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戈Gē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度,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崇仁、金溪,广西之灌阳,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谱》 云:“禹之后,分封於戈,以国为姓。”此当系出姒姓。
❷郑樵注云: “夏时诸侯,豷之国也。(按: 《左传》 载:寒浞杀羿,因其室而生浇、豷。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少康灭之,其地在宋、郑之间,子孙以国为氏。”
宋代有戈彦;元代有戈叔义,画家; 明代有戈元礼,保山人,官工部司郎; 清代有戈宁智; 又有戈载。

戈gē

古代兵器名。青銅製,横刃,安裝長柄及鐓,可持之横擊、鉤援。盛行於商至戰國時期。張衡《東京賦》:“立戈迤戛,農輿輅木。”引申爲兵鋒、戰爭。揚雄《長楊賦》:“迴戈邪指,南越相夷。”杜篤《首陽山賦》:“乃興師於牧野,遂干戈以伐商。”

读音g·e(-),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古禾切,平,戈韵。
❶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柄上有横刃;它是用青铜或铁等制成。
❷姓。

上一条: 下一条:
ㄍㄜ0671古兵器平头戟。古方言。《方言》第九:「凡戟而无刃,吴扬之间谓之~。」钵子。闽语。福建莆田〖〗、仙游〖〗。烹调术语:文火久煮使烂熟。闽语。广东揭阳〖kߵo33〗。

〈隐〉清末以来铜锡行指数目八。参“旦、衣、寸、口、丁、龙、青、戈、欠、田”。

戈ɡē

❶古代兵器,长柄横刃;泛指武器
 △ 枕~待旦|干~。
❷姓。
【注意】跟“弋(yì)”写法不同。由“戈”构成的字有“伐、找、战、戏”等,由“弋”构成的字有“代、式、武、贰”等。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长柄:兵~︱干~︱倒(dao)~︱反~︱挥~︱金~铁马︱反~一击︱枕~待旦︱大动干~︱同室操~︱弃甲投~。
○~壁(指由粗沙和砾石组成或覆盖的沙漠地区)。

戈gē

❶ 古代的兵器。
❷ 姓。

❶古兵器。安装有长秘(柄)及镦,戈向前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钩杀。殷墟出土的早期铜戈,只有援和内,西周时戈的内改为弯曲的勾状,并胡身加刃,以加强勾、割的作用。春秋战国时的戈,一般都是长胡多穿,有多至四穿的。援也较前加长。
❷变得狭长而扬起,象鸡鸣,故汉代人称戈曰“鸡鸣”。戈是殷周到春秋时期的重要武器,战国以后渐衰。
❸引申为战争的代称。《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十五《秦州》十九:“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 棍部位名称   长戈 ☛

见〔吴戈〕

戈gē

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柄横刃,盛行于殷周。《说文·戈部》:“戈,平头戟也。”徐锴系传:“小枝向上则为戟,平之则为戈。”《小尔雅·广器》:“戈,句孑戟也。”《尚书·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毋敢不善。”孔颖达疏:“凡金为兵器,皆需锻砺,有刃之兵,非独戈矛而已。”《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

戈ge

戈比1 戈壁 兵戈 干戈 挥戈 金戈 铁戈 反戈一击 金戈铁马 枕戈待旦 同室操戈 化干戈为玉帛

武术器械之一。由镰刀演化而来,原为长柄,平头,刃在下边,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后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为长、中、短三种。商代已经有了铜戈,直到秦代作战时仍用戈。一般长戈用于战车,短戈用于步兵。戈的击法有勾挂、扎挑等。

☚ 凤嘴刀   手刀 ☛

双枝为戟,独枝为戈,蚩尤造。


——《二仪实录》


戈句,矛戟也。戈过也,所刺捣则决过所钩引,则制之弗得也。


——《释名》


戈有旁出者,为句子。亦名胡子


——《玉海》

☚ 长戈   戈秘 ☛

戈gē

❶古代的一种长兵器,横刃: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醜,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皆天使其拱手俯头,缘远来降。(六三·1508)
❷用途似戈的,这里指螃蟹的螯:铁甲长~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三八·881)

句矛戟也。《詩經·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鄭玄箋: “戈,句矛戟也。” 《周禮·夏官·司馬》: “司戈盾: 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鄭玄注: “戈,今時句子戟。” 《周禮·冬官·冶人》: “戈廣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 鄭玄注:“戈,今句子戟也。” 《禮記·文王世子》:“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柬序。”鄭玄注: “戈,句矛。”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格鬥器 > 戈
戈  gē

