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土茯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禹餘糧 > 土茯苓
土茯苓  tǔfúlíng

亦稱“山萆薢”、“刺豬苓”、“山豬糞”、“仙遺糧”、“山牛”。即禹餘糧。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上茯苓》:“[釋名]土萆薢,刺豬苓,山豬糞,仙遺糧。”清·張璐《本經逢源·芳草部·土茯苓》:“古名山牛,入胃與肝腎。”

土茯苓

药名。出《滇南本草》。又名白余粮、冷饭团、仙遗粮、饭团根。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块状根茎。主产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甘、淡,平。入胃、肝经。利湿,解毒。
❶治梅毒,筋骨挛痛,肾炎水肿,乙型肝炎,脚气,腹泻,淋浊,带下,钩端螺旋体病。
❷治湿热疮毒,痈肿,丹毒,瘰疬;解轻粉、银硃慢性中毒。煎服:15~30g。服药后忌饮茶。本品含落新妇苷、黄杞苷、莽草酸等。土茯苓可抗肿瘤、抑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还能解毒。

土茯苓glabrous greenbrier

Smilax glabra Roxb.,又称光菝葜、仙遗粮。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攀援灌木。生长于山坡灌丛中。广布于亚洲东南部及中国南部和东南部。根茎呈不规则块状。茎无刺。叶革质,背面绿色或带苍白色。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绿白色,组成伞形花序,腋生。浆果球形。花果期夏秋季。根茎含多种甾体皂苷、生物碱、鞣质、淀粉等。入药,性平、味甘淡,功能解毒、清热、利湿,主治痈肿、疔疮、关节痛等症;根茎可提取淀粉和栲胶,供工业用。

土茯苓

土茯苓

中国西传之物产。波斯语称“去比秦尼” (Chubi chini),梵语曰: “科巴秦尼”(cobachini),皆“支那根”(China root)之义。英语称sarsaparilla,植物学名辞为smilax ps-eudochina,其根可治杨梅毒疮。16世纪时,印度书Bhavaprakaca始言杨梅毒疮及中国的治疗法。古代土茯苓多由陆路经土耳其斯坦运至拉达克及波斯。

☚ 黍秫   支那根 ☛

土茯苓tǔ fú lí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土茯苓(31)。药名。
【基原】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茎。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陶弘景),草禹余粮(《本草拾遗》),刺猪苓(《本草图经》),过山龙、硬饭(《朱氏集验医方》),仙遗粮(《滇南本草》),土萆薢(《本草会编》),冷饭团(《卫生杂兴》),山猪粪、山地栗、过冈龙(《本草纲目》),山牛(《本经逢原》),冷饭头(《生草药性备要》),山归来(《有用植物图说》),久老薯(《广西中兽医药植》),毛尾薯(《中药材手册》),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广西中药志》),土苓(《四川中药志》),山遗粮(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狗朗头、尖光头(《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甘淡,平。
❶《本草图经》:“味甘,性凉,无毒。”
❷《滇南本草》:“性平,味苦微涩。”
【归经】入肝、胃经。
❶《本草通玄》:“入胃、肝二经。”
❷《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
❶《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❷《本草图经》:“敷疮毒。”
❸《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❹《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❺《本草正》:“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
❻《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❼《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❽《陆川本草》:“治脚气。”
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胃气痛,肾炎。”
❿《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瘰疬,小儿疳积。”
⓫《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半至一两。外用:研末调敷。
【成分】含皂苷、鞣质、树脂、淀粉等。皂苷元为薯蓣皂苷元与1分子葡萄糖和2分子鼠李糖结合组成。又据报道,尚含有生物碱、微量挥发油、甾醇、油酸及亚油酸等。现代研究还发现含有落新妇苷及黄酮类成分。
【药理】
❶解毒:土茯苓有拮抗汞毒性及驱汞作用。土茯苓对棉酚毒性也有显著拮抗作用。其解毒主要有效成分为粗黄酮类。
❷利尿:落新妇苷能使大白鼠排尿量增加,可使尿中N+排出增加。但对尿中K+排出没有明显改进。
❸镇痛:落新妇苷能减少冰醋酸刺激引起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也能提高热板刺激反应的痛阈,有镇痛作用。
❹抗心律失常: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预防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失常,并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体外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和正常频率作用,且可能有β受体阻滞样作用。
❺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土茯苓在不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❻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土茯苓水提取物在抗原致敏后及攻击后给药均明显地抑制了Pi-Cry Chloride(Pc)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的足跖反应,其中攻击后给药作用较强。土茯苓还明显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耳壳及蛋清所致的小鼠足跖炎症反应。此外,土茯苓对小鼠抗SRBC抗体形成的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同时血清溶血素水平未见降低,而呈增加趋势。

