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诺顿童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诺顿童话》 英国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玛丽·诺顿(Mary Norton,1903— )生于贝德福德郡的一个庄园里,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毕业于修道院学校。婚后随丈夫去葡萄牙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丈夫在海军服役,她和四个孩子居住在纽约,就在纽约居住期间,她写了第一本儿童书《奇妙的床把手》(1943)。回英国后她又写了《篝火与扫帚把》(1947)。 1957年,以《床把手和扫帚柄》为书名将前述两书合集出版。《篝火与扫帚把》这部童话讲三个小孩与一个想当女巫的英国乡村老处女之间的友谊,后被迪斯尼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动画片。 诺顿的代表作是1952年出版的《博罗斯(Borrowers)一家》。出版不久就受到欢迎和好评,成为当时英国童话的翘楚之作。《博罗斯一家》情节有趣,悬念重重,人物富有感染力。 这部童话不仅在英国走红,且马上就在大洋彼岸风靡了全美国。 博罗斯一家并非神仙,是居住在旧宅院里的小人物。他们的名字是他们居住地方的地名——奥弗门托斯、哈普锡考兹、还有克劳克斯,他们就住在大厅里祖先留下的大钟下面。 荷米莉、波德和他们的女儿爱丽蒂、克拉克是这幢古屋的博罗斯家族的幸存者。一旦博罗斯家族中的一个被别人看到了,除了马上迁居之外别无他法。只有波德凭借自己忠实可信的帽子饰针爬上窗帘,隔三差五地搞上一调匙吃食,抑或一点儿茶炊,再不,就是啃一点女王的肖像邮票度日,也只有波德逃脱了侦探的眼睛。而爱丽蒂却碰上了麻烦,爱丽蒂想看看世界,开开眼界,而出门探险。出了门,她是那样兴高采烈,对别人毫不怀疑,甚至那个男孩看见她之后她也无所畏惧。后来,他们成了彼此忠诚的好朋友。但即使是男孩自己也难抵抗、难以防御灾难性的结局。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悲惨,以致小读者都不忍心接受。 它应该有续篇。于是诺顿相继写了《博罗斯一家在田野里》、《博罗斯一家漂泊记》、《博罗斯一家升空记》以及《博罗斯一家复仇记》。 这些童话人物都被描写得过目难忘。那个头发老是歪歪斜斜的可怜的荷米莉,遇事总是奋勇承担,然后也总有能力去干好。 波德是个有头脑、有理智的现实主义者,是一个哲学家,也是一个勇士。爱丽蒂是冒险、青春和希望的化身,因为她太热爱生活了,故而对那些庞然大物(譬如“人豆”)也毫不惧怕。 原文语言琅琅上口,可以作欣赏性朗读。 1975年,诺顿又发表了《所有的巨人都死了吗?》,写古典神话中退休下来的老不中用的主人公们,故事虽还幽默,但已大不如“博罗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