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城市规模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城市规模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部分。前者指一定期限内城市人口的数量;后者指一定期限内城市用地的面积。由于城市用地规模常常从属于城市的人口规模,并且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是在人口规模上表现出来,所以城市规模常专指城市人口规模而言。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目前安徽的城市规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大城市有2个:合肥和淮南。合肥市城市人口10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3万人,占城市人口总数73.5%,市内建成区71.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全省之冠;淮南市城市人口12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5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58.2%,市内建成区52平方公里。中等城市共有8个:即芜湖市,城市人口56.6万,市内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蚌埠市,城市人口69.1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35.8平方公里;马鞍山市,城市人口43.3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29.1平方公里;淮北市,城市人口57.8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20.5平方公里;铜陵市,城市人口27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安庆市,城市人口48.6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19.9平方公里;黄山市,城市人口38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阜阳市,城市人口24.4万人,市内建成区面积16.7平方公里。市内非农业人口不足20万人的小城市共有8个:即亳州、宿州、滁州、六安、宣州、巢湖、贵池、界首。 ☚ 三 城市规模和类型特点 城市类型 ☛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的含义 ☚ 城市结构 城市类型 ☛ 城市规模Urban Scale衡量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多少和城市经济聚集程度的客观尺度。通常用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占地面积和城市生产总值来表示。由于城市用地、生产总值与城市人口总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加之城市人口便于统计计算和相互比较,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城市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和划分城市规模大小的标志。 城市规模城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和城市的经济规模。在我国,城市人口是指市区的非农业人口,城市的用地面积是指建成区面积。一般来说,城市人口多,用地面积就大,人口增长推动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也推动经济的扩张。因此,目前国际上一般以城市人口数量作为确定城市规模的标准,并以此把城市划分为几个规模等级。我国规定,人口在2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20万~50万的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上的为大城市。一般将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称为“特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城市规模的大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城市在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城市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及其他优势等。有关专家和学者一直在研究和探讨最佳城市规模问题。最佳城市规模也称“合理城市规模”。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也同一个城市具体的环境条件相关,没有一个脱离具体环境的、固定的、普遍适用的城市规模的标准。制约城市合理规模的因素有:(1) 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性质、类型和特点;(2) 城市的自然条件,包括用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以及水资源、能源供应等;(3) 城市的经济结构;(4) 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城市的生态环境;(5) 服务设施,即城市是否可以建设并有效经营现代化服务设施和市政、交通设施。最佳城市规模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城市规模的上限和下限,即城市人口不应超过的一定的数量界限和至少要达到的一定的数量界限,从而使城市规模最佳。美国系统工程学专家将其称为“人的尺度”的自然规模,并提出,3万人符合自然规模,3万人的城镇可以造就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当城市人口达到25万时,人们就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好处;当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大城市的弊端将会出现。总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具有各自的最佳城市规模的标准,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指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经济规模,一般用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特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 城市 城市职能 ☛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urban scale指关于城市人口的数量、城市用地的多少和城市经济聚集的程度。城市规模通常用城市人口的数量、城市占地面积和城市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由于城市用地、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人口的总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加之城市人口便于统计计算和相互比较,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城市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和划分城市规模大小的标志。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大国由于人口多、城市大,分类的标准订的高些;小国由于人口少、城市小,分类标准订得低些。 ☚ 城市功能 城市布局 ☛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城市人口、用地和各种经济发展要素的集中程度。通常以城市人口的数量、占用土地面积和国民生产总值表示。其中人口数量由于容易统计,并具有综合意义,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指标。按我国目前的统计口径,城市人口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其数量超过100万的为特大城市; 在50—100万之间的为大城市; 在20—50万之间的为中等城市; 2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此外,还有城镇,多指县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受经济状况、国内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城市数量及分布的影响,各国城市规模分级标准不尽一致。如很多国家把6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定为大城市。在当今世界上,由于战争、饥荒或经济萎缩等原因,使个别城市出现由大到小的变化现象外,城市规模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小到大,人口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发展趋势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并在空间上日益集中等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规模关系到城市用地大小、城市结构布局、生活服务设施的分级与组成,是确定交通运输、市政设施组成数量标准和郊区规模的依据。规模定得过大,必然布局分散,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产生浪费。定得过小,不能适应城市规划期内发展的需要,就会形成城市发展的障碍。根据我国国家建委1980年建发城字429号文颁发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有关城市人口构成比例(%) 是:
☚ 城市功能 综合性城市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