鈎形長兵器。具有勾、割、啄等功能。由戈頭、木柲(柄)、銅鐏(把套)組成。戈頭前端稱援,爲有鋒刃之狹長器;援後部安裝柲處稱内;内上有孔稱穿,可貫索縛柲;援接内處呈弧形下垂,謂之胡,其上亦有穿。古戈頭部位有一定比例,《周禮·考工記·冶氏》:“戈廣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柲多爲木質,横截面呈扁圓形。格鬥時,憑手感即可掌握鈎喙方向。其末端插入鐏孔。戈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時有把尖利石片縛在木上之石戈。夏代始有銅戈。河南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出土之青銅戈,距今三千六百餘年,是迄今發現最早之銅戈,尚未完全脱離石戈形態。商代之戈又有新的發展,設有胡與突起於援、内間之闌,以防縛於柲上之戈頭向前脱落。西周以往,形制更加完善。胡加長,穿增多,胡與援、内之夾角通常大於九十度,既保持了勾啄的力度,又利於牢固綑縛。戈爲車戰時主要兵器。至漢,車戰漸爲步騎戰取代,戈亦被其它兵器淘汰。甲骨文中習見象形之“戈”字及從戈之“伐”、“武”等字。《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詩·秦風·無衣》:“王于興師,脩我戈矛。”《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穀兮短兵接。”

戈頭各部名稱圖

戈gē

❶明清线行谓数目八。《通俗编·线行》:“八: 戈。”
❷旧时铜锡行谓数目八。参“旦、衣、寸、口、丁、龙、青、戈、欠、田”条。

戈【同义】总目录


戈鸡鸣金戈拥颈灵戈琱戈

戈←→戟gē ← → jǐ

戈:古代兵器,横刃,装有长柄。
戟: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例】 左右军士……持戈执戟而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戈gē

〖名词〗
古国名。其地不详。传说被夏所灭(1)。《吴许越成》:遂灭过、戈。——于是就灭掉了过国、戈国。

戈gē

❶ 古代兵器,长柄横刃,用于横击。《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矛。”《左传·襄公十八年》:“公以~击之。”
❷ 代指战争。《后汉书·公孙述传》:“偃武息~,卑辞事汉。”

*

B8EA
❶古代一种兵器,横刀,装有长柄。也泛指武器:同室操~/枕~待旦。
❷代指战争,战乱:偃武息~/干~四起。
❸[戈壁]gēbì沙漠地区。
❹姓。

武器

武器

兵(兵器;兵械;兵刃;兵刀;兵戎;兵杖;~弩;兵戟;戈兵;甲兵;刀兵) 械(兵械;甲械;威械;缴~) 金(金刀) 铁(手无寸~) 戟(戟戈;戟盾;刀戟;朱戟;剑戟) 斧(斧钺) 戈(戈刃;戈兵;戈矢;戈甲;戈殳;戈剑;戈盾;戈戟;戈棘;戈铠;戈鋋;锋戈;干戈) 枪(枪械;枪只;枪支;枪火;枪杆;枪桿;枪戟;刀枪) 戎(戎具;戎器;戎钺) 矛戟 矛弧 甲仗 甲弩 矢刃 刀箭 刀楯 刀槊 刀麻 刀戟 剑槊 尺铁 战具 武具 凶器 家伙 飞锋 锋刃 锋鍉 锋镝 锋镞 兜鞬 鞬弭 铲铗 战器 火器 角距 干橹 鱼鞞 飞锋(足拨~)
武器的总称:桴革 器仗 器杖
兵器和甲胄的总称:兵革
武器、盔甲:器甲 兵甲
武器和弹药:火(火器;~炮;军火)
武器和鲜血:铁血
武器锐利:兵利
刀、枪之类密集众多:麻林
武器破损残缺:斧破斨缺
兵器的尖端:锋端 锐标
炮口、枪口:钢口
手里没有任何武器:手无寸铁 手无寸刃手无尺铁 身无寸铁(用于杀伤敌人和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器械装置)

