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land use surveying对现实土地利用状况、经营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求合理利用土地的工作。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水平等;土地经营特点,包括经营规模、生产方式、集约化水平、生产水平等;分布状况包括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分布的位置(地理位置、四至经界)、面积大小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依据,而且是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和规划不可缺少的基础。其目的是为制订国民经济计划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基础资料;直接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为农业和其他部门提供基础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野外踏勘,建立解译标志,拟定分类系统 利用卫片进行土地利用解译时,首先要建立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能使图像上的目标物被辨认出来的特征或特征集合体。建立的方法,一般在室内通过已知目标物或实体,也可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航片与卫片进行对照分析,从中找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卫片上显示的色调、形态等的影像特征,然后携带卫片到实地与地物一一对照,经过野外踏勘、验证,最后确定保证其可靠性,以提高解译程度,编制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室内卫片解译 编制草图解译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每个信息单元的基本属性。根据不同解译标志,参看不同时相、波段和组合的影像、地图、专业图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卫片上难解译和影像不清晰的区域,可借助航片、地形图等,也可采取相应的卫片增强处理。卫片解译主要根据影像的色调、形态、结构、阴影和纹理等,而常用的则是它们的综合特征。需要注意的是,因各波段同一地物的影像灰度不同,故解译标志也不完全一样;假彩色合成片因感光材料不同,合成时波段、滤光片及成像的时相不同等,解译标志也不一样,因此不能互相代替。在解译过程中,一般是:❶先易后难,逐步深入。应将自己了解的环境实际和其他材料与卫片上的影像对比,使卫片与地面地物对号。有些解译标志比较容易识别,就先解译出来,逐步积累经验,扩大解译范围,比较难以识别的也可以逐步弄清。实在无法判断的,则可借助航片或到实地进一步确定或修正解译标志,使全部影像得到解译。 ❷对比分析,综合判断。解译时要尽量采取多波段、多时相或不同波段组合成的彩色片,并借助航片进行反复对照分析。在对比分析时,既要用直接标志(形状、大小、结构等),又要用间接标志(色调、阴影、时相等),不要过分依赖单项标志,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往往比较准确。 ❸相关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孤立的,是受很多规律制约的,尤其要适应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的约束。在进行土地分类解译时,应通过深入的相关分析来提高解译精度。相关分析是根据各类型间的客观存在的关系,分析判断地类的种类和界线。比如,与耕地相关的因素有村庄、土壤、河渠、相对高度、坡度及所处的地带等。耕地一般分布于居民地附近,大部分有河渠;山区耕地一般分布于与居民地200米相对高差内,大部分在25。以下地带内等。在大面积解译时,要注意不同自然地带的土地利用类型特点。 ❹时相分析。全面掌握调查区的物候历、作物品种大体分布等,与不同时相卫片相结合,帮助解译。时相分析非常有助于地类的解译,在有条件时,应尽量收集不同时相的卫片,以资比较分析。 野外检查验证 卫星像片室内解译后,还要通过野外实地校核,检验其详细程度和准确性。其重点是将那些解译的准确性把握不大或没有解译出来的地物、地类,查误补缺。 成图、面积量算 解译草图须经野外检验校正,无误后,即可转绘到制图底图上,然后清绘成图。除解译的可靠性外,准确的面积量算也是重要的一环。影响面积量算精度主要是成图比例尺和量算仪器以及量算方法。由于卫片分辨率和比例尺的限制,小于最小上图单元的地类在图上无法反映,况且卫片分辨率使一些地物无法解译出来,尤其是农区耕地中的小块居民地、道路、林带等非耕地,夹杂其中,应通过航片进行典型调查和数量统计,计算出面积,从耕地中扣除。 土地利用现状详查 是大比例尺成图的土地利用调查,适于县、乡级或小区域范围的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详查的技术手段有传统的测绘方法(如采用平板仪测图)和航测方法(如直接应用航空像片或像片平面图调绘和补测)编制土地利用图。近年来,随着中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发展,县级在完成土地资源概查以后,相继开展了土地利用详查。各地进行的工作,基本上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如分类系统、图件准备等),主要是利用航片结合地形图进行的;程序大致分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面积量算、成果整理。 准备工作阶段包括: ❶组织准备。建立机构、选调人员、制订计划和技术培训等。 ❷资料准备。收集和整理各种图件(地形图、航片、行政区划图、专业地图等)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❸用品准备。配备必需的工具和仪器设备,购置文具纸张,印刷调查手簿及各种表格。对于生活、交通和劳保等方面的用品也应作必要的准备。 调查阶段一是进行社会调查。邀请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了解行政和其他地类界限、插花地的位置、以及土地利用变更情况,以便确定工作路线和调查重点;为了研究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还必须了解土地利用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二是调绘补测工作。可在航片上进行,也可利用地形图进行。主要是航片的判读调绘、地物补测,勾绘地类界线,填写调查原始记录。航片调绘的内容包括标绘行政和土地使用单位界线(县、乡、村、农牧场、林场界,城镇和位于居民点以外的厂矿、部队、学校和研究部门等企事业单位界)以及各类土地界线。利用航片调绘,应先根据航片镶辑图将航片按图幅、航线整理编号,标绘出每一张航片的作业范围,补测航片作业范围内变化了的地物。 整理和面积量算阶段包括: ❶转绘地类界。经过调绘后的航片,要按技术要求转绘到制图底图上,转绘好的图件是量算面积的基础图件,也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原图。 ❷量算面积。在转绘好的分幅底图上,本着“分幅量算,图幅控制,按面积比例平差”的基本原则,量算土地面积。 ❸面积统计汇总。在分幅量算、平差的基础上,按行政区域由下而上的逐级统计、汇总土地面积。 ❹整饰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成果整理阶段主要工作是: ❶在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按行政区域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 ❷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包括调查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工作概况;调查工作的分类系统及方法;调查成果及精度分析;调查区土地利用现状综合分析及利用、改良建议;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和调查成果。 ❸调查资料装订成册和调查成果复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种类的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它包括: (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2)境界和土地权属界; (3) 量算行政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4) 逐级汇总土地总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5) 撰写调查报告并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权属界线图。 ☚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外资企业用地管理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