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圣女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圣女祠

 

李商隐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着五铢衣。
 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据近人张采田说,李商隐这首诗既非全是寄托,又非为某一女道士所作,而是“实咏圣女,是驰赴兴元时作。时义山未娶,故触绪致感。谓有寄托者,失之”。从全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其情感来看,颇似观神像有感而顺手写的题壁诗,张氏所说近是。
 诗之第一联,铺叙圣女祠的庄重华丽,“谓松竹锁其台殿,蕙香绕其帘幙,窗扉则画龙凤于其上”(《唐诗鼓吹评注》)。第二联则具体写圣女体态轻盈灵通,服饰之轻薄飘曳。三里雾,与五里雾同意,典出《后汉书·张楷传》:“张楷,字公超,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成市,后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后人比喻迷离恍惚不知所以然的情景为“如堕五里雾中”。这里则主要形容圣女超凡入圣的仙骨神态,不可捕捉。五铢衣,二十四铢为两,五铢之衣可见其极轻薄。这两句意谓圣女不畏寒冷,故终年常服极轻柔的五铢衣,望去如轻纱雾縠,宛若无有形质。这两联实写圣女祠之景物,写祠外环境、殿内装饰,写圣女像的逼真动人,了了分明如画,给人浓郁的遐思。
 后二联则是通过议论写情。崔罗什,据《酉阳杂俎》载:“长白山有夫人墓。魏孝昭之世,清河崔罗什被征夜过此。忽见朱门粉壁,一青衣出,遇什曰:‘女郎须见崔郎。’什恍然下马,入两重门,青衣引前曰:‘女郎乃平陵刘府君之妻,侍中吴质之女。府君先行,故欲相见。’什遂前人就床坐,其女在户东立,与什叙温凉。女曰:‘比见崔郎息驾庭树,嘉君吟啸,故欲一叙玉颜。’什与论汉魏时事,悉与《魏史》符合。什曰:‘贵夫刘氏,愿告其名。’女曰:‘狂夫刘孔才之第二子,名瑶,字仲璋。比有罪,被摄,乃去不返。’什下床辞出,女曰:‘从此十年,当更相逢。’什留玳瑁簪,女以指上玉环赠什。什上马行数十步,回顾乃一大冢。后十年,什在园中食杏,忽云:‘报女郎信。’俄即去。食一杏未尽而卒。”刘武威,据《神仙感应录》载:“汉武威太守刘子南从道士尹公授务成子萤火丸。佩之隐形,辟疫鬼及五兵、白刃、盗贼、凶害。永平间,与虏战,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马数尺,辄堕地,终不能伤。”由以上二则传说来看,崔罗什与刘武威都是人间中的俊杰之士,作者以二人之形象泛指风流才俊。“人间定有”、“天上应无”,委婉表达了仙界不如人间之意,意谓有情人应向人间寻觅佳偶。胡以梅说: “人间想有崔罗什,是以住世,天上必竟无刘武威,所以不升天。二句是歇后语,定字、应字,猜疑之辞,最灵而意最直。”末联“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意谓:试问神像钗头上的一双白燕,圣女每日何时自天上的珠馆归返于此呢?此种探问,系诗人从蕙帏中见圣女像轻纱曼倩,宛如人间佳丽,遂生恋情之类思想,因有此问流出。
 圣女祠地在何方,作者没有确说,《水经注》载: “故道水合广香川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注之。山高入云,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应愆违,方俗是祈。”从作者赴兴元时所作来看,圣女崖当在陈仓县与大散关之间。圣女祠看来是个道观,里面置有神女像,作为人们瞻仰、供奉的对象。此神女为那位神仙,本诗没有交待,看来姿质美妙,所以动诗人之想望。从本诗旨意来看,诗人向往的是神女的清冷美妙,而非仙界的生活,恰恰相反,诗人满怀人间生活的自豪感,呼出“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憧憬,也体现了诗人对神仙思想的态度。

圣女祠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圣女祠

 

