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在狱咏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唐诗篇名。五古。骆宾王作。见《骆临海集笺注》卷四。作于永隆元年(680)秋。上一年冬,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屡次上书言事,触怒武则天,被诬贪赃下狱。狱西古槐上有秋蝉悲鸣,触发感怀,于是写成此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中托物言志,借蝉自况,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措辞微婉,风骨凝练,寄悲愤沉痛之情于比兴中,达到诗人自己所言:“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在狱咏蝉序》)为咏物诗中之名作。清施补华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道‘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岘傭说诗》)“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一联,对仗工整,语意双关,用典巧妙,极写狱中不堪闻蝉鸣的悲苦心情,是广为传诵的佳句。

☚ 长安古意   度大庾岭 ☛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者小传】
 骆宾王(627?—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显庆时为道王府属,闲居齐鲁十馀年后赴京对策中式,任奉礼郎兼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奉使入蜀。又历任武功主簿、明堂主簿、长安主簿,迁侍御史,被诬下狱,出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为檄传天下指斥其罪。兵败被杀(一说逃亡为僧)。两《唐书》有传。其诗长于七言歌行,对唐代七言古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五律亦有佳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吴之器《骆丞列传》称其“五言气象雄杰,构思精沉,含初包盛,卓然鲜俪。七言缀锦贯珠,汪洋洪肆。”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最为通行。
 【解题】
 此诗作于仪凤三年(678),作者任侍御史,屡上书议论政事,触怒武后,被诬赃下狱,在狱中写了此诗。同时还写有《萤火赋》和《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此诗前有一篇很长的序,说明因闻蝉声之悲引发感慨,以蝉自况,抒写自己高洁而受诬之怨愤。诗中以“露重”“风多”喻政治环境之险恶,以“飞难进”、“响易沉”喻身陷狱中,申冤无门。历来传为佳句。
 【注释】
 ①西陆:指秋天。《隋书· 天文志中》:“日循黄道,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②南冠:楚冠。指囚犯。《左传· 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因以“南冠”为囚犯的代称。客思:客中思乡的情绪。③玄鬓:黑发,指蝉。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魏文帝宫人)琼树(莫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一说,喻自己正当盛年。④白头:诗人自谓。时诗人不到四十岁,此处谓忧愁深重令人头白。一说,《白头吟》指乐府曲名,前人如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而遭诬谤,此处谓自己正当盛年却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诗句。⑤二句以蝉所处艰苦环境喻自己的处境,冤情难白。即此诗《序》中所谓“失路艰虞,遭时徽纆”,“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希望有人同情。⑥高洁:古人认为蝉饮露而不食,是高洁的象征,此处以蝉的高洁喻自己的清白。

唐诗《在狱咏蝉》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1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2
 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释】
 1.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指囚徒。《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杜预注:“南冠,楚冠。”“侵”一作“深”。
 2.玄鬓影:指蝉。古人梳拢鬓发薄如蝉翼。称蝉鬓。玄,黑色。玄鬓影,本来是借用乌黑油亮而且薄可见影的蝉翼以比喻鬓发。此处则借用玄鬓影这一发式来比喻蝉翼。白头吟:古乐府曲名。相传司马相如将娶妾,卓文君作此以自绝。此处借用“白头”以自伤衰老。同时,《白头吟》曲调衰怨,正好与作者此刻情绪相同。
 
 【译】
 秋天里,蝉儿在树上鸣琴,
 铁窗内,我这囚徒乡思正深。
 怎忍受你那乌黑的薄薄的蝉翼,
 来面对我这鬓发斑白的老人。
 霜露沉重,你怎能高飞奋进,
 西风飒飒,让你的高歌没沉。
 你餐风饮露的高节呵,谁人相信?
 也没有人相信,
 我的这颗赤子之心。
 
 【评】
 骆宾王本有大志,但却仕途坎坷、屡遭打击。此诗写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在侍御史任上,被诬以受贿罪而入狱。诗人以蝉自托,主客体浑然一体,为唐诗三首咏蝉名篇之一。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评:“《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尤得此意。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诗词作品《在狱咏蝉》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虽然擅长七言歌行,但五言律诗也有为人传诵的佳构,如《在狱咏蝉》就是代表作。
 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有云:“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原指楚国的帽子,此为“囚犯”的代称。典出《左传》载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成公九年)后即以“南冠”称囚犯。客思,客中思乡。侵,扰也。一作“深”。
 “那堪”两句,是说哪能经得住秋蝉向我这白头人不断地哀鸣呢! 玄鬓,指乌玄的蝉。古代妇女把鬓发梳成蝉翼形状,称为“蝉鬓”。白头吟,有两种解说,一说“白头”,系指诗人自己;“吟”,即蝉鸣。一说,古乐府曲名。相传汉司马相如对爱情不贞,卓文君即作《白头吟》来抒发自己哀怨之情。其诗曰:“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
 “露重”两句,是说浓重的秋露,使蝉虽有两翅也不能飞进;箫箫秋风不停地刮,蝉鸣声即为风声所掩。这里,诗人以寒蝉的处境自喻囚犯无人辨冤之困境。
 高洁,即指蝉的清高纯洁。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树,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至高至洁。其实,这也是以蝉自喻,希望有人为之鸣冤,相信他的高洁。


