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城市规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城市规模

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部分。前者指一定期限内城市人口的数量;后者指一定期限内城市用地的面积。由于城市用地规模常常从属于城市的人口规模,并且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是在人口规模上表现出来,所以城市规模常专指城市人口规模而言。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

目前安徽的城市规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大城市有2个:合肥和淮南。合肥市城市人口10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3万人,占城市人口总数73.5%,市内建成区71.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全省之冠;淮南市城市人口12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5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58.2%,市内建成区52平方公里。中等城市共有8个:即芜湖市,城市人口56.6万,市内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蚌埠市,城市人口69.1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35.8平方公里;马鞍山市,城市人口43.3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29.1平方公里;淮北市,城市人口57.8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20.5平方公里;铜陵市,城市人口27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安庆市,城市人口48.6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19.9平方公里;黄山市,城市人口38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阜阳市,城市人口24.4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16.7平方公里。市内非农业人口不足20万人的小城市共有8个:即亳州、宿州、滁州、六安、宣州、巢湖、贵池、界首。

☚ 三 城市规模和类型特点   城市类型 ☛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

1.城市规模的含义
城市规模就是人口、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在一定地域的聚集规模的大小。通常对城市规模含义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规模可包括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城市中各种建筑和设施的规模,以及生产力规模和消费力规模等。但是,用地规模、建筑物规模和经济规模等和人口规模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狭义的城市规模仅指城市人口规模。我们所说的城市规模着重是指后者,并且仅就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而言。
2.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的发展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受到经济、社会、历史、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 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影响城市规模的自然环境主要是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城市自然资源和能源。如果一个城市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必然会影响到其规模的膨胀,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自然资源方面,城市规模的发展主要是受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制约,这两者对城市规模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水资源的丰裕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规模容量。能源对城市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能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城市规模较大。
(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腹地的大小。而城市经济腹地广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则城市规模必然较大。反之,城市规模就比较小。交通是城市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手段。城市的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意味着城市的通达性高,新陈代谢快,城市规模的扩展也会比较快;相反,城市规模的扩展就比较慢。石家庄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
(3)经济实力。城市现有经济实力对城市规模也有相当的影响。因为一个城市规模的扩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及其他多方面条件的相应拓展,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来源主要靠城市的自我积累来实现。这样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政建设的资金就越多,城市规模膨胀的速度就越快。
(4)人口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的现状规模、增长速度、构成、素质等等。首先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如果一个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则城市的人口规模就很难控制。再如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如果一地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小,则对人口规模起扩大影响。性别构成不协调,就会形成人口的不合理流动和婚配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城市规模会有间接的影响。
3.城市规模效益
“规模效益”一词是从规模经济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的,城市的规模效益就是城市的规模演变与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函数关系。
城市规模效益所涵盖的范围,随研究角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城市居民的角度来看,城市居民因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聚集能够获得的外在效益主要是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和日益升级增多的城市公共设施。从城市企业的角度来看,与城市规模相关的效益主要是其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从整个城市的角度看,城市规模的扩展主要是能够带来综合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包括城市容貌的改善、城市地位的提高等等。
城市规模效益与成本分析表明,只有在一定的城市规模限度内城市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效益的增加才会远快于与此相伴随的成本的增加,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适度的城市规模对稳定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益是必要的。
实际上,什么是适度的城市规模,人们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概念,因为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不过,判断一个城市规模是否合适尽管有许多衡量指标,但最主要的还是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城市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和消耗,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当然,这些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城市规模应主要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市政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城市变迁的历史,尽力符合以下条件:既能在宏观上满足全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在微观上促进城市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给居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能使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比较多的产出;能使城市面貌得到较大的改善。

☚ 城市结构   城市类型 ☛

城市规模Urban Scale

衡量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多少和城市经济聚集程度的客观尺度。通常用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占地面积和城市生产总值来表示。由于城市用地、生产总值与城市人口总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加之城市人口便于统计计算和相互比较,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城市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和划分城市规模大小的标志。

城市规模

城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和城市的经济规模。在我国,城市人口是指市区的非农业人口,城市的用地面积是指建成区面积。一般来说,城市人口多,用地面积就大,人口增长推动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也推动经济的扩张。因此,目前国际上一般以城市人口数量作为确定城市规模的标准,并以此把城市划分为几个规模等级。我国规定,人口在2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20万~50万的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上的为大城市。一般将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称为“特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城市规模的大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城市在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城市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及其他优势等。有关专家和学者一直在研究和探讨最佳城市规模问题。最佳城市规模也称“合理城市规模”。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也同一个城市具体的环境条件相关,没有一个脱离具体环境的、固定的、普遍适用的城市规模的标准。制约城市合理规模的因素有:(1) 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性质、类型和特点;(2) 城市的自然条件,包括用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以及水资源、能源供应等;(3) 城市的经济结构;(4) 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城市的生态环境;(5) 服务设施,即城市是否可以建设并有效经营现代化服务设施和市政、交通设施。最佳城市规模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城市规模的上限和下限,即城市人口不应超过的一定的数量界限和至少要达到的一定的数量界限,从而使城市规模最佳。美国系统工程学专家将其称为“人的尺度”的自然规模,并提出,3万人符合自然规模,3万人的城镇可以造就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当城市人口达到25万时,人们就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好处;当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大城市的弊端将会出现。总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具有各自的最佳城市规模的标准,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

指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经济规模,一般用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特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 城市   城市职能 ☛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urban scale

指关于城市人口的数量、城市用地的多少和城市经济聚集的程度。城市规模通常用城市人口的数量、城市占地面积和城市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由于城市用地、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人口的总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加之城市人口便于统计计算和相互比较,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城市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和划分城市规模大小的标志。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大国由于人口多、城市大,分类的标准订的高些;小国由于人口少、城市小,分类标准订得低些。
一个城市的形成及其规模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同时也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决定城市发展规模的因素包括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等几个方面,较明显的有:
❶地区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
❷地理位置,包括交通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❸城市设施,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和主体设施等。
❹经济实力。
在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几种看法:
❶否认最优城市规模,主张城市自由发展。
❷承认最优城市规模,主张控制大城市的发展。
❸承认最优城市规模,主张发展大城市。

☚ 城市功能   城市布局 ☛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用地和各种经济发展要素的集中程度。通常以城市人口的数量、占用土地面积和国民生产总值表示。其中人口数量由于容易统计,并具有综合意义,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指标。按我国目前的统计口径,城市人口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其数量超过100万的为特大城市; 在50—100万之间的为大城市; 在20—50万之间的为中等城市; 2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此外,还有城镇,多指县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受经济状况、国内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城市数量及分布的影响,各国城市规模分级标准不尽一致。如很多国家把6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定为大城市。在当今世界上,由于战争、饥荒或经济萎缩等原因,使个别城市出现由大到小的变化现象外,城市规模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小到大,人口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发展趋势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并在空间上日益集中等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规模关系到城市用地大小、城市结构布局、生活服务设施的分级与组成,是确定交通运输、市政设施组成数量标准和郊区规模的依据。规模定得过大,必然布局分散,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产生浪费。定得过小,不能适应城市规划期内发展的需要,就会形成城市发展的障碍。根据我国国家建委1980年建发城字429号文颁发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有关城市人口构成比例(%) 是:

 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工矿区
27—32
28—33
29—34
30—35
31—36
21—25
20—25
19—24
18—23
17—22
42—52
42—52
42—52
42—52
42—52
☚ 城市功能   综合性城市 ☛
000008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