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即在园林绿地的影响下产生的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表现在:
❶净化空气。人为造成的大气污染远比自然大,园林绿地对城市大气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 氧气—二氧化碳平衡。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人们所吸入的空气中,当二氧化碳含量为0.05%时,人的呼吸就感到不适; 当氧气的含量减少到10%时,人就会恶心呕吐。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绿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地球上氧气—二氧化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吸收有害气体。在城市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危害最大,而植物叶片的表面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最强。园林植物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对许多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在产生有害气体的污染源附近,选择与其相应的具有吸收和抗性强的树种进行绿化,对于防止污染、净化空气是十分有益的: 吸滞粉尘和烟尘。空气中的烟尘和工厂中排放出来的粉尘,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有害物质。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在城市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营造卫生防护林,扩大绿地面积,植树种草,是减轻粉尘污染的有效途径: 减菌、杀菌。城市中人口众多,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细菌。园林绿地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有园林植物的覆盖,使绿地上空的灰尘减少,很多植物都能分泌出具有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
❷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小气候主要是指地层表面属性的差异所造成的局部地区气候。影响因素除太阳辐射和气温外,直接随作用层的狭隘地方属性而转移,如小地形、植物、水面等,特别是植被对地表温度和小区气候温度影响比较大。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郊区大面积的森林和宽阔的林带,道路上浓密的行道树和城市其他各种公园绿地,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均有良好的调节效果。
❸减弱噪声。树木能降低噪声,是因为声波投射到树叶、树枝上后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减弱。
❹净化水体。城市和郊区的水体常受到工厂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植物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
❺净化土壤。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 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
❻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城市中,通过建设绿色网络系统,通过增加绿地量和将绿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利于动植物生存、繁殖、迁移、传播的场所,是城市绿地的重要功能。
❼安全防护。园林绿地对防震、防火、减轻放射性污染及保持水土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