 * * * *


 此诗是骆宾王于唐高宗凤仪三年(678)任侍御史时所写。因他上疏议事,不料触犯了武后,被诬为“贪赃枉法”而下狱。在狱中闻蝉鸣有感而作。诗前原有序,因文长不录。这是一篇以蝉起兴,借物表志的诗篇,抒发了自己被诬下狱又无人为他辨白的无比忧愤。在骆宾王另外一些作品中,如《幽絷书情通简自己》诗和《萤火赋》中,也有自鸣冤痛,渴望昭雪的表白和希冀。
 这也是一首咏物诗的名作。它虽以“蝉”为吟咏对象,但诗中藏有遥深的寄托。在诗境营构上,全篇以蝉起兴,又以蝉作结;同时,又在处处咏蝉中,不失时机地处处说自己。它很好地达到了:物我相融,乳水难分的绝妙境界。在诗情酿造上,诗人用比兴法,让自己的凄怨感情,委婉地而又确切地表达了出来。最妙的一着,即引“白头吟”之典入诗,它既写照了诗人当时(他不到四十岁)因折磨已成“少老头”的实况,又借典喻刺执政者不解诗人忠爱之心,抒发了自己被诬入狱的含冤之情。
 这首诗在诗艺运用上,也很高超。初唐诗体定型化过程还正在行进中,但他的《在狱咏蝉》,却已是一首高水平的五言律诗了。此诗不仅感情充盈,取譬用典自然贴切,而在诗律上也比较讲究。它在声韵上,采取平起仄收式,全诗八句基本上都用律句、律联组成;并依平声韵部实行了隔行协押脚韵;它还做到了“律诗中间两联务必对仗”的要求。在属对中,除了在颈联用上一般常用的“工对”之外,又在颔联开发运用了以“那堪”与“来对”的下句接上句申述的“流水对”手法,使诗歌的对仗多样化,增扩了律诗属对的类别,丰富了诗意与诗情。

名诗《在狱咏蝉》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西陆: 指秋天。②南冠: 即楚囚,见 《左传· 成公九年》钟仪事,后遂为囚犯之泛称。③玄鬓影: 借指蝉。玄,黑色。玄鬓指蝉的黑羽。

【今译】 秋天窗外传来蝉噪声声,

触发了系狱游子我蓦地思潮翻腾。

哪能忍受黑羽蝉儿,

冲着白发囚徒我振翅徐鸣,絮聒不停!

敢情是重露沾濡蝉身使它无法轻飞前进,

加上刮风不已使它的声音压根儿淹没无闻!

当今世上根本无人信奉 “清高廉洁” 品行,

那么又盼谁替我雪冤表衷情?

