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贸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贸易 052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贸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10月,正式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并建立了相应的对外贸易部门。由于蒋介石对红色区域发动了多次大规模围剿,革命根据地的日用品和现金都十分缺乏。为冲破封锁,苏区广大军民一方面努力发展生产,另方面千方百计开展根据地的内外贸易。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对外贸易机构,并采取了许多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措施:(1)实行保证外贸自由和进行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政策。(2)实行对外贸易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政策。(3)利用矛盾,分化敌人,抓住有利时机开展贸易活动,如,中央苏区通过与19路军的关系向白区输出钨砂和农产品,换回了大量食盐、布匹、药材等商品,缓和了苏区某些物资的紧张状况。(4)运用武装力量从事或保护对白区的贸易。通过以上的种种努力,苏区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极困难条件下,保障了红军对某些物资的最低需求,减轻了群众生活上的困难,促进了苏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广州十三行 红色圩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