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散❶《普济本事方》卷六方。地黄苗、地菘、青蒿、苍耳苗、赤芍药(入水取汁)各五两,石灰三升,生艾叶三两。以前药汁拌石灰阴干,入黄丹三两,更杵罗细,敷患处,封裹,十日内勿令移动。功能止血除疼痛,续筋骨,生肌肉。治金疮伤折出血。 ❷《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方。生地黄一两,芍药、当归、甘草各五钱。为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治黑睛或白睛先赤而后痒,迎风有泪,隐涩不开。 ❸《审视瑶函》卷三方。生地黄、当归、熟地黄、大黄各七钱,谷精草、黄连(酒炒)、白蒺藜(炒去刺)、木通、犀角(锉细末)、玄参、木贼、羌活、炙甘草各五钱。为细末,每服二钱,煮猪肝或羊肝汁,食远调下。治混睛障。 ❹《重楼玉钥》卷上方。又名内消散。生地黄二钱,赤芍药、牡丹皮、桔梗各八分,薄荷、生甘草各六分,茜草一钱。为末,加灯心二十节,红内消(即茜草茎)一钱,与牵正散合用,开水泡药蒸服。治喉风。若孕妇,去牡丹皮,加四物汤;热盛者,加连翘、犀角;头痛闭塞,加开关散;烦渴加银钥匙;潮热者,加柴胡、黄芩;咳嗽,加麦门冬、知母;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木通;数日不大便者,加玄明粉;热壅肺闭而致气喘促者,加麻黄五分,先煎去沫,再入药内同蒸;痰稠,加贝母;阴虚者,加四物汤。 地黄散 《千金要方》卷六【组方药物】 生地黄240克 蒲黄180克 地骨皮150克 黄芩(去黑心) 芍药 生竹茹各150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为粗末。每次15克,水煎,分3次服。 【适应病证】 血热妄行,口鼻出血,心中烦热,胸闷气急;及大便出血。 【编者按语】 本方原书无方名,此据《普济方》卷一百八十九补。本方又名“生地黄饮”(《普济方》卷一百八十九)。
地黄散 《阎氏小儿方论》【组方药物】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大黄各22.5克 谷精草 白蒺藜 木通 黄连 防风 生犀角 木贼 玄参 沙苑蒺藜 羌活 蝉蜕 粉草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6味,研为末。每服6~9克食后用猪肝或羊肝煎汤调服,每日4次。 【适应病证】 小儿心肝壅热,致生混睛障。目赤肿痛,赤筋,白膜遮睛,渐致失明。
地黄散 《卫生宝鉴》卷十【组方药物】 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各等分 【制剂用法】 上药4味,焙干为末。每服6克,蜂蜜调温开水送下,每日3次。 【主要功效】 养阴清热止血。 【适应病证】 血分虚火,鼻中衄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地黄散 《重楼玉钥》卷上【组方药物】 小生地6克 京赤芍2.4克 苏薄荷1.8克 牡丹皮2.4克 桔梗2.4克 生甘草1.8克 净茜草3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加灯心20根、红内消(即茜草茎,五月五日采取,阴干)3克,与紫正散合用,开水泡药蒸服。 【适应病证】 喉风初起,风热壅肺,咽喉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内消散”(《重楼玉钥》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