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场tán chǎng❶古代举行祭祀、拜将等大典的场所。杜牧《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书》:坛场新汉将,烟月古隋城。 ❷法坛,佛家说法的场所。皇甫冉《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翻译推多学,坛场最少年。王建《新授戒尼师》:自知戒相分明后,先出坛场礼大僧。 坛场 坛场佛教用语。佛教徒在诵经或修法时安置菩萨的场所。 ☚ 随分且过 申牌 ☛ 坛场谈场tán chǎng原指古时祭祀集会的场所,今借指办事的场面。例:这家葬埋多(duō)人,~大,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热闹。也说“场面”。 《说文》:“坛,祭场也。” 坛场场面,摊子。 坛场t‘ 24 tʂ‘aŋ53原指设坛作法事的场面,借指办一切事情的规模和热闹程度: 老叶给孩子办婚事~大得很。 坛场tán chǎng本指佛教徒在诵经或修法时安置佛像的场所;也指僧道做法事的场所:贾琏嫌后门出灵不像,便对着梨香院的正墙上通街现开了一个大门,两边搭棚,安~做佛事。(六九·1695)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壇榭部 > 泛稱 > 壇場1 壇場1 tánchǎng 古代舉行祭祀、拜將、即位等大典的場所。《國語·楚語下》:“使名姓之後能知……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率舊典者爲之宗。”《韓非子·内儲上》:“齊人有謂齊王曰:‘河伯,天神也,王何不試與之遇乎?臣請使王遇之。’乃設壇場大水之上。”《史記·淮陰侯列傳》:“何(蕭何)曰‘……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可平。”《後漢書·劉玄傳》:“衆雖多而無所統一,諸將遂共議立更始爲天子。二月辛已,設壇場於清水上沙中,陳兵大會,更始即帝位,南面立,朝群臣。” 坛场筑在广场中的高台,举行祭祀、盟会、拜将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史记·淮阴侯列传》:“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具礼,乃可耳。” 信仰活动场所 信仰活动场所佛家讲经说法之所:坛场 道士所设的坛场:黄坛 道士诵经礼神的场所:斋坛 佛堂经殿等烧香拜佛之所:香室 僧人修禅处:禅堂 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道场 法场 做佛事的道场:梵筵 道家修炼处:杏坛 道家静修之所:一堂 道士祈祷法事用的场所:法坛 坛坫 坛位 坛场 基督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礼拜堂 祭前斋戒、习礼的场所:斋所 斋戒时居住之所:斋寝 布施斋食的场所:斋所 僧众设斋吃饭和议事的场所:云堂 僧堂
另见:烧香 祭祀 修行 活动 娱乐 ☚ 信仰活动场所 祭祀的场所 ☛
阶层 阶层层级 人们因兴趣爱好形成的社交圈:族(上网~) 政治阶层:政界 政坛 坛场 官界 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官场 桂庭 宦海 宦途 宦场 名利之境 宦途,官场:风尘 士大夫官僚阶层:士子 军队系统:军界 武界 商业界:商界 商海 佛教界:僧界 妓女界:花界 上层社会:上流社会 社会底层:浅埃 社会最底层:九儒十丐 社会、组织等的最低阶层:底层
另见:社会 地位 等级 文体界 ☚ 阶层 文体界 ☛ 坛场tán chǎng举行大典的场地。多用于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史记·淮阴侯传》:“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具礼乃可耳。” 坛场举行祭祀或其它礼仪活动的场所。《韩非子·内储说上》:“齐人有谓齐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试与之遇乎?臣请使王遇之。’乃为坛场大水之上。”《国语·楚语下》:“屏摄之位,坛场之所。”韦昭注:“除地曰场。”参见“坛”。 坛场古代举行祭祀、盟会、即位、拜将等大典的场所。广场上设有高台。仪式在台上举行。《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斋戒设坛场。 坛场〈名〉(1)佛道做法事的场所;道场。 《金》六五: 黄真人还在庙里住……十九日早来铺设~。 《醒》十六: 长老也叫人收拾干净~,请了四众有戒行不动荤酒的禅僧,看了吉日,开诵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真经。 (2) 指局面或饭局。 《醒》七七: 狄大爷一定说是我来透漏消息,请了狄奶奶去搅乱~。又八七: 船到大姑山下,泊住了船,叫人上山收拾两处~,雇了十来乘山轿,临期分头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