另见:军队 士兵 执持 抵御 杀人

☚ 武器   各种兵器 ☛

矛(~头;矛戈) 枪(金~;投~)锐(执~) 釶 鍦 镕 铫 龙蛇鹤膝
矛戟等武器:龙蛇
横刃似矛的武器:戈(戈矛;石~)
戈的美称:雕戈 金戈 灵戈
似矛似戈的武器:戟(画戟;戈戟) 戛 戣 瞿
寒光闪闪的戟:霜戟
闪光的矛戟:电矛
明亮锋利的戈戟:霜戈
长矛:槊 矟(长矟) 锬 铍 铩 长铫
一种顶端含毒的长矛:铎刀
用铁丝缠柄的长矛:铁缠矟
短矛:鍦 鉇
小矛:鈠 鈒 鋋(鋋矛)
三棱矛:惠(执~)
侍臣所执的矛类兵器:
明亮锋利的矛:霜矛
戈戟等兵器的柄:籚≌矜 柲
戈、矛刃下口:
矛的尖端:矛头

☚ 枪   弓 ☛

战争

战争

战(战尘;战伐;空~;海~;水~;炮~) 仗 斗争
比喻战争:戎 火(烟火;骊火;兵火;战火) 燹 烽(烽候;烽燹;烽堠;烽狼;烽烟;烟烽;爟烽) 戈(戈甲;戈马;戈矛;戈铤;兵戈) 兵(兵甲;兵革;兵戎;兵战;刀兵;甲兵) 氛烟 狼烟 硝烟 烟尘 金革(金革之声) 白刃 甲胄 铁血(~年代) 锋栝 锋镝 锋镞 末德 军旅 遗爝 鞭血
战火,战乱:风烟
战争,战乱:烽火 烽爟
正义的战争:义战 圣战
非正义的战争:侵略战争
一个国家内部的战争:内战
贼寇进犯的战火:贼烽
战争的气氛:战云 征云
不大的战争:风尘小警
战争激烈:龙战鱼骇
 战争激烈,血流成河:龙血玄黄 龙战玄黄
战争扩大:战火漫延
到处是战争:漫天烽火
战火到处燃烧:风烟满目
战火遍及各地:烽火连天 兵火连天 烟火连天 天连烽火 连天烽火
战火四起,到处动荡不安:风烟四起 烽烟四起 烟尘四起
战争结束:止戈散马
(国家间、民族间、集体间的武装斗争:战争)

另见:军事 兵法 用兵 打战 战斗

☚ 战争   发动战争 ☛

戈gē

古禾切,平戈。
❶兵器。平戟。《书·牧誓》:“称尔~,比尔干,立尔矛。”
❷战争,战乱。杜甫《秦州》:“凤林~未息,鱼海路常难。”

〖戈〗 粵 gwo1〔瓜多切〕普 ɡē

❶ 古兵器,用於橫擊和鈎殺。許慎《說文解字》:「〜,平頭戟也。」(戟【粵 gik1〔激〕普 jǐ】):戈、矛合一的古武器。)荀況《荀子.榮辱》:「雖有〜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
❷ 借指戰爭,有詞語「干~」。范曄《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偃武息〜,卑辭事漢。」

古代兵器名。亦称“钩兵”。用于钩杀敌人。包括戈头、木或竹制的柲(柄)、泌顶端的冒和底部的鐏等四个部分。商周时期的戈头、冒、鐏,主要为青铜所制。戈头为戈之主要部分。《周礼·考工记》说:“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即铜与锡的比例为铜三、锡一。戈头刃部称为“援”,嵌入柲的部分称为“内”,在“援”与“内”连接处有小孔,称为“穿”,可以穿绳,使戈身紧缚于柲上。商代末朝的戈,在“援”的末尾部分下端形制稍宽而有弯曲,称为“胡”。西周时期,戈胡较短,有一至二穿,春秋战国时期,戈胡较长,多有三至四穿,更便于使戈身缚固于柲上。同时,“援”也做了改进,变得狭长,并向上扬起。戈柲长六尺六寸,为古代之长兵器,利于车战时之援引钩杀。《尚书·费誓》说:“称尔戈”,注以为“戈,短兵也。人执以举之,故谓之称也。”这是旧注家的误解。戈又名句子戟、平头戟、鸡鸣、拥颈等。参见上列名称之各条目。

