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城市发展门槛分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城市发展门槛分析波兰城市经济学家马利兹(Malisz,Boleslaw)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规划理论与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及其规划决策的经济评价。按照马利兹的分析,“门槛”可以看做是地图上的一条线或成本曲线上的一个拐点。一个城市的发展,包括城市规模增长和地域扩展,一般受到一些条件如地形因素、公共设施和现有土地利用状况等的限制,这些限制就构成城市发展的门槛。城市发展门槛可分为三种类型:(1) 自然门槛。指城市发展中土地的自然地理限制。这些限制主要通过地形因素直接阻碍城市的地域扩展。(2) 数量门槛。指各种公共设施容量的有限性对城市进一步发展所形成的限制,其容量的数量界限就是数量门槛。(3) 结构门槛。指城市进一步扩展所形成的限制。这些构成门槛的限制条件标志着城市容纳人口的限度。人口规模越逼近这个限度,限制因素的作用力就越强。克服这些限制条件必须付出较高的人均资本投资成本,即门槛成本。城市发展每跨越一级门槛,都需要增加大量的投资成本;而一旦超过门槛,随之而来的是单位投资成本的减少。一般说来,城市发展的门槛是多级的,越到后面的门槛就越难超越。最终的门槛,往往也就是城市自然力负荷的极限。可以说,城市门槛就是跨越城市发展的门槛线所必须支付的成本。在任何一个城市,为达到某一人口规模所需的投资成本,一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或区位成本)两类。前者指容纳新增人口所必需的与既定区位无关的投资成本,它一般随人口规模的增加而直线地增加;后者是指那些主要取决于地区的地形条件等区位因素的投资成本,它一般随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呈波浪式的变化。通常,门槛成本随规模的变化趋势大体上与区位成本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因此,在城市发展门槛分析中,区位成本是其研究的中心内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