【赏析】 高宗调露元年(679)秋,骆宾王由长安主簿擢升侍御史不久,由于他秉性耿介正直,屡次向朝廷直言进谏施政得失,触怒当道,从而遭到打击报复,被诬以在长安主簿任内犯有所谓“赃罪”而被投入监狱年余,至永隆元年冬才遇赦释放。在狱中,骆宾王创作下《在狱咏蝉》、《狱中书情通简知己》、《宪台出絷寒夜有怀》、《萤火赋》 等大量诗赋,以表达自己遭诬下狱的悲愤心情和期待昭雪的强烈愿望。五律《在狱咏蝉》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点题,首句的 “西陆”谓秋天,交代节令; “蝉声唱”照应题目 “咏蝉”。次句 “南冠” 用典隶事精当,暗切题目 “在狱”; “客思侵”三字为全诗总题,统摄以下六句,不但过渡自然,不着痕迹,而且与上句 “蝉声唱”相呼应,由“蝉声” 勾引起“客思”,形成因果关系。说明蒙冤系身囹圄的诗人,是在听到从窗外古槐树上传来 “秋蝉疏引,发声幽息”(《在狱咏蝉序》) 而勾引起思潮翻滚、无法平伏的情形下创作这首咏物托志诗篇的。按律诗格律,除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外,首联并不要求对仗,但本诗不但出以对偶,而且“西陆”与“南冠”同用方位词,用典贴切;“蝉声”、“客思”,主与客互写,人与蝉对照,这就形成精辟巧妙的工对,这也正是骆宾王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中间两联由首联的“蝉声”、“客思”生发,巧妙地运用象征、比喻、双关等手法,借蝉自喻,寓意微婉,显而不露,耐人咀嚼。次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仍采取主、客交叉,蝉、人互写手法,“玄鬓影”、“客”分别呼应首联的 “蝉”、“楚囚”。第四句称蝉鸣曰 “吟”,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有意使蝉人格化,仿佛黑翅的秋蝉故意冲着白发苍苍的诗人振翅徐鸣,絮聒没完没了,使诗人不堪忍受,思想斗争更趋激烈。从而加强并深化了 “客思侵” 三字的内涵。这联由于“那堪”构成反诘语气并运用流水对句式,语言显得灵活跳脱,委婉多姿,而又含蓄蕴藉,神味无穷。“玄鬓影”指蝉,蝉翅黑褐色,故曰“玄鬓”,用词新颖,富创造性。

三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露重”、“风多”,借喻境遇险恶、阻力重重; “飞难进”、“响易沉”,自伤人微言轻,下情无由上达,中诉横遭压制。这些意思,诗中没有片言只语涉及,然而读者却能于言外得之。这正是本诗“咏物托志”、“主义文外”的深层次的意蕴所在。

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更从正面画龙点睛,直摅胸臆,但仍然没有离开咏蝉题旨。古人以为蝉“饮风吸露” 为生,往往借来象征特立独行的清高廉洁之士。这联的大意是说,当今社会压根儿没人相信清高廉洁品行,那么又指望谁替自己辨白冤情,表明心迹呢? 浅言淡语中,却洋溢着愤世嫉俗的愤慨沉痛感情。这和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以及与骆宾王同时而稍早的初唐另一诗人王绩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过酒家》) 等名句有同慨,构思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诗四联八句,总共不过四十个字,通过巧妙的构思,咏物托志,借写蝉曲传诗人无辜絷狱时复杂的心态:其中既有直谏遭黜、诬赃下狱的悲愤,也有雄心壮志、百无一酬的感慨,还有岁月流逝、时不我待的忧虑……骆宾王的 《在狱咏蝉》诗不光是一首与 “采丽竞繁”、“兴寄都绝” 的 “齐梁间诗”大异其旨趣、具有鲜明独特思想艺术特色的咏物托志之作,同时也是一个无辜遭絷囚徒向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发出的悲愤控诉,一位正直诗人向朝廷执政者进行的一次有力申辩和抗争!


历代诗词精品之《在狱咏蝉》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武则天时代扩大化的政治清洗,造成数不清的冤狱。骆宾王就曾是一个受害者。调露元年(679),他在侍御史任上以屡次上书讽谏政事,触犯当权的武后,被诬在长安主簿任上犯贪赃罪,于当年秋天下御史台狱,尝到了铁窗风味。也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后来武则天读他那篇著名檄文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竟失声道“丞相何得失此人”。《在狱咏蝉》这首诗托物言志,抒发受迫害者沉冤莫白的忧愤心情,在当时和后世都具有典型性。
 御史台监狱西面有古槐数株,其上秋蝉长鸣,引起诗人悲怀。《左传》成公九年载有楚囚钟仪南冠而系事,后世遂以“南冠”代囚徒。“客思”本指故国之思。但诗中这个“客”字与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客”字,特指在囚之身,含义凄楚。“深”一作“侵”,有渐进深至,被痛苦咬啮之感。秋蝉之声自苦,但比起囚犯来,它至少没有失去自由。“客思深”与“蝉声唱”对举,便有人不如蝉之意,遂启三四两句。“日行西方白道曰西陆”(《太平御览》二四《易通统图》)。以“西陆”代秋天,是为了与“南冠”对仗工稳,今人不免感到晦涩,但在普遍借助类书进行律诗创作的初唐诗人,却是习以为常。
 蝉翼之薄,有如女子云鬓。而古代女子的发式亦有“蝉鬓”的名目。据马缟《中华古今注》,蝉相传为齐后怨魂所化,故又名“齐女”。因而,蝉声能引起关于幽怨女子的形象联想。“玄鬓影”三字正是如此。《白头吟》据传为卓文君作,抒写将被遗弃的女子的凄苦,这对于在政治上被抛弃的作者,是一个恰切的譬喻。同时,“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十字一气贯注,“吟”字属“玄鬓”,而“白头”又可别解作诗人自谓。虽然当年他不过四十,但忧愤使其产了未老先衰的感觉。诗人说:蝉啊,你这秀发的婵娟精灵,何苦来对着我这白头缧绁之身哀吟呢?你叫我怎么受得呢?
 诗人开始了与秋蝉的对话。“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二句似乎就是蝉的哀诉。秋来露重风多,蝉的末日将临,快要飞不动,叫不成了。这于作者的处境又构成了象征。“露重”、“风多”,借喻社会环境恶劣、世路艰险,诬枉构陷、罗织罪名成风,令人望而生畏。“飞难进”、“响易沉”则象征“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困境。在酷吏横行,“请君入瓮”成为竞相推广的发明的时代,“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不知概括了几多含冤负屈者的心境。
 我国古来执法的传统是“有罪推定”,除非证明无罪,否则有罪。与其信其无,无宁信其有。下狱就证明有罪,否则何以下狱?在鼓励告密者的武则天时代,冤假错案之多一度登峰造极。怀着“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无可告诉之悲苦者,又何止一个骆宾王!“高洁”一辞,双关鸣蝉。蝉栖高树,古人认为它餐风饮露,食性清洁,故视为高洁之士的化身。寂寞难忍时,诗人也只好对它去诉说积郁了。
 作为咏物体诗,《在狱咏蝉》达到了物我浑然的境地。它深切表现了被迫害受压制者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愤心情,是对黑暗政治的有力控诉,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古代名诗《在狱咏蝉》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在狱咏蝉

