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坚持农、职业中学教育改革,办出了地方特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坚持农、职业中学教育改革,办出了地方特色

坚持农、职业中学教育改革,办出了地方特色

开展经济和教育调查,实施“燎原计划”,推动农科教教协调发展 1983年底,蒙城县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出“党政群共管,经科教三位一体”(后改为农科教三位一体),并成立有农科教等部门参加的“农村人才开发小组”,动员县、区、乡各级农(村)科教部门,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几年内使全省农民中有14万人受到培训,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安徽承担了国家“六五”重点教育科研项目《休宁县经济和教育调查》,抓住“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教育发展”主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农村教育合理分流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划,出现了农村教育改革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省政府及时推广了蒙城、休宁县的经验,并扩大县级经济教育调查和农村职教综合改革试点。1987年,省政府总结蒙城、休宁等22个县的试点经验,肯定了“农科教多位一体”这个群众性创造,明确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由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努力建立以职业学校为依托,农科教多位一体,普教与职教互相沟通,县、乡分级办学的体制”,并要求沿淮行蓄洪区和22个试点县(市)按这一思路先行试验,并把这项工作列为下半年10件实事之一。原徽州地委、行署贯彻省政府决策,推动“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实验,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搞好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科教结合,为农服务,并以休宁县溪口区为试点。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农牧渔业部联合召开“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提出了“燎原计划”的设想。安徽选择休宁县溪口区作为实施该计划的试点,并取得成功。1988年在黄山市举办了首批40个“燎原计划”试点乡镇和牵头学校培训班,总结推广溪口农科教结合、推广“燎原计划”实施的经验。省政府还组织合肥地区8所高校在沿淮行蓄洪区的颖上等6个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年,滁县地委、行署提出“一个增长,三个大发展(即粮棉油稳定增长,大力发展开发农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农业发展战略,推动职教大面积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实验,在职教方面取得了3种区域性的典型经验,即:徽州实验区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行“三教统筹,职教突破,科教结合,为农服务”的经验;沿淮行蓄洪区“地方统筹,高校介入,低层次起步,智力开发与经济开发同时并举”的经验;滁县地区“领导重视,整体推动,经、教同步,强化发展”的经验。3个区域分别走出了典型的山区、贫困地区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路子。1989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农科教统筹协调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广溪口经验,确定重点抓好黄山市、滁县地区两个实验区,10个实验县、102个试验乡、镇。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燎原计划”实施被纳入农科教统筹的轨道,试点范围相应扩大。在实验区、试点县、试点乡镇,重视抓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小学、初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多数试点乡实行初三分流或四年制渗透职业教育。为适应农科教要求,1992年,安徽在巩固现有207所农村职业高中的同时,着力办好其中100所,并以此为依托,建立100个农科教(包括乡镇企业)培训中心,促进农科教结合,大面积实施“燎原计划”。
建立和完善开放性办学体制 加强生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实行教学、生产实习、技术推广三结合,是建立和完善开放性的办学体制的基础。1984年,“安徽省职业教育开发中心”成立,以加强对农、职业中学基地建设的产前、产后服务。1988年,省教委制定了《安徽职业中学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暂行条例》,提出城乡职业中学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七五”规划要求。同时在全省农、职业中学推广了基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农、职业中学坚持以项目带基地,以基地带专业,依托基地,挂村联产,推广项目和技术,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据对167所城乡职业中学的不完全统计,1988年基地产值已达3069万元,纯利564万元
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 蚌埠市1982年决定,招工必须优先择优录用职业中学毕业生;1984年合肥市作出了教育、劳动制度同步改革的决定,严格实行“先招生、后招工”的政策,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及时推广了合肥市的经验。全省8个省辖市、4个地辖市相继作出决定,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从1985年到1988年省辖市职业高中毕业生每年录取率平均都在80%以上,其中合肥市95%以上。其它省辖市职业高中毕业生录取率平均在85%以上。
大力提倡联合办学 1978年以后,全省城市职业教育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打破了教育部门独家办学的格局,加强教育、计划、劳动、人事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大力推进以行业归口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1984年由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办的农、职业中学就有321所,占农、职业中学总数的98.7%。一些厂矿、企业还自办了职业高中,定向培养,自培自用,提高工人素质。1992年,省教委在马鞍山召开职教座谈会,要求各地继续大力发展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认真落实职业技术教育“大家来办”的方针,真正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行业和企业,建立地方政府统筹,经(农)科教结合,经济部门和行业、企业主办、教育部门综合管理的职教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该年秋季招生中,8个省辖市、市区职高招生数完成计划的108%,联合办学面达90%以上。
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近几年,省教育部门先后组织编写了几十种学习资料,开展职教理论研究,并编印了《安徽职业教育》,创办《安徽职教报》,开展省际、国际交流。委托高校举办农、职业中学校长培训班,定期举办暑期职业教育研讨会,提高职教管理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
安徽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协调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八五”期间,全省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并超过普通高中在校人数,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普遍受到职业技术培训,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受到一定的实用技术培训。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门类比较齐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 概况   第四节 高等教育 ☛
000023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