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坎井之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坎井之蛙

 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幹之上, 入休乎缺甃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 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 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 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秋水》


 【注释】
 ①坎井:犹浅井。②甃(zhou):砌井壁用的砖。③虷(han)蟹:孑孓。④科斗:即蝌蚪。⑤擅:独占。⑥跨跱(zhi):叉开腿立着。⑦逡巡:迟疑徘徊的样子。⑧适(ti)适然:惊惧的样子。⑨规规然:局促的样子。
 【意译】
 你听说过井底之蛙的故事吗?它对东海大鳖说:“我快乐极了!我出来可以在井栏杆上跳来跳去,回去可以在破砖边上休息。在水里游泳时就浮起我的两腋和两腮,踏在泥里就埋没起脚背,回顾头看看井里的孑孓和蝌蚪,却不能像我这样快乐。而我能独占一坑水,叉腿盘踞一口浅井,这也是最大的快乐了。先生,你何不随时进来看看呢?”东海大鳖左脚还没有伸进浅井,右脚就已经被绊住了,于是乃慢慢退却,把大海的情形告诉它说:“千里之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八千尺之高,不足以测尽它的深。大禹的时代,十年有九年水灾,可海水并没有增加;商汤的时代,八年有七年旱灾,而海岸并没有浅露。它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改变,不会因为雨水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的大快乐。”浅井之蛙听了以后,惊慌失措,茫然自失。
 【解说】
 坎井之蛙与河伯一样,他的认识也为他的生存空间所局限,所以将自己的生活方式绝对化了,以为天下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合理的,最幸福的。可是对于东海大鳖来说,坎井这样的生活天地连它的一只脚都无法容下,怎么谈得上幸福呢?这则寓言不仅指出了个人认识的局限性,而且还揭示了价值标准的相对性。它告诉人们不要只站在自己有限的认识立场进行是非,善恶的判断。有时候,幸福是难于比较的,只要适合自己的生存特点,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能体验到幸福。在井蛙看来,孑孓和蝌蚪都不如它快乐自在,可是也许孑孓和蝌蚪也正与井蛙一样,生活在幸福快乐的臆想中呢?而对于人间世来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民,也有各自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所以不能像坎井之蛙那样来看问题,唯有尊重各自自由生活的权利,才能获得各自的幸福。但是对于同样的井蛙来说,各自的生存水平却又是可以比较的, 在同样的价值标准之下, 就有了善恶好坏的分别。
 【相关名言】
 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 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美国·爱因斯坦


寓言《坎井之蛙》意译和解说 - 古代寓言 - 可可诗词网

坎井之蛙

 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幹之上, 入休乎缺甃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 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 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 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秋水》


 【注释】
 ①坎井:犹浅井。②甃(zhou):砌井壁用的砖。③虷(han)蟹:孑孓。④科斗:即蝌蚪。⑤擅:独占。⑥跨跱(zhi):叉开腿立着。⑦逡巡:迟疑徘徊的样子。⑧适(ti)适然:惊惧的样子。⑨规规然:局促的样子。
 【意译】
 你听说过井底之蛙的故事吗?它对东海大鳖说:“我快乐极了!我出来可以在井栏杆上跳来跳去,回去可以在破砖边上休息。在水里游泳时就浮起我的两腋和两腮,踏在泥里就埋没起脚背,回顾头看看井里的孑孓和蝌蚪,却不能像我这样快乐。而我能独占一坑水,叉腿盘踞一口浅井,这也是最大的快乐了。先生,你何不随时进来看看呢?”东海大鳖左脚还没有伸进浅井,右脚就已经被绊住了,于是乃慢慢退却,把大海的情形告诉它说:“千里之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八千尺之高,不足以测尽它的深。大禹的时代,十年有九年水灾,可海水并没有增加;商汤的时代,八年有七年旱灾,而海岸并没有浅露。它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改变,不会因为雨水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的大快乐。”浅井之蛙听了以后,惊慌失措,茫然自失。
 【解说】
 坎井之蛙与河伯一样,他的认识也为他的生存空间所局限,所以将自己的生活方式绝对化了,以为天下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合理的,最幸福的。可是对于东海大鳖来说,坎井这样的生活天地连它的一只脚都无法容下,怎么谈得上幸福呢?这则寓言不仅指出了个人认识的局限性,而且还揭示了价值标准的相对性。它告诉人们不要只站在自己有限的认识立场进行是非,善恶的判断。有时候,幸福是难于比较的,只要适合自己的生存特点,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能体验到幸福。在井蛙看来,孑孓和蝌蚪都不如它快乐自在,可是也许孑孓和蝌蚪也正与井蛙一样,生活在幸福快乐的臆想中呢?而对于人间世来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民,也有各自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所以不能像坎井之蛙那样来看问题,唯有尊重各自自由生活的权利,才能获得各自的幸福。但是对于同样的井蛙来说,各自的生存水平却又是可以比较的, 在同样的价值标准之下, 就有了善恶好坏的分别。
 【相关名言】
 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 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美国·爱因斯坦


