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引《风俗通》:“由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故事】:有一个人叫池仲鱼,居住在宋国都城城门旁边。有一天,城门失火了,火势蔓延到了池仲鱼家,池仲鱼因而就被烧死了。又有一次,宋国都城的城门失火了,大家都来救火。怎么救的呢?就用城边河里的水来救。你一桶,他一担,河里的水挑完了,河里的鱼全都因为没有水而死掉。
【意思】:城门失了火,使城边河里的鱼遭到祸害。殃:遭殃,受到祸害。比喻无辜受累遭害。
【古例】: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横使汉江士子、荆扬人物,死士矢石之下,支折露雾之中。”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你们这件事闹翻了,他们穷了,又是终年的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了,这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
  • 上一篇:城狐社鼠
  • 下一篇:城下之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殃: 灾祸。池: 护城河。现在我们一般理解为: 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 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 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相传,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池仲鱼的人,住在城门附近。有一次,城门失火,一直烧到他家,池仲鱼被烧死了。还有一说,宋城门失火,大家都舀取池中的水灭火,把池水都舀干了,池中的鱼儿都被晒死了。后一种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意思。

另《吕氏春秋·必己》“宋君亡珠,殃及池鱼”,《淮南子·说山训》“宋君亡其珠,而池鱼为之殚(dān,尽)”。说的是春秋时,宋国的司马(官名,掌管军事)桓魋(tuí)得了一颗无价的宝珠。宋国的国君想夺取他的这颗宝珠,便给他加了一个私藏国宝的罪名,把他驱逐出境。桓魋却始终不肯交出宝珠。宋君派人去抄家无果,只好逼问他:“你到底把宝珠藏到哪里去了?”桓魋答道:“扔到鱼池里了。”这个爱财的宋君竟下命令: 汲干鱼池的水,细细寻找。结果,宝珠没有找到,一池子的鱼却遭到了意外的灾殃。

由此,后人以“池鱼之祸”形容飞来横祸;以“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牵连受害;以“池鱼”比喻无辜受害的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主持编著的。《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应劭则是东汉人。《风俗通》的意思,是在解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来历,可知此语在应劭之前就有了。这样看来,“宋君亡珠,殃及池鱼”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两种说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现在一般只引用后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原本还有比喻坏事蔓延牵连到好人的意思,但后来这层意思逐渐淡化了,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无辜受连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殃:灾祸。池: 护城河。城门着了火,用护城河的水救火; 水用尽了,护城河的鱼也要遭殃。人世间的灾难连累到了池中的鱼。比喻无缘无故地受牵连,遭祸害。《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 ‘投之水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太平广记》四百六十六卷引汉应劭《风俗通》: “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 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唐·白居易《偶然二首(二)》: “火发城头鱼水里,救火竭池鱼失水。乖龙藏在井岭中,雷击龙来牛枉死。人道蓍神龟骨灵,试卜鱼牛那至此。六十四卦七十贴,毕竟不能知所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mén-shīhuǒ,yāngjí-chíyú

