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具体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众多因素的指标,需要从总体上综合地加以考虑和实施。
(1) 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指标体系。为了正确地评价、衡量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科学地设计考核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效益的指标。根据城市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可以采取如下指标群来评价和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指标群包括: 人均交通车辆;平均每平方公里商业服务网点数; 人均教育经费; 大中小学升学率; 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总数; 城市基础设施负担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 货客车时数;泊位吞吐量; 污水处理能力; 基础设施配套率; 万人拥有电话机、电话接通率; 人均绿地面积; 噪音干扰、废水排放符合标准率; 有害气体处理率; 工业粉尘回收率; 废渣综合利用率; 等等。
在具体运用这些指标群来衡量、评价城市基础设施的三种效益时,要体现城市的个性,注意各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可比性。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规模,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生产力水平不一,经营开发程度各异,国家对各城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再加上各城市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时又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评价和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的各项效益,既要有一般的共同的指标体系,又不能 “一刀切”,搞一个模式,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2) 制定有关的行业政策。
❶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大力节约用水,在狠抓节约用水的同时,要按照城市总体规模,通过建设来扩大城市供水能力。缺乏水资源,需远距离调水的城市,要及早做好水源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列入国家计划建设项目。
❷要大力发展城市排水系统,搞好防洪工程,使城市排水服务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70%以上。容易内涝积水和有洪水危胁的城市,要加快建设排水和防洪工程,以保障安全。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建设不同处理方式和处理水平的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发展氧化塘、氧化沟,结合土地整理,净化城市污水,以减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❸要积极发展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根据我国幅原辽阔,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各地能源的结构、品种、数量不一的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煤制气,优先使用天然气,合理利用石油液化气,积极回收工矿燃气,适当发展油制气。
❹要实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积极扶植公交企业,限制厂、矿、企事业单位发展自备大客车,控制自行车、摩托车等私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尽快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的比重。为了提高客运效率,特大城市要逐步发展快速轻轨交通,以扩大客运量。要发展各种车型的出租汽车。要逐步实行公共交通运营、调度及通讯现代化,建立有电子计算机、电视、无线电通讯设备的中心调度室,加速公共交通车辆的合理运营。
(3) 改革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制度。当前城市基础设施的各项管理工作比较薄弱,亟待改革和加强。要搞好市政公用企业的整顿工作,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要逐步改革公用事业不合理的价格政策,重点调整为生产服务的水价、气价和公交月票,做到保本低利,以保证公用企业的正常收入。今后城市工业水价应高于生活用水价,生活用水价不低于成本价;工业用煤气价应高于生活气价,生活气价不低于烧煤价格,食堂招待所等公用单位气价应介于生活和工业气价之间; 公共交通月票应高于成本,增加部分由职工所在单位承担。目前,有些城市已对公用事业的部分价格进行了调整。根据他们的经验,要先做好宣传工作,选择适当时机,经过物价、财政、计划等部门充分协商,制定调价方案,报经城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要逐步改变市政工程设施免费使用的办法。当前城市道路维修建设任务很重,仅靠现有的城市维护费和利润留成3%的资金远不能满足需要。据测算,在城市运行的车辆占全部车辆的60%以上,而所收的养路费却都用于城市以外的公路建设,这是很不合理的。现在按照车辆牌照征收养路费,不管跑多跑少,采用同一种收费标准也不尽合理。从长远看,按车用汽油附加养路费的办法比较科学,车辆跑得多,用油多,就多交养路费,这也有利于节约汽油。当前由公路一家收养路费的办法造成许多矛盾,应当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道路建设。排水设施也应采取收使用费的办法。这样,既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也有利于企业节约用水。
要加强城市建设的立法工作,制定市政管理法和各项具体规定、条例,以加强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要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注重人才培养。大城市和有条件的中等城市应设立市政、公用研究设计单位,并采用多种办学方法,培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人才,提高现有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