寓言《坎井之蛙》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坎井之蛙

 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欤!出,跳梁乎井榦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 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 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 十年九涝, 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 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秋水》


 这则寓言开篇便生动地描述了坎井之蛙蔽于一隅、得意于坎井之乐的情状。但它听到巨鳖详细述说东海壮观之后,便目瞪口呆,惊惧自失,感到难以理解了。作者如此着笔,讥讽坎井之蛙, 旨在批判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人物胸襟狭隘,见识浅短;刻画东海巨鳖,意在赞扬自己的学说博大精深, 难于企及。
 为了增强行文的表现力,作者采用了高度夸张和鲜明对比的手法。写蛙居坎井(浅井), 出则跳梁(即跳踉,跳跃)于“井榦(栏干)之上”,入则休息于“缺甃) (zhou,烂砖头)之崖”,极言其活动范围之局促;述鳖称东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十年九涝”,水量也不见增涨;“八年七旱”,水位也不见下降:极言其活动场面广袤、永恒。蛙居坎井,或赴水,或蹶泥,优哉游哉, 自以为“至乐”。然东海之鳖应邀欲往“入观”,则“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zhi,绊住)”,简直无置足之地, 只得“逡巡而却”(犹豫退缩)。两相对比,高下、大小殊别。经过作者这么一番形容,名家学说之浅陋,道家学说之高深,名家格局之委琐,道家气度之恢宏,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这则寓言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技巧之高超,可谓形神兼备。写坎井之蛙的活动情状, 出井则在井边栏杆上跳跃,入井则在井壁的缺洞中休息,赴水则被水托着胳肢窝和下巴,踩泥则被泥浆淹没脚趾和脚蹼。凡观察过坎井之蛙的人,一定觉得异常逼真。而写井底之蛙环顾“虷(han,孑孓;一说指井中赤虫)、蟹与科斗”, 以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骄傲自满意态,以及主动邀请东海之鳖前来观赏活动场所的自我炫耀神情、 又使人似乎听到了盲目自大者的心声。特到听说“东海之大乐”以后,坎井之蛙始则“适(ti)适然(心慌貌)惊”,继而“规规然(拘束不安貌) 自失”。其自惭形秽者的尴尬之状,简直使人感到历历如画。

坎井之蛙

比喻见识短浅之人。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 井底之蛙

坎井之蛙kǎn jǐn zhī wā

见“井蛙”。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坎井之蛙)

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比喻眼界狭小的人。

☚ 金漆马桶   酒囊饭袋 ☛
见识狭小的人

见识狭小的人

井蛙(坐井蛙) 井底蛙 井底之蛙 井底鸣蛙 井底蛤蟆 井底虾蟆 坎井之蛙
见识短浅的人:细人 浅丈夫
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的人:尺泽之鲵
见识肤浅的人:皮相之士
见识浅陋的人:迫人 俗士 穴处之徒
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庸人(~自扰)
见识浅陋或鄙俗的人:俗子
眼光短浅的人:拙眼 拙目
志趣不高、目光短浅的人:藩篱之 蕃篱之 番篱之
见识短浅、眼界狭隘的人:瓮里醯鸡
没有眼光、目光短浅的人:庸目俗耳

☚ 能力低的人   智力差的人 ☛

坎井之蛙井底之蛙kǎn jǐng zhī wā

the frog that lived in the abandoned well
❍ 子独不闻夫~乎?(《庄子·秋水》)Do you not know the story of the frog that lived in the abandoned well?

坎井之蛙

寓言。《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这则寓言讽刺求道者孤陋寡闻,却自以为得到了天下的至道,这是十分可笑的。

坎井之蛙kǎn jǐng zhī wā

【解义】坎井:浅井。浅井里的青蛙。比喻视野狭窄、见闻浅陋的人。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含贬义。
【例句】他见识短浅,如~,不足为谋。

坎井之蛙kǎn jǐng zhī wā

废井里的蛙。比喻见闻狭小。“坎井”,浅井,废井。《庄子·秋水》:“公子牟隐几太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此之谓也。”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见识狭小的人井底之蛙;坎井之蛙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坎井:浅井。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蛙:井底的青蛙。
举例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否则就会像~那样目光短浅。

坎井之蛙kǎn jǐnɡ zhī wā

浅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浅陋的人。

坎井之蛙kǎnjǐngzhīwā

〔偏正〕 坎井,浅井、废井。浅井中的青蛙。井底的青蛙看天,天只有井口那般大。比喻见闻狭小,见识浅陋的人。语本《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埳(坎)井之蛙乎?”汉·桓宽《盐铁论·复古》:“~,不知江海之大。”
△ 贬义。多用来表现人物狭隘的思维意识。
【近义】木石鹿豕
〖反义〗千古卓识 远见卓识高瞻远瞩

坎井之蛙kǎn jǐng zhīwā

坎井: 浅井。即浅水井的蛤蟆。比喻见识浅陋的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