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这是陈云1984年10月20日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同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陈云的书面发言,就是他对上述《决定》草案提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是:(1)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财政、计划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效和经验。这个改革的意义,不下于50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因为,对工商业的改造是消灭剥削,而体制改革是要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实质上是不干活的人占有干活的劳动成果),将会大大调动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的积极性。(2)认为《决定》对体制改革基本点的四点概括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四点概括是:第一,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第二,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生产和交换,主要是部分农副产品、日用小商品和服务修理行业的劳务活动,它们在国民经济中起辅助的但不可缺少的作用;第三,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第四,指导性计划主要依靠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实现,指令性计划则是必须执行的,但也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因为,现在我国的经济规模比50年代大得多,也复杂得多。50年代的一些做法,很多现在已不再适用。现在经济发展比较顺利,是改革的有利时机,但改革的步骤要稳妥,不要让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因价格调整而降低。改革进行中还会出现一些现在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政企职责分开很必要,各级政府要从宏观方面管住管好。(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只要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看到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些消极现象是可以受到一定限制的。全文约1 800字。载《陈云文选(1956—1985年)》。 ☚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 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