恩格斯其它著作中有关的论述。 第五个中译本是同年11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青骊译翻译的英汉合壁的《费尔巴哈论》,系据以上英文翻译的,并附有英文原文,目的在使懂英文的读者“得以更容易更明白地把握原书的观点”。 第六个中译本是1937年12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张仲实翻译的《费尔巴哈论》,收入了当年苏联“真理报”为纪念费尔巴哈逝世六十周年而发表的两篇文章:《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与新兴哲学》,介绍了费尔巴哈的生平及时代背景。第七个中译本是1948年8月由上海大用图书公司出版,周建人编译的《新哲学手册》中,收入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摘译和马克思的《费尔巴哈提纲》。 全国解放后,张仲实的译本经过校订,于1965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年4月,中央编译局编译的新译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65年9月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卷和1972年5月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都收入了恩格斯这本著作。可见它在中国多次翻译出版,对中国人民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充分表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已进入了更加完整、系统的阶段。1963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曾将该书列为党内高级干部必读的“三十本书”中的一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