李商隐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从骑裁寒竹,行车阴白榆。
 星娥一去后,月姐更来无?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这首诗所写的圣女祠,所运用的典故词语,以及诗中的环境气氛,均与道教有密切关系,诗中的圣女,实际上指女冠。
 圣女祠,旧注引《水经注·漾水》: 武都秦冈山 “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认为圣女祠当指此圣女神的祠庙,祠在陈仓、大散关之间。但 《水经注》 只说武都有圣女像,未说有祠,李商隐所经的圣女祠是否即在其处,仍有可疑。另外,用圣女祠指称女冠所居住的一般道观,亦未尝不可,故不能看得太死。首联写自己客途苍茫,经圣女祠而有所滞留,于杳蔼之中见到圣女形象。次联 “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碧落指天,皇都指帝京长安。封建时代把朝廷比作天上。问圣女何时归向碧落,也就等于问女冠何年归向帝京。发问之后,又特地强调眼前的路正通向皇都,跌宕有致,而格外见出不得归的难堪处境。这样,开头四句由路过其地而点出圣女久久羁留未归。以下,即围绕这种处境,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抒写。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写其寂寞和爱情方面的苦闷。青雀即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鸟,用来指使者。紫姑,女神名,旧俗于正月十五日迎紫姑神以问祸福。楚国梦,指高唐神女与楚襄王的爱情故事。汉宫巫,指女冠所思念的男道士。此人当在帝京,或者以其道术为宫廷效力。以上大意是说,女冠所思者,不得相见,惟期望青鸟为他们传递消息;其平日生活亦非常寂寞,没有人家像迎紫姑神那样请她到外间参预宗教活动。孤独之中回思高唐旧梦,不觉愁肠九回;想望汉宫神巫,亦心断而无可奈何。
 “从骑裁寒竹,行车阴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姐更来无?”写女伴的离散。裁寒竹,截竹为杖。仙人壶公曾经给费长房一根竹杖,骑上竹杖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到达任何地方。阴白榆,《古诗》:“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这里用以描写想象中的仙车及仪仗归去情景,以及车队在天上行驶一路所见。星娥本指织女,月姐本指嫦娥,诗中均指先前道观中的女伴,说她们乘着车辆,跟着随从,离开圣女祠而去,归向仙都。“一去后”,“更来无”?委婉发问,实则透露女伴们一去之后,不见返回。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写寡居的怨苦和对团聚的渴望。寡鹄、羁凰,因怀念故雄而神迷于乱山苍壑之中,心怨于古祠翠梧之下。方朔,即东方朔,他以幽默滑稽事汉武帝,行迹有些地方类似巫祝。后来更被渲染成偷桃窥牖,与仙女有些瓜葛的神仙道者之流。这里的方朔,也就是上文所写的期其消息和为之心断的“汉宫巫”。诗的结尾,认为对于女主人公来说,唯有让她回到碧桃盛开的京都仙观,以方朔为其颠狂的情侣,方能结束怨苦,心怀畅遂。
 道教是承认男女之间情欲的,唐时道观内部禁律一般并不严格,男女道士之间发生爱情关系亦很常见。细细体会诗意,大约圣女祠当初并不寂寞,女主人公既有与之相恋的男道士,亦有与之要好的女道友,但随着日月迁移,人事变化,星娥、月姐、方朔一一离去,仅女主人公长期留滞,孤独羁守,诗人同情其冷清寂寞,故以此诗写其处境心情,并表达她欲以“方朔”为“狂夫”的愿望。
 诗人善于制造气氛,杳蔼、苍茫、迷苍壑、怨翠梧,表现一派凄迷怨断的情景。“期青雀”,见消息之微茫;“异紫姑”,见为世所冷落。再加以昔日的女伴,一去即更不再来,都加重了处境的孤独冷清。结尾幻想碧桃狂夫,又变得极其热烈。前后对照,更显得女主人公眼前生活之难耐。由于写的是圣女祠和女冠,这种气氛渲染,决不同于社会上孤寂的红楼深院,或幽闭的后房深闺,而是一派道教和神仙气息:所在之地为“苍壑”,所怨之树为“碧梧”,所恋的男子是“汉宫巫”,是“方朔”,所要好的女伴,是“星娥”、“月姐”。写出女冠的孤独则更属不易。
 道观中的人事变化,女冠的生活和思想,如果采取实叙的方式,不仅为人所忌讳,也缺少诗味。作者通过环境、心理描写和一系列暗喻,比较间接地予以体现。同时全诗自始至终又在仙道的氛围境界中展开,迷茫幽玄,轻灵飘忽,格外耐人玩味。可以说由于道教文化浸染,给这首诗带来一片迷人的气氛。

圣女祠

据《水经注》记载,武都秦冈山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状为妇女,世称其为圣女神。唐时在此建圣女祠。祠在陈仓(故城在今陕西宝鸡以东)与大散关之间,由秦入蜀必经此处。故址今不存。唐代诗人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即指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