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地黄地黄非常容易种植。春初播种,入土不久,立即出芽。二月里长出叶子,叶子的形状与车前草相仿,叶面有皱纹而不光滑。长得高的可达一尺多高,矮的只有三、四寸长。花的形状象油麻花,只是花呈红紫色或黄色。 地黄 地黄中药名。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淮南子·览冥训》:“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尔雅·释草》: “芐,地黄。”注: “一名地髓,江东呼芐。”中医学上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等功能。例第五十五回: “其余只是地黄、黄芩之类,……。” ☚ 黄栢 琼花 ☛ 地黄dì huáng药名,有补血、强心等作用: 宝玉看时,三将疏散驱邪诸药减去了,到添了茯苓、~、当归等益神养血之剂。(五三·1227) 地黄【同义】总目录 地黄地锦芑还元大品 地黄 291.地黄(p590.1)释文作:药用植物。新鲜的称鲜地黄或鲜生地,干燥后称干地黄或生地;加工蒸制后称熟地黄或熟地。……参阅《本草纲目·十六·草部·地黄》。 ☚ 地市 地榆 ☛ 地黄radix rehmanniae清热凉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肘后备急方》。又称牛奶子、干地黄、甜酒棵。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叶, 须根。洗净泥土,为鲜地黄。将鲜地黄直接置于烘床上缓缓烘焙, 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 外部变硬时, 为干地黄。主产于河南、河北、东北等地。甘、苦, 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痊骥通玄论》: “去翳明目。” 主治: ❶牛鼻出血, 与牡丹皮、白芍药、黄芩、甘草、侧柏叶配伍(《抱犊集》)。 地黄adhesive rehmanniaRehmannia glutinosa(Gaert.)Libosch.,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为中国特产。常生于山脚、路边或荒地,现多为栽培。分布于东北以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区。全株被白色柔毛和腺毛,具肥大肉质根。叶基生,单叶,叶片呈倒卵形至椭圆形,表面皱折,先端钝状,叶缘有不整齐的钝齿。总状花序,顶生;花大;花萼筒部坛状,5裂;花冠筒状,外面紫红色,内面黄色有紫斑,略呈唇形;2强雄蕊;子房2室,胚珠多数。蒴果卵形或卵圆形,几乎被花萼所包。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以根状茎或种子繁殖,春季将根分段种植,当年10~11月即可刈收,野生种可于春秋两季采挖。根状茎入药,生地黄能清热、生津、凉血;熟地黄能滋阴补肾、补血调经。 地黄 地黄别名生地、熟地。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茎直立。基生叶丛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茎生叶较基生叶小。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筒状,二唇形,外紫红色,内黄色。果卵形或卵圆形。玛纳斯、伊宁等地有栽培。具有清热凉血、滋阴养血的功能。药用根茎。主治鼻出血、咽白喉、发烧、口渴、急性传染性病后期口干咽痛,小儿肺炎高热、贫血、心悸、头晕、腰腿酸痛、痔疮出血、糖尿病等病症。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40 cm。块根和根状茎肉质肥厚。叶基生。总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5浅裂,花期4~5月。蒴果卵圆形,果熟期5~6月。栽种期早地黄为4月上中旬,晚地黄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 地黄rehmannia root系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或新鲜根块。干地黄为生地,蒸熟者为熟地。生地有清热、凉血、止血等功能,可用于热病、咽喉肿痛、咯血、吐血、鼻衄等;熟地可补血兹阴,用于贫血、心悸、头晕、月经过多、遗精、盗汗等。实验证明地黄有强心、利尿、止血、降血糖等作用。用时常与其他药伍用,本品6~12g水煎服。 地黄dì huáng《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地黄(498)。药名。详见“熟地黄”和“干地黄”条。 地黄 地黄中药材。别名生地,怀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鲜、干根块。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糖娄、氨基酸、维生素A等。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入药为生、熟地黄两种。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治阴虚低热、热病烦燥、口渴、吐血、尿血、崩漏等症。熟地黄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目昏等症。山东为主要产地、定陶、成武、曹县等地为最佳裁培适宜区。 ☚ 皮肤病及性病学 西晋陶圈 ☛ 地黄rehmannia (roo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