殃: 灾祸。池: 护城河。现在我们一般理解为: 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 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 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相传,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池仲鱼的人,住在城门附近。有一次,城门失火,一直烧到他家,池仲鱼被烧死了。还有一说,宋城门失火,大家都舀取池中的水灭火,把池水都舀干了,池中的鱼儿都被晒死了。后一种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意思。
另《吕氏春秋·必己》“宋君亡珠,殃及池鱼”,《淮南子·说山训》“宋君亡其珠,而池鱼为之殚(dān,尽)”。说的是春秋时,宋国的司马(官名,掌管军事)桓魋(tuí)得了一颗无价的宝珠。宋国的国君想夺取他的这颗宝珠,便给他加了一个私藏国宝的罪名,把他驱逐出境。桓魋却始终不肯交出宝珠。宋君派人去抄家无果,只好逼问他:“你到底把宝珠藏到哪里去了?”桓魋答道:“扔到鱼池里了。”这个爱财的宋君竟下命令: 汲干鱼池的水,细细寻找。结果,宝珠没有找到,一池子的鱼却遭到了意外的灾殃。
由此,后人以“池鱼之祸”形容飞来横祸;以“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牵连受害;以“池鱼”比喻无辜受害的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主持编著的。《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应劭则是东汉人。《风俗通》的意思,是在解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来历,可知此语在应劭之前就有了。这样看来,“宋君亡珠,殃及池鱼”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两种说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现在一般只引用后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原本还有比喻坏事蔓延牵连到好人的意思,但后来这层意思逐渐淡化了,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无辜受连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谚)殃: 灾祸。池鱼: 一说是人名,池仲鱼,因靠城门居住,城门失火时被烧死;一说是护城河里的鱼,因救火汲干了护城河,鱼皆干死。比喻无辜受到连累。
也作“城门失火池鱼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殃:灾祸。池鱼:一说是人名,池仲鱼,因靠城门居住,城门失火时被烧死;一说是护城河里的鱼,因救火汲干了池水,鱼皆干死。比喻无辜受到连累。《唐祝文周四杰传》三九回:“谁知唐寅没有饿,饿了大踱、二刁;大踱、二刁没有饿,饿了账房中三位先生。古谚说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今谚说的‘带累乡邻吃薄粥’,便是这个样子。”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 , yāng jí chí yú

殃,灾祸;池,护城河;《吕氏春秋·必已》:“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又《艺文类聚》卷九六引《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旧说池中鱼,人姓李(《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鱼”作“渔”,“李”作“字”)。居近城,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灾烧死。谨《百家书》曰:‘宋城门失火,因汲池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按《日知录》卷二五:“失火与池鱼,自是两事,后人误合为一耳。”后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受牵连遭祸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九回:“你们这件事闹翻了,他们穷了,又是终年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这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也省作“城门鱼殃”。明·李东阳《尹公墓志铭》:“城门鱼殃,崐冈玉碎。”也作“池鱼之祸”。《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池:护城河。城门失了火,护城河里的鱼跟着遭殃。比喻无辜受到牵连而蒙受灾难。相传古代宋国的城门失了火,人们慌忙从护城河里取水灭火。由于火势很大,淘干了护城河里的水才把大火扑灭。护城河里干涸见底,到处都是死了的鱼儿。(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风俗通》)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殃:使受祸害。比喻灾祸降临,会使无辜者受到伤害。《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
【例】要吵要闹,还有明天呢。半夜三更,跑来吵人家,这岂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吗?(张恨水《金粉世家》)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婉指事物受到牵连也会遭到毁灭。也作“池鱼之祸”。

字数:33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鱼游沸鼎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朝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城门失火,连护城河的鱼也遭殃。比喻因偶然性的牵连而遭祸害或损失。

☚ 掌舵的心不慌,乘船的才稳当   多士之林,不扶自直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a fire on city wall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 when the city gate catches fire,the fish in the moat suffer—in a disturbance innocent bystanders get into trouble
❍ 在另外一部分无所谓的士兵,觉得皂白不分,势必“~”。(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 Ⅰ—252)In the meantime,those soldiers who had previously been in different to the revolution were also apprehensive of being involved in the indiscriminate arrests. They recall the old saying,“When the city gate is on fire,even the fish in the pond are imperille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eng men shi huo,yang ji chi yu

when the city gate catches fire,the fishes in the moat come to grief—innocent people suffering from what happens to others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ɡ mén shī huǒ,yánɡ jí chí yú

比喻无缘无故地受到牵累。in a disturbance innocent bystanders get into trouble, when the city gate catches fire, the fish in the moat suffer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解义】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着了火,就用护城河的水来扑灭,水用尽了,护城河里的鱼也遭了殃。比喻无辜地被牵连而遭受祸害。也作“池鱼之祸”。
【例句】我看这种情况对你不利,小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 , yāng jí chí yú

