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城市道路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城市道路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对外开放,城市道路建设进展较快。到2000年末,全疆城市共有道路总长2809千米,道路面积3654万平方米,人均铺装道路面积10.2平方米。其中:乌鲁木齐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为8.08平方米;克拉玛依市达到17.12平方米,为自治区所有城市之最;其次是阿克苏市和阿图什市,分别为16.61平方米和16.6平方米。人均铺装道路面积最少的是昌吉市和喀什市,分别只有6.64平方米和7.24平方米。

城市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建设chenɡshi dɑolujiɑnshe

远在商初,周人在境内的豳、栒一带建都,开辟道路,使“国中有道,九经九纬,行各有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咸阳大兴土木,建造六国宫室,修建横桥、阁道、复道和甬道等市政设施,并修筑了咸阳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附近)的秦直道及由咸阳通向海滨的驰道,形成全国性的交通中心。汉唐以后,咸阳作为京畿重地,是丝绸之路的第一站,道路、桥梁、渡口等交通设施相当发达。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杜甫的《兵车行》,“咸阳古渡几千年”及现存的沙河古桥遗址,均反映了咸阳汉唐时期的交通盛况。明洪武年间,新建咸阳县城面积较小,街巷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主,大街宽仅为3.3米,路面为泥土路面。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抚军道台拓宽城隅,“计广逾八里,雄踞渭岸,屈曲不方,以象斗杓”,郭城南北约550米,东西长约1650米,四周城墙高8.5米,城门增至9座,设大小街巷30余条。1931年,四大街相继拓宽为6米~14米(包括人行道),6条主街道多为砖碴石基础,黄沙面层。1949年5月咸阳解放时,城内共有大街小巷40余条。建国后,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城市道路,制定了城市建设规划。从1952年开始先对当时最繁华的北大街进行拓宽改造。随后,又新建、改造新兴路、建国路、抗战路、人民路、民生路、中山街等道路为碎石级路面,并新建乐育路、东风路、文汇路、渭阳路等掺灰石级路面或泥结碎石级路面。到20世纪60年代初,先后修建了1万平方米(长达6公里)的灰结碎石路面,占当时城市道路面积的40%。此后,对原碎石级路面进行沥青表面处理或修筑沥青灌入式路面,集中建设了主要道路、排水设施,但背街小巷仍坑洼不平,无排水设施。1965年,设立了群众建设管理城市指挥部,发动群众建设管理城市,以办事处为单位成立了5个群众建设管理城市义务队,先后出动8000人次,修建了南阳街、财神庙、法院街等9条背街小巷,平整了渭滨路,总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铺砖渣路面3510平方米,炉渣路面750平方米,土路面11350平方米。1978年以后,城市道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1980年~1990年底,建成混凝土路面17.9公里,面积22.6万平方米。至2002年底,陇海、咸铜、西侯3条铁路线在市区交汇。公路以市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西兰、咸宋、西宝(高速)、咸户4条公路干线和机场高速、西安环城高速穿越,人民路、毕原路、渭阳路3条东西主干街道和西兰路、乐育路、新兴路、东风路4条南北向干道形成市区道路骨架,西兰立交桥、东风立交桥、新兴立交桥和人民路东立交桥贯通城区交通,城市道路已初步形成了辐射式、网络状结构。咸阳城区道路共100条,总长度108.78公里,车行道面积150.9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05.61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5.3平方米。南北走向主干道有咸通路、东风路、西兰路、咸宋路、团结路、新兴路—北大街、乐育路—联盟二路、彩虹一路、彩虹二路等十多条;东西走向主干道有世纪大道、人民路、渭阳路、毕原路、文林路、文汇路、宝泉路、珠泉路、滨河路、渭城路、金旭路、河堤路等共15条。

☚ 城市绿化   赵氏河 ☛
000003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