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城市防空救护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城市防空救护 城市防空救护现代战争,后方城市遭受空袭而导致大量居民伤亡。以英国伦敦市为例,该市1939~1942年遭德军空袭261次,造成93 202人伤亡,其中死亡20 102人,住院伤员26 054人,余为轻伤,给予门诊治疗。1940~1941年5月德军频繁进行空袭期间伦敦市伤亡统计,据《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医学经验丛书·急救篇》资料摘录见下表。
* 伦敦原有850万人,经疏散后有减少 我国重庆市在抗日战争时遭受日军多次空袭,颇有伤亡,但一次最大伤亡不是敌人炸弹造成的,而是防空洞门紧闭,无人启锁,以致上千人窒息而死,是惨痛教训。 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掷一枚TNT当量为20 000吨左右的原子弹,因全无准备,造成近20万人伤亡。 城市遭受空袭时的伤亡主要是居民,而又与各区人口密疏成直接比例,伦敦市的情况充分说明此点。城市居民常因房屋倒塌和火灾而伤亡,此数字多于敌炸弹直接命中者。 城市受到轰炸,除伤亡外,还将遇到以下主要问题。 ❶房屋倒塌,影响一些街道的通行,还有不少人被埋在瓦砾下需要挖掘抢救。 ❷因居户炉灶引起的或直接由于燃烧弹引起的火灾需要扑灭。 ❸水路、电路和电话线路均可一时中断。 ❹危险品仓库的次发性爆炸。 ❺少数坏人趁火打劫。 战前必须有充分准备,有组织和有计划,才能应急,减少混乱和提高修复和救护效率。必须有统一的领导、相应的救护组织和坚强的治安措施。 防空救护 主要防空救护措施如下: (1)成立有权威的城区两级防空救护领导组,统一规划和领导。 (2)战前有计划地疏散。无须住在市区的居民应一律疏散到小城镇和乡村; 部分医院床位可疏散到郊区准备接受城市伤员;一些工厂和学校也可疏散出去。 (3)计划征用合适的房屋和地下室作为临时收容所和临时医院。 (4)划区负责制。这是最重要和必须落实的重大措施。各区及街道都要成立: 救护组、搬运组、挖掘组、修理组、交通治安组、灭火组、掩埋组等。平时训练,配备一定物资,战前反复演习,到时自行出动,各司其职。 (5)军民合作,军队和地方医院都要互相收容。 (6)轻伤一律门诊治疗; 重伤送就近医院。如市区医院满额,可将一部分转到郊区医院。 (7)一切准备工作要建立在敌方有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基础上。 医疗救护 城市医院要做好收治大批伤员的准备。要点如下: (1)对医务人员进行战伤外科知识的教育,主要是掌握大量伤员时的治疗原则。 (2)扩大门诊部候诊室,使之能成为一次容纳上百名伤员的分类急救室。因此要准备大量行军床和被褥。 (3)在候诊室进行分类和术前准备治疗工作,如准备许多吊瓶架以便输液输血用。 (4)分类主要目的是安排手术次序。窒息患者最先进行手术,其次为大出血患者,再次为内脏伤,然后才是一般创伤和骨折。有些人已无法抢救可以暂不手术。有些因病情恶化则需要提前手术。分类急救室应配一名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负责分类工作,并决定手术次序。 (5) 与分类检伤同时,进行急救和术前准备。 (6)伤员一定要经手术处理后再进入病房。有一部分伤员可能在候诊室停留时间超过一天。 (7)血库要贮备一定量的血液,还要紧急通知已登记的献血者前来献血。 (8)药局要准备充分的战救药材。 ☚ 城市防卫战的卫勤保障 抗登陆作战卫勤保障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