❶城门着火,取池水救火,水干而鱼死。比喻无故受连累。“池”,护城河。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木失火,殃及池鱼。”
❷“池鱼”,池仲鱼,人名,居宋,城门失火,烧到其家,仲鱼烧死。《广韵》:“有池仲鱼,城门失火,仲鱼烧死。故谚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宋·李昉《太平广记·水族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春秋时,宋国的一座城门突然失了火,刹那间,烈火熊熊,浓烟滚滚,有人高声大叫:“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来救火呀!”
守门的军士,居住在城门附近的百姓看到城门失了火,有的拿着水桶,有的拿着铜盆,纷纷前来救火。
城门旁边有一条护城河(古时候也称作“池”),是附近唯一的水源。救火的人们川流不息地从河中汲水,一桶桶、一盆盆的水浇向城门。经过一场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城门上的烈火终于被扑灭了。
这时,救火的人们发现,护城河中的河水已被舀干了。河中本来有不少鱼,但这场大火,使得无辜的鱼遭了灾。有些鱼被人们救火时舀进水桶里投入烈火中烧死;剩下的一些鱼失了水,在泥浆中挣扎,大一些的被人们拣回家去食用,小一些的便干死在池底。
后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无辜受到牵连,遭到祸害;用“池鱼”来比喻无端地被牵连的受害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ɡ mén shī huǒ, yānɡ jí chí yú

殃:灾祸。池:指护城河。城门着了火,护城河里的鱼跟着遭殃。比喻因牵连而无辜受害。汉·应劭《风俗通》:“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例】真是~,看大门的老张也因这个案件被辞退了。
〔注〕“殃”不能写作“秧”,“池”不能理解为“池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ɡ mén shī huǒ yānɡ jí chí yú

【释义】比喻平白无故地受牵连遭损失。
?平白无故?? ??.
?????.
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不要与帮派中人往来,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 ??? ??? ????? ???? ???? ???? ??.

无辜受连累而遭受祸害或损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城门着了火,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用尽了,鱼也就干死了。
举例 你们这件事闹翻了,他们穷了,又是终年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了,这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殃:灾祸。池:指护城河。城门着了火,护城河里的鱼跟着遭殃。比喻因牵连而受祸害或损失。
〔例〕这么做会不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呢?
【提示】“殃”不能写作“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ɡ mén shī huǒ, yānɡ jí chí yú

城门着火,火灾波及池鱼。其说有二: 一指春秋时宋人池仲鱼住近城门,城门着火而受祸被烧死;一指宋城门着火,因救火而汲干了护城河里的水,鱼遂干死。见汉·应劭《风俗通》。后遂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受祸害。简作“城门鱼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ɡ mén shī huǒ,yānɡ jí chí yú

【解义】 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着了火,就用护城河的水来扑灭,水用尽了,护城河里的鱼也遭了殃。比喻无辜地被牵连而遭受祸害。
【例句】 我看这种情况对你不利,小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 yāng jí chí yú

殃: 祸殃。及: 到。池: 护城河。城门着火,本来与护城河里的鱼没有什么关系,但因就近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用完了,护城河干了,里面的鱼也都死了。比喻无辜牵连受害。北齐·杜弼《为东魏檄(以言论讨伐)梁文》:“但恐楚国亡(逃跑)猿,祸延林木,~。”

TM3H【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城门着了火,就用护城河的水来救火,水用尽了,鱼也就干死了。比喻无故受牵连而受到祸害。殃:祸害。池:护城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ménshīhuǒ,yāngjíchíyú

〔其他〕 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语本《艺文类聚》卷96及《太平广记》卷466引汉·应劭《风俗通》:春秋时,宋国池仲鱼所居近城门,一次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一说宋城门失火,因汲水灭火,池水干涸,鱼皆枯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89回:“他们穷了,又是终年的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了,这才是‘~’呢!”
△ 用于牵连。
也作“城门鱼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殃:祸害。池:护城河。即城门着了火,人们都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尽了,鱼也就干死了。比喻无故受牵连而遭受祸害或损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