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下电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下电影

地下电影underground film

50年代末出现在美国的一个秘密放映独立制片者的实验性作品的运动,后来也用于指称美国和西欧的所有实验电影。因所拍影片多涉及违禁题材,被迫将其制作与放映活动转入地下而得名。初期代表人物有杰克·斯密士(《燃烧的生物》,1963)和安弟·瓦霍尔(《吻》、1963)。60年代中期开始,具有不同创作倾向的实验电影导演陆续加入地下电影行列,使其发展为60年代美国先锋派电影的主流。该运动反对僵化和守旧,提倡富有激情的影片,提倡发展自由与个性。他们重视视觉语言,“直接面对电影的本质,面对电影画面的深刻的、不可言传的神秘”(阿英斯·沃格尔文语)。美国先锋派电影的核心人物乔纳斯·梅卡斯曾利用1949年到美国后每天拍下的电影素材,拍摄了大型自传体影片《日记、记录和速写》。具有超现实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肯尼斯·安格尔在其影片中探讨魔术、典礼和礼仪,其作品《快乐圆顶屋落成典礼》(1958)、《天蝎星座东升》(1963)和《普通车》(1965)充满了同性之间的性爱场面和光怪陆离的魔法或宗教仪式,多种人物与动物、画面与音乐的奇异组合与对位,包含着难以索解的神秘隐喻。
该运动也促使抽象电影再度复兴。斯坦·布雷克海奇创立了一种新的幻觉电影模式,强调电影的媒介作用。他运用镜头片断的连接、画面的多次曝光、摄影机的持续移动等电影表现技巧,“抽掉影片内容的个人特色,使其成为关于电影媒介的诗一般的研讨或思考”(格雷戈尔语)。其代表作有《狗、星星、人》(1961—1964),以及据此改编的大型作品《幻觉的艺术》(1965)。埃德·埃姆施维勃用舞蹈动作构成抽象图形,如《图腾》(1962—1963);罗伯特·勃里尔则继续20年代先锋派电影的实验,将抽象画直接绘制在胶片上,如《呼吸》(1963)。
60年代的抽象电影产生出两种变体,即拼接电影和结构主义电影。前者是用许多现成的影片素材拼接而成,代表作有布鲁斯·康纳尔的《一部影片》(1958),罗伯特·奈尔逊的《黑人母亲塞古巴的自白》(1964—1965)。结构主义电影出现于60年代末,并成为70年代先锋派电影的最主要的流派。其特点是暴露电影胶片的物理性能及化学过程,并创造新的时空形式。重要代表作是迈克尔·斯诺的《波长》(1967),影片由摄影机一次穿过房间拍成,配以缓慢的、由弱渐强的空旷的音响,它的纯形式表现迫使观众去思索电影的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真谛。这部空前绝后的影片被称为“国际先锋派电影的一次革命”(格雷戈尔语)。
60年代中期,地下电影运动扩展到西欧各国,其主要倾向是拍摄结构主义的抽象影片。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和马尔科姆·勒·格里斯、彼得·吉达尔,西德的威尔纳·奈克斯和奥地利的彼得·科佩尔卡等。

☚ 实验电影   诗意现实主义 ☛
000012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