 题解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下狱。这首诗是他在狱中所写。诗人因蝉起兴,借蝉自况,抒写自己的冤屈和忧郁。
 
原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西陆:秋天。南冠:楚冠,指囚犯。借以喻自己。客思:沦落他乡之人的忧伤哀怨之思。侵:渐上心头。 ②那堪:哪能承受。玄鬓:乌黑的蝉鬓,古代妇女蝉翼状发式,此指蝉。来对白头吟:来向我凄切地悲吟。白头,忧愤之人的代称,为作者自指。 ③露重、风多:喻险恶的环境。明指蝉,暗指自己处于不利境地。 ④高洁:言自己清白无辜。表予心:表白我渴望昭雪的心愿。
 赏读
 首二句以秋蝉高唱,触耳惊心起兴,写出诗人在牢房中闻蝉声而深深地怀念家园之情。三、四两句写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正当盛年,该为国家出力,却受到诬陷被下狱,因而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诗人用比兴手法,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这里的“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最早是司马相如妻卓文君所作,后来鲍照、虞世南等都以此曲作过诗,内容都是表达自伤之情的。诗人运用这一典故,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爱之心。
 五、六两句把物我融合在一起,用蝉在深秋的艰苦,喻自己的恶劣环境,蝉因“露重”而难飞,暗指自己身陷牢狱;蝉因“风多”声音淹没,指自己遭人迫害,有口难言,有冤难伸。这两句纯用比,无一字不说蝉,无一字不说自己。
 最后两句仍用比,以蝉自喻,表现出绝望的心情。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诗人把蝉作为高洁的象征,表达自己品行高洁,却没有人了解,反而被诬入狱,没有人替它表白昭雪。
 这首诗写得凄凉婉转,运用比兴,由物及人,由人及物,物我一体,抒发个人强烈悲愤,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因多次上疏论事,触忤武后,终以贪赃罪名蒙冤下狱。这首咏蝉诗,就是借以抒发世道艰险、高洁遭诬的深切感慨。
首联即以蝉声引发客思,顺便交待物我背景——蝉已入秋,“客”系囹圄。颔联流水一对,将物我系于一体,蝉已鬓玄,客亦发白,大有形影相吊,凄恻感伤之情。颈联纯用比体,表面字字不离蝉,实则字字不离“客”,此时物我已浑然一体,蝉中见“客”,“客”身如蝉,诗人所面临的艰险处境(“露重”、“风多”)其在政治上的举步维艰(“飞难进”)在舆论上的备受压抑(“响易沉”),通过写秋蝉,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尾联再用比体,写蝉之高洁无人信,喻“客”之高洁世不知。
该诗之前原有序,其中云:“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见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对照该序,更知诗人咏物寓情之本意。用比兴手法作咏物诗,以可达物我一体者为上乘。骆氏此诗,正是咏物诗中成功之作。

《在狱咏蝉》zai yu yong chan

Poem on Cicada While in Prison→骆宾王 (Luo Binwa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