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地機 地機 dìjī 亦稱“脾舍”。足太陰脾經穴。地,指足太陰脾土;機,要也。因其爲足太陰郄穴,爲足太陰氣血深聚之要穴,故名。在膝下五寸,脛骨後緣處。主治腹脹,腹痛,水腫。其穴始見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地機,一名脾舍,足太陰郄,别走一寸,空在膝下寸。刺入三分,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太陰脾經》:“地機,主治腰痛不可俛仰,溏泄腹脹,水腫不嗜食,精不足,小便不利,足痹痛,女子癥瘕。” 地机《吴子兵法》所言率兵作战的“四机”(四种关键)之一。“知此四者,乃可为将。”《吴子·论将》云:“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即指适当利用路狭道险的山塞地形。 地机经穴名。代号SP8。出 《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地箕。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踝下缘下3寸,胫骨后缘处。一说: “阴陵泉下五寸,与巨虚相对。”(《循经考穴编》)。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分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通过。主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痢疾,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 地机 地机中医腧穴名。属足太阴脾经,郄穴。定位:阴陵泉下3寸。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遗精,水肿,小便不利,腹痛,泄泻。操作:直刺1—1.5寸。 ☚ 三阴交 阴陵泉 ☛ 地机Tichi系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在阴陵泉下约3寸阴陵泉至内踝尖的连线上取之。施针时直刺0.6~1.2寸。主治食欲不振、腹胀、月经不调、月经痛、小便不利、遗精、水肿等。 地机经穴名。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郄穴。位于阴陵泉下三寸,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主治:腹胀痛,食欲不振,泻泄,痢疾,月经不调,痛经,遗精,腰痛,小便不利等。直刺0.5—0.8寸;可灸。 地机指适当利用路狭道险的山塞地形。是《吴子兵法》所言率兵作战的“四机”(4种关键)之一。“知此四者,乃可为将。”《吴子兵法·论将第四》:“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 地机dìjī经穴名。代号SP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郄穴。位于小腿内侧, 当阴陵泉穴直下3 寸, 胫骨内侧缘处。主治腹胀、泄泻、水肿、月经不调等。直刺1 ~ 1. 5 寸。灸3 ~ 5 壮或5 ~ 10分钟。 地机 地机Sp8Diji足太阴脾经穴。首见《甲乙经》。本经郄穴。位于内膝眼下5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亦即胫骨内侧髁下缘直下3寸处。正坐或仰卧取之。相当于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并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本穴位置另说有二: ☚ 漏谷 阴陵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