兵器。青铜制。横刃,有胡、内、援,内和援上或有穿。安柄和镦可以横击、钩援。商至战国盛行。石和玉制者,多作明器或礼仪用具。

戈gē

❶古代兵器名。亦称“钩兵”。用于钩杀敌人。包括戈头、木或竹制的柲(柄)、柲顶端的冒和底部的鐏等4个部分。商周时期的戈头、冒、鐏,主要为青铜所制。戈头为戈之主要部分。 《周礼·考工记》说: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即铜与锡的比例为铜三、锡一。戈头刃部称为“援”,嵌入柲的部分称为“内”,在“援”与“内”连接处有小孔,称为“穿”,可以穿绳,使戈身紧缚于柲上。商代末朝的戈,在“援”的末尾部分下端形制稍宽而有弯曲,称为“胡”。西周时期,戈胡较短。有一至二穿。春秋战国时期,戈胡较长,多有三至四穿,更便于使戈身缚固于柲上。同时, “援”也做了改进,变得狭长,并向上扬起。戈柲一般长6尺6寸,为古代之长兵器,利于车战时之援引钩杀。戈又名句子戟、平头戟、鸡鸣、拥颈等。
❷姓。

戈ɡē

❶ (古代兵器) dagger-axe
❷ (战乱) chaos caused by war
❸ (姓氏) a surname:~ 载 Ge Zai
◆戈阿粉末 goa powder;
戈壁 gobi;the Gobi Desert;
戈兰高地 the Golan Heights;
戈林 [英方] gorlin;
戈伦树 goran;
戈热万地毯 [伊朗] gorevan

halberd

古代兵器的一种。长柄横刃,可用于啄击和钩杀,是春秋战国时的常用兵器。《说文·戈部》:“戈,平头戟也。”徐锴系传:“小枝上向则为戟,平之则为戈。”《小尔雅·广器》:“戈,钩孑戟也。”其整体由戈头、柄、鐏三部分组成,有的戈头顶部还安有帽。戈头和镦为铜质,柄有木质和积竹两种。安柲的方法是通过戈穿用绳紧缚,或夹住戈内,或插入戈的柲中,或插入柲上端的孔和浅槽中。戈头由援、胡、内、穿、栏组成。楚国的戈形制多样,从春秋到战国,发展变化较大。早期的楚戈戈援较短而宽,援上平直,无明显的脊援;无胡或短胡,内与援基本平直,胡与内呈直角相交,基本无栏。至战国时期,援由短、宽、直变为长、窄、弧,由横平到上翘,并三边作刃。胡、内均由短变长,穿由少变多,一般由二穿或三穿增至五穿,由单戈头发展到双戈头或三戈头。江陵雨台山楚墓和荆州砖瓦厂楚墓有双头戈出头,随县曾侯乙墓有三头戈出头。戈鐏有扁筒形、圆筒形等形式,戈鐏有穿,断面前窄后圆,尾细长。戈柲长短不等,战国时戈柲一般长度在2米以内。

戈gē


❷ 倒卸甲|反相向|反一击|干云扰|横跃马|挥跃马|金铁马|抛弃甲|束卷甲|枕尝胆|枕待旦|枕待敌|止为武|止兴仁

❹ 大动干|倒置干|櫜弓戢|擐甲挥|解甲倒|卷甲韬|披甲枕|被甲枕|弃甲倒|入室操|同室操|偃武息

戈,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兵器名,長柄横刃,盛行於商周。字本象形,金文末一字形增 “金” 爲意符,表示爲金屬所製。“戈”本兵器,引申爲戰爭、戰亂義,故表示征戰、武器、戕害之字多从戈,如 “戎”字義爲兵器或征戰,字形从戈,“戈”下本是盾牌的象形,後變作 “十”字形。“戍”字从人持戈,會戍守之意。卜辭或用本義,或用爲方國名。銘文或用本義,或用作氏族名、人名。提示:“戈”“弋”“必”(柲)三字音義不同,注意區别。又,依次比較金文前六字形,“戈”字弱化象形、走向綫條化的軌迹清晰可見,體現了文字追求簡明、便於書寫的進步。末字雖有形聲的優勢,但畢竟筆畫繁多,又不便用作組字構件,故遭淘汰,這又體現了綜合考量、優勝劣汰的原則。
楚簡帛文作,後二字形篆意幾盡。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013.必字條、276.戎字條。

戈(gē)

,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凡戈之属皆从戈。”(古禾切)
“戈”是象形字,甲骨文作。卜辞或用其本义,如:“惠兹戈用?惠兹戚用?”(《屯》2194)[1]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说戈为象形字。徐复说:“商代戈卣作,象戈之形,中竖为戈柲,柲中横画为戈头,戈上端斜出之短画为柲冒,柲下端为铜鐏。”[2]金文中或作等形,为《说文》小篆所本。
“戈”为一种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戈部有二十五个属字,从戈的字大都与兵器、战争和杀戮等有关。如“贼”字下云:“败也。从戈,则声。”又如“或”字下云:“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