土茯苓tǔfúlíng

中药名。出明· 兰茂《滇南本草》。别名白余粮、冷饭团。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 的块状根茎。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甘、淡, 平。入胃、肝经。利湿, 祛风,解毒。治肾炎水肿, 尿路感染, 筋骨挛痛, 梅毒, 湿疮, 痈肿, 瘰疬, 并能解汞粉、银朱慢性中毒。近用以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煎服15 ~ 60 克。忌茶。本品含皂苷、鞣质、树脂等。

土茯苓

土茯苓

土茯苓

土茯苓,又名土萆薢、刺猪苓、白葜、仙遗粮。始载于 《名医别录》,原名白余粮。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茎。
根茎呈圆柱形,或不规则的条块,稍扁,有结节状隆起,多具短分枝,长约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微有光泽,粗糙,凹凸不平,突起尖端具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的芽痕,有时外皮有不规则的裂纹,并有鳞叶残留。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厚3~5mm,外皮黄棕色,切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稍粗糙,有细小亮点,边缘不整齐,有时可见残留的须根或茎基。质软,微有弹性,用水湿润时有光滑感。气微,味甘淡。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省; 此外,福建、江西、江苏、广西等省区亦产。
本品味甘、淡,性平。归肝、肾、脾、胃经。功能除湿,清热,解毒,通利关节。主治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等证; 并解汞中毒。土茯苓乃治梅毒之要品,《本草纲目》所载搜风解毒汤,治疗杨梅疮不论邪毒深浅,以本品为主药,配苡仁、银花、防风、木通等祛风利湿解毒之品。现代临床以土茯苓配合银花、甘草,或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隐性梅毒,以及晚期麻痹性痴呆、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等,均有一定效果。如用以治疗淋浊、筋骨挛痛,可配萆薢、苡仁。治疮疡肿毒,可配银花、连翘、蒲公英内服;或单用本品研末,好醋调敷。治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可配生地、赤芍、地肤子。治瘿瘤,可配黄药子、白毛藤、蒲公英等。近年治疗钩端螺旋体病,以本品为主药,配青蒿、地榆、茅根煎服,获得较好疗效。用本品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可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此外,本品煎服,还可用治急、慢性肾炎,有利尿退肿之效。煎服,10~60g。因其渗利,故肝、肾阴虚者慎用。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实验研究: 根茎含多种甾体皂甙、生物碱、挥发油、糖类、鞣质、树脂、甾醇、淀粉。已分离出落新妇甙、黄杞甙、莽草酸、3-咖啡酰基莽草酸、阿魏酸、β-谷甾醇和葡萄糖。叶在酸解后分离出槲皮素及山柰酚等黄酮。水煎剂、稀醇提取物和粗黄酮均具有拮抗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引起死亡和肝脏病理损伤)的作用,解毒有效成分为粗黄酮,它在拮抗棉酚毒性时,不影响棉酚对雄性大鼠的抑制精子的作用。

☚ 天葵子   土贝母 ☛

土茯苓

土茯苓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
土茯苓为太阴人药。功能祛风湿,利关节,解毒。本品的祛风湿之功,常于太阴人方太阴调胃汤加本品治腰痛及风湿性关节炎。本品又具解毒之功,常与太阴人方葛根解肌汤加本品治疗疮疡初发证。常用量5~10g。

☚ 穿山甲   全蝎 ☛

土茯苓

土茯苓

蒙古名土茯苓、给鲁格尔伯奇、巴日勒诺克。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切片干燥。
本品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祛黄水,明目之功效。用于
❶血热头痛,咽喉肿痛,经血淋漓: 与金银花、三子、黄连、石竹等配伍,制成七味土茯苓汤用。
❷妇女血症,赤白带下,阴道虫病:与金银花、沙棘、栀子、火硝、赤瓟子、三热药等配伍,制成妇科土茯苓汤用。
❸土茯苓配以水菖蒲、鹫粪、寒水石等配伍,制成土茯苓巴达干汤用于巴达干病。
❹包如热、希拉病:与诃子、大黄、白糖等配用。
❺梅毒,肿毒:与金银花、三红药、草乌叶等配伍,制成十四味土茯苓汤用。

☚ 毛翠雀花   杀粘药 ☛

土茯苓

greenbrier(rhizom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