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坎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坎农 坎农坎农(Cannon,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89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0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96年当他还是大学一年级学生时,就根据著名生理学教授鲍迪奇(Bowditch,H.P.)的建议,应用当时刚发现的X射线,对消化管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观察。他在哈佛医学院毕业的前一年即任该院动物学讲师,毕业后转为生理学讲师,1902年晋升为助教授;由于他出色的教学能力,于1906年继退休的鲍迪奇担任乔治·希金森(George Higinson)纪念讲座教授,此后领导该生理系36年之久,直到1942年退休。坎农在消化管方面的工作,详细描述了吞噬和胃的蠕动过程,不同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以及幽门的控制和小肠的蠕动等,这些研究都总结在《消化的机械因素》(The Mechanicalfactors in Digestion,1911)一书中。在研究消化管运动期间,坎农注意到实验动物在情绪兴奋时常出现胃肠运动的抑制,这促使他进行了强烈情绪激动影响机体功能和疾病状态的研究,注意了交感神经系统在体内所起的作用,他在1911~1915年期间提出了交感神经系统“应急”功能的概念,并主张肾上腺髓质只在疼痛、寒冷、情绪紧张时、缺氧和外伤等紧急状态时才大量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英国生理学家贝利斯(Bayliss,W.M.)等合作,从事创伤性休克的研究;他最初着重于休克时酸中毒的治疗,后来证明酸中毒是由于休克时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致。这方面的工作总结在《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1923)一书中。战后坎农又转入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1921年,大约在洛伊证明迷走神经通过化学介质影响心脏活动的同时,坎农以去神经的在体心脏为观察指标,发现刺激支配肝脏的神经可引起去神经心脏的跳动频率加快,并发现此效应在切除两侧肾上腺后仍然存在。这一发现被认为可以与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洛伊的实验相媲美。坎农对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观察,逐渐导致他提出一个后来在生理学中广泛被使用的概念——稳态(homeostasis)。在延续近十年的工作中,他发现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于使体内液体环境保持在某种恒定的状态。这被认为是伯尔纳关于内环境恒定概念的一个发展。关于稳态的概念,坎农在《躯体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Body,1932)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目前,稳态一词已发展成为近代生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机体整体以及体内某一功能系统、器官甚或一个细胞或细胞器在各种调节和控制机制作用下所保持的功能和结构上的动态平衡,是机体或任何一个有生命系统的根本特征之一。在三十年代,坎农和罗森布卢兹(Rosenblueth,A.)等合作,在神经作用的化学传递方面作了重要的工作。他们在1937年提出,交感神经末梢可能释放两种称之为交感素(sympa-thin)的物质,一种是兴奋性的,一种是抑制性的,后来经人证明,这实际上就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立克次 卡雷尔 ☛ 坎农 坎农1871—1945Walter Bradford Cannon美国生理学家。生于威斯康星州普雷里德欣。1900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生物学讲师、助理教授、希金森纪念讲座教授、系主任。1914年当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在生理学方面提出饥饿的“局部原因论”和“机体平衡”概念。在心理学方面提出情绪应激说(后来发展为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说)。认为丘脑受损或其活动失去大脑控制时,有机体情绪变得易于激动,丘脑发生病变时,情绪就变得异常。只有当丘脑被激活时,才有专门性质的情绪附加于感觉之上。此说的不足在于相对忽视外周神经的意义。主要著作有《痛苦、饥饿、恐惧和愤怒的身体变化》(1925年)、《身体的智慧》(1932年)、《一种研究方法》(1945年)。 ☚ 华许本 阿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