*

(4画)

*戈gē

4画 戈部 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柄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也泛指兵器: 大动干~|枕~待旦。

戈()


甲骨文合集775,殷
貞王条戈人。
按: 象戈之形。

甲骨文合集33208,殷
王从西戈侯。

戈鼎,殷周金文集成1204,殷
戈。

北單戈鼎,殷周金文集成1748,殷
北單戈。

北單戈方彝,殷周金文集成9868,殷
北單戈。

北單戈盤,殷周金文集成10047,殷
北單戈。

戈父丁簋,殷周金文集成3172,殷
戈父丁。

戈父辛鼎,殷周金文集成1638,西周早期
戈父辛。

戈觶,近出殷周金文集録641,西周早期
戈。

小臣宅簋,殷周金文集成4201,西周早期
白(伯)易(賜)小臣宅畫毌戈九(厹)。

麥方尊,殷周金文集成6015,西周早期
𥎦(侯)易(賜)玄周(琱)戈。

走馬休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0,西周中期
朱黄戈(琱)。

逆鐘,殷周金文集成62,西周晚期
鍚戈彤𡱵(緌)。

吴王光戈,殷周金文集成11255,春秋晚期
夨(吴)王光自乍(作)用戈。

王子于戈,殷周金文集成11207,春秋晚期
王子(于)之用戈。
按:字形繁化,增飾筆。

成陽辛城里戈,殷周金文集成11154,春秋晚期
(陽)辛城里鈛(戈)。
按: 增金符。

造戈, 近出殷周金文集録1137,戰國早期
造鈛(戈)。

仕斤徒戈,殷周金文集成11049,戰國早期
仕斤徒戈。

左行議率戈,殷周金文集成11111,戰國晚期
左行議(率)戈。

曾侯乙墓6,戰國
二戈, 紫𦃋, 屯一翼之䎖。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13,戰國
虽(夏)用戈,正(征)不備(服)也。

古璽彙編3237,戰國
戈邸都。
按: 从金。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49正,戰國至秦
玄戈繫房。

漢印文字徵
戈船候印。

元誘墓誌,北魏
一人荷戈,万夫莫向。

竇泰墓誌,北齊
横戈躍馬,志康急病。

索崇墓誌,唐
於戈剋效。
《説文》: “戈,平頭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凡戈之屬皆从戈。”
“戈”古文字象戈之形,早期金文象形程度極高,象戈援、内、柲、鐓之形。其他文字形體多省形。春秋戰國金文或加金符。

☚ 戈部   肈 ☛

戈gē

原始社会末期大汶口陶文、商代甲骨文早期和商代金文中族徽字的象形字。中作一竖,是戈柄;商代末期以来变一折笔。戈柄上端多有一小横,商末至小篆变一小的弯曲笔。中一较长的横,是戈刃。柄的下端有一小横,是柄托。商末至小篆变一折笔,隶楷成一撇。是古代的兵器。横刃长柄,用戈刃来砍人。组词如:干戈。

戈★常◎常


ɡē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有长柄的戈形,隶定为“戈”。本义为古代的一种兵器,引申为战争、战乱等。
【辨析】
以“戈”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兵器和军事有关,如“戟、伐、战、戕、戮、戡、戍、戒”等。


(gē)

隶gē

【析形】象形字。古文字形状似士兵手里拿的一种有柄的平头戟。
【释义】《说文》:“平头戟也。”本义是指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柄横刃,盛行于殷周。上部向前部分叫援,援上下皆刃,锋利如刺刀,用以横击钩杀;援在柄上,柄下有叉,可插在地上。戈属进攻性武器,又引申有战争、战事之意。[大动干戈]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化干戈为玉帛]玉帛为礼物,比喻变战争为和平。又比喻兄弟亲人之间争吵或内部纷争。[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倒戈]指自己人反过来攻击自己人。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it looks like a halberd with a hand by a soldier.
【original meaning】A weapon,with a long hand,which is popular in Yin-Zhou Dynasty.

*戈kwa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平頭戟也。从弋,一衡之。象形。凡戈之屬皆从戈。(十二篇下)
有柄之戈形,實戰的武器。

☚ 箇   厄 ☛
000008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