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县位于榆林地区西南部,无定河中游。西北部与内蒙古乌审旗接壤。县城距榆林市102公里。东西宽96公里,南北长100公里,面积4084平方公里。耕地95.8万亩。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897——1534米。县城海拔897米。地形大致分为两部分。无定河以北、芦河以西为风沙草滩区,沙丘密集,多呈新月形沙丘链,间有滩地、海子(沙漠或草地的大水洼)和宽谷分布,约占总面积的30%。无定河以南,芦河以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沟深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约占总面积的70%。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15条。主要有无定河、芦河、大理河、小理河、黑木头河。最大的无定河由内蒙古巴图湾进入该县,自西而东横贯县境北部,境内流程95公里,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年平均降水量397.8毫米,多集中于7~9月。年平均气温8.6℃,无霜期146天。植物资源有农作物、经济作物、药材、树木、绿肥和野生植物85种;动物资源有家养畜禽10多种,野生动物13种;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铁、石灰石、油页岩和瓷土等。煤炭储量150亿吨,天然气是榆林地区三个富集区之一,储量1000亿立方。全县地表水径流总量5.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277万立方米。 辖横山、波罗、殿市、石湾4个镇,赵石畔、塔湾、艾好峁、双城、魏家楼、高镇、石窑沟、韩岔、五龙山、武镇、王有地、付家坪、党岔、白界、响水、南塔、雷龙湾等17个乡,356个行政村。县城驻横山镇。全县有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26.96万人。 横山县因横山山脉横亘境内而得名。汉高祖元年(前206)始设白土县(辖今横山县大部地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为岩绿县。唐贞观二年(628)置朔方。清雍正八年(1730)称怀远。1914年改称横山县,沿用至今。1949年10月横山县解放,1958年撤销横山县制,辖地分别并入榆林、靖边、米脂县,1961年恢复原制。 横山县被国家确定为柠条采种基地和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占总产值的80%。粮食总产6.66万吨,人均占有粮247公斤,其中稻谷产量1.04万吨,占全区产量的43%。油料总产890吨。粮食作物以谷子、高粱、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为主。有效灌溉面积14.34万亩,水库40座,库容1.19亿立方米,抽水站168个,水井216眼,淤地坝1967座,堤防32公里,流域治理面积2548平方公里,梯田31万亩,坝地5.7万亩,人均“三田”(水浇地、梯田、坝地)面积1.9亩,农机总动力1.62万千瓦,化肥年施用量1.47万吨。大家畜4.7万头,猪7.1万头,羊36万只,肉类总产量3754吨。 全县有工业企业54个,从业人员1894人,产值1268万元,乡镇企业695个,从业人员4389人,产值2005万元。县办企业主要有小煤窑、小瓷窑、服装加工和花炮厂等。装机容量2.4万千瓦的横山火电厂正在筹建。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57公里,各乡镇和85%的乡村通了公路。有邮电局、所18个,邮路长度158公里,邮电业务总量63万元,订销各类报纸、杂志119.5万份。 全县有商业网点2205个,从业人员3421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27元。年财政收入505.9万元。 全县有普通中学10所,教师489人,在校学生5907人;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22人,在校学生93人;小学537所,教师1768人,在校学生2.8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4%。广播放大机构23个,农村有线广播村通播率达85%。县内建有剧院、电影院、文化馆、体育场、图书馆等文体设施。文化机构32个,从业人员149人。医疗卫生机构34个,病床295张,医护人员416人,其中技术人员366人,村级医疗点320个,乡村医生557人。农民人均收入227元,职工年人均工资149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