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代表性较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地质遗迹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如河北省的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的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海市的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省的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典型的如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其核心区距秦皇岛市市区约15千米。总面积1395公顷,2005年被批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9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76公顷,缓冲区面积516公顷,实验区面积40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等地质遗迹。柳江盆地6平方千米的盆地内荟萃了数亿年的各种地质现象,各地质时代、各种沉积环境的地层出露齐全、层次完整,地层单位界线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 地球上三大岩类在此出露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内外动力地质地貌景观千姿百态,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小不同的溶洞,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 且邻近海岸,受海陆交互作用,形成了微缩景观式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了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内容丰富,为国内罕见。其内三套地层及三大岩类分布广泛,均为自然露头,地层完整,界限清楚,岩类齐全,化石丰富,沉积构造发育,被公认为 “天然地质博物馆”。构造类型多种多样。不同规模的褶皱、不同级别的断裂以及揉皱、牵引、裂隙、岩脉充填等宏观、微观构造发育,形迹清晰。多种类型的构造形迹对研究区域地壳运动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有金属、非金属矿化、矿点; 岩溶作用形成的象鼻山、溶洞、天井、石芽、溶沟等; 流水作用形成的离堆山、跌水、河流阶地等其他地质遗迹。国家地质公园内荟萃了众多的内生、外生矿床,但大多因规模小而不宜开采,却适于科普教学,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再往下洞穴堆积,可以使人们了解史前生物群落、生境及生物演化,是重要的科研、科普基地。距今25亿—16亿年间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北戴河、山海关著名旅游区的地质背景; 距今5.4亿—2.5亿年间古海洋中沉积物石灰岩形成了象鼻山、溶洞等华北罕见的岩溶地貌; 距今2.5亿年—6500万年间的中生代花岗岩山体高大雄伟,陡峭险峻,形成了山地旅游景观; 现代海洋地质作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沿海沙丘和泻湖,形成了各种海蚀、海积地貌景观。

☚ 生物种源自然保护区